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良 王海 +7 位作者 袁斯明 张正祥 周航波 马恒辉 姜少军 陆珍凤 刘翔宇 石群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2例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影像、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HPC患...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2例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影像、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HPC患者的发病年龄从18~66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22例中,WHOⅡ级16例,WHOⅢ级6例。9例患者随访6个月到6年,其中3例复发,1例转移。HPC的CT和MRI常表现为单发肿瘤,呈分叶状,血供丰富,有血管流空征象,钙化及"硬膜尾"征少见。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均为阳性,CD99阳性14例(64%),BCL-2阳性9例(41%),上皮膜抗原(EMA)阴性或灶性阳性。网状纤维染色后可见单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绕。电镜下可见单个瘤细胞周围包绕基板样无定形结构,细胞间无完整的桥粒和缝隙连接。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较罕见,易复发和转移,需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周细胞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皮病性淋巴结病临床病理研究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 陈锦 +1 位作者 王益华 徐新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60-2064,共5页
目的:复习文献对皮病性淋巴结病(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DPL)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做一初步探讨。方法:利用4例DPL患者的淋巴结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 Vision免... 目的:复习文献对皮病性淋巴结病(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DPL)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做一初步探讨。方法:利用4例DPL患者的淋巴结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淋巴结皮质及髓质结构尚存,淋巴滤泡变小,呈压迫萎缩状态,副皮质区极度扩张,被膜下淋巴窦及髓窦开放、组织细胞增生,增生的组织细胞胞质内和细胞间有黑色素颗粒沉积。被膜下淋巴窦和副皮质区有结节状分布的淡染区,其内可见胞质丰富的大细胞,细胞胞界不清、胞质空亮,核细长、扭曲、分叶状,染色质细腻,有的可见核沟。副皮质区内可见一定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和免疫母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淡染区内胞质丰富的大细胞表达S100(+)、CD1α(+)、CD4(+)、Ki67(约5%+),而HMB45、CD8、CD163、CD23、CD68、Bcl-6、CD20、CD3、CD10、CD21、CD30、CXCL13、CD35及PD-1均为阴性。结论:DPL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或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需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淋巴结病 病理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3
作者 张荣 范钦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38-339,342,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结果患者男性,51岁。临床上发现右腹股沟包块8年。组织学:梭形细胞交织束状...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结果患者男性,51岁。临床上发现右腹股沟包块8年。组织学:梭形细胞交织束状、栅栏状排列,细胞之间存在石棉样纤维。免疫组化:S-100(-),FN和actin(+)。结论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主要发生于成人淋巴结内的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复发、不转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梭形细胞 石棉样纤维 病理学
下载PDF
女阴尖锐湿疣41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张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妇阴 尖锐湿疣 病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被引量:8
5
作者 石群立 张荣 +3 位作者 马捷 孙桂勤 马恒辉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学检查 免疫表型 病理诊断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原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史丽芸 张荣 +3 位作者 胡雪娥 孟春玲 刘超 王晓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研究肺原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方法收集1例老年男性肺部AAM的存档蜡块、病理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结果病理检查显示镜下肿瘤由星形和梭形细胞组... 目的研究肺原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方法收集1例老年男性肺部AAM的存档蜡块、病理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免疫标志物。结果病理检查显示镜下肿瘤由星形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大小较一致,肿瘤具有疏松的黏液水肿样间质,间质内散在直径大小不等的血管,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结蛋白(Desmin)、波纹蛋白(Vimentin)、Ki-67<1%和CD34阳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S100阴性。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20~60岁成年女性,手术切除是AAM首选治疗方法,局部复发是AAM的临床特点,远处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化 结蛋白 波纹蛋白 KI-67 CD34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7例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雪娥 刘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10-112,9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2004年至2010年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观察到子宫体间质肿瘤2 791例,发现ESS 17例。对17例ESS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2004年至2010年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观察到子宫体间质肿瘤2 791例,发现ESS 17例。对17例ESS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ESS患者平均年龄为(47.0±10.6)岁,70.6%在临床Ⅰ期和Ⅱ期。14例(82.4%)为低级别ESS,3例(17.6%)为高级别或未分化ESS。17例均测定免疫组化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阳性5例(29.4%),孕激素受体(PR)阳性9例(52.9%);表达CD10者10例(58.8%),表达p53者12例(70.6%)。结论本组ESS占同期子宫体间质肿瘤的0.61%,且大部分为低级别ESS。p53、CD10及ER、PR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左右半结肠癌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及常用病理标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雪娥 史丽芸 +3 位作者 孟春玲 刘超 王晓艳 张海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探讨常用病理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大医院和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的73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及6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截止时间... 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探讨常用病理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大医院和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的73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及6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分析不同半侧结肠癌患者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及常用病理标志的临床意义。结果左半结肠癌发病人群以男性(64.38%)为主,右半结肠癌以女性(56.72%)为主(P<0. 05);而在年龄及家族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血便、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发生率较右半结肠癌高,而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发生率较右半结肠癌低(P<0.05,P<0.01),两组患者病史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癌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右半结肠癌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右半结肠黏液型比例及肿瘤最大径≥5 cm者比例较左半结肠癌高,溃疡型比例较左半结肠癌低(P<0.01,P<0.05),两组肿瘤分期、组织浸润、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年,左、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6.44%、11.94%(P>0. 05),1年死亡率分别为1.37%、1.49%(P>0. 05)。常用病理标志中,左、右半结肠癌患者DNA错配修复基因蛋白MLH1、MSH2及P53等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i-67等指标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伴有COX-2、EGFR较高阳性表达。结论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在性别、临床症状、病理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均高表达COX-2、EGFR,左半结肠癌患者MLH1、MSH2、P53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这对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结肠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性别 年龄 临床分期 浸润深度 生物学特征 病理标志
原文传递
黏液纤维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史丽芸 张荣 +2 位作者 胡雪娥 孟春玲 甄渡寒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等。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黏液纤维肉瘤5例,复习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等。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黏液纤维肉瘤5例,复习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MFS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58~83岁,平均70岁。光镜下肿瘤呈结节状生长,结节之间为粗细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星芒状,可见特征性的假脂肪母细胞和弧线状血管,间质呈黏液样。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而S-100、CD34、Desmin、Myoglobin、SMA、CD68均缺乏表达。结论 黏液纤维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具有侵袭性且易复发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其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病理学检测。MFS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手术为主,术后可辅助放疗及化疗,降低其复发及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纤维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假脂肪母细胞 弧线状血管
原文传递
PD-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宗航 史丽芸 +1 位作者 郑立锋 李现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PD)-1/PD配体1(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石蜡组织切片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PD-1和...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PD)-1/PD配体1(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石蜡组织切片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1和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2%和538%。PD-1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以及病理分期高的患者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低、分化程度高以及病理分期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配对资料两因素关联性的χ2检验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53.8%)与PD-1表达的缺失(阳性表达率11.2%)存在显著关联(χ^2=32.93,P<0.01)。结论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以PD-1/PD-L1信号通路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