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把握数字经济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道涛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趋势和规律,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是应对信息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趋势和规律,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是应对信息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核心要义包括:加强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在理论价值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价值上成为指导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世界价值上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下载PDF
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2
作者 张骏 《群众》 2023年第14期51-52,共2页
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完善新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江苏样板,大力推动数字产... 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完善新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江苏样板,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由此,在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江苏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变革 核心产业 内涵式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 长三角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新一轮科技革命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
3
作者 张新科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来自精神凝聚力、精神感召力、精神意志力和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力量来自精神凝聚力、精神感召力、精神意志力和精神创新力。其中,精神凝聚力表现为民族凝聚力、群体认同力和个体认知力,精神感召力表现为“崇德论”、“尚志论”和“人本论”,精神意志力表现为意志坚定性、意志顽强性和意志普遍性,精神创新力表现为守正创新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力量
下载PDF
率先面向制造业构建数据产业生态
4
作者 张骏 马蕾 《群众》 2024年第4期35-3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意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攻方向 三年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 乘数效应 人工智能 制造体系 深度融合 场景应用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学术评价的反思
5
作者 叶继元 郭卫兵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4年第1期37-48,158,共13页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依规谨慎,将它视为潜在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研究者或同行评议专家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有效提升学术评价效率,但不宜取代人类评价;可作为有效辅助工具,但必须以人类专家评价...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依规谨慎,将它视为潜在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研究者或同行评议专家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有效提升学术评价效率,但不宜取代人类评价;可作为有效辅助工具,但必须以人类专家评价为主导;学术评价因技术发展而推陈出新,但评价的人文属性不变;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学术评价现代化,但评价的本质是人的活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秉持积极的“悲观”和谨慎的“乐观”态度,对可能出现的技术异化现象保持高度警觉,在此前提下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学术评价体系的耦合关系,探索人机交互、共情、协同的新评价模式,注重学术“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评价 ChatGPT 全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