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立 张贞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2年第1期34-35,共2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名Binswanger病,系一种发生在老年人脑深部穿支小动脉硬化造成的白质、基底节、桥脑和小脑白质等处多灶性“腔隙状态”,而皮质和脊髓不受损害。临床上以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和脑室周围白质广泛低密度...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名Binswanger病,系一种发生在老年人脑深部穿支小动脉硬化造成的白质、基底节、桥脑和小脑白质等处多灶性“腔隙状态”,而皮质和脊髓不受损害。临床上以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和脑室周围白质广泛低密度灶为其特征。由于老年人SAE缺乏特异性临床症征,仅根据病理作出诊断,七十年代以前国外仅有散在病例报道,因此认为十分罕见。近年来随着人口寿命延长,CT普及和MRI的应用使老年人SAE在生前能作出诊断,从而激起了人们对老年人SAE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病 动脉硬化性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颍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60年代左旋多巴(L-dopa)的出现开辟了帕金森病(PD)治疗的新纪元,但随后认识到L-dopa不但副作用较多,且可加剧PD神经元变性。因而,寻找可阻止或延缓PD病情进展的药物成为神经病学科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此问题的解决,可使对PD的治疗以... 60年代左旋多巴(L-dopa)的出现开辟了帕金森病(PD)治疗的新纪元,但随后认识到L-dopa不但副作用较多,且可加剧PD神经元变性。因而,寻找可阻止或延缓PD病情进展的药物成为神经病学科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此问题的解决,可使对PD的治疗以治标上升到治本,80年代新兴的神经保护剂使之成为可能。 疾病的预防有赖于对致病原因的认识。目前,对PD神经元变性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 抑制剂 震颤性麻痹
下载PDF
二巯丁二酸胶囊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颍冬 杨任民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76,共4页
22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口服二巯丁二酸(DMSA)胶囊自身对照驱铜治疗4wk,剂量:成人4g/d,儿童2g/d,得出疗后平均24h尿铜(18±10μmol)较疗前(4.5±1.9μmol)显著增高(P<0.01),约4倍,而血清和脑脊液铜含量无明显变化。对此体... 22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口服二巯丁二酸(DMSA)胶囊自身对照驱铜治疗4wk,剂量:成人4g/d,儿童2g/d,得出疗后平均24h尿铜(18±10μmol)较疗前(4.5±1.9μmol)显著增高(P<0.01),约4倍,而血清和脑脊液铜含量无明显变化。对此体液锌含量无影响。血清巯基浓度疗前(1.07±0.24μmol/L)和疗后各周(分别为1.21±0.26,1.3±0.3,1.19±0.23,1.38±0.21μmol/L)比较差别显著(P<0.05,P<0.01,P<0.05,P<0.01),脑脊液中浓度疗后(0.27±0.11μmol/L)远高于疗前(0.18±0.12μmol/L)(P<0.01)。血清铜蓝蛋白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临床观察口服DMSA作用优于静注Na-D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巯基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