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区的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常琳 张丽 +1 位作者 管青山 王小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癫痫流行病学特征及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区人群进行入户见面表格癫痫普查。结果实际被调查的19860人中,共查出癫痫患者34例,患病率为1.7%,年发病率为0.25‰。男性患病率(1.9%。)与女...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癫痫流行病学特征及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区人群进行入户见面表格癫痫普查。结果实际被调查的19860人中,共查出癫痫患者34例,患病率为1.7%,年发病率为0.25‰。男性患病率(1.9%。)与女性患病率(1.5%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1.5‰,治疗缺口为55.2%,首次发病年龄段集中0—10岁之间,发病的主要类型为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脑外伤是症状性癫痫的主要病因。结论南京市癫痫患病率、治疗缺口相对我国其他地区较低,但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正规比例仍较高,应对该部分人群进行合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发病率 治疗缺口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利贞 滕弘 +1 位作者 李薇 阎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7例,女5例。首发症状为为智能下降10例,精神症状4例,卒中样发作3例,癫痫发作2例,头痛2例,双下肢无力1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卒中样发作4例,智...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7例,女5例。首发症状为为智能下降10例,精神症状4例,卒中样发作3例,癫痫发作2例,头痛2例,双下肢无力1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卒中样发作4例,智能下降12例,精神症状10例,癫痫发作7例,睡眠障碍6例,头痛4例,双下肢无力1例。22例患者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TPHA)均阳性;17例行脑脊液RPR、TPHA试验,15例RPR阳性,16例TPHA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升高。17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有8例异常,均表现为广泛性慢波。20例行MRI检查,异常19例,主要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20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复发。结论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主要症状为智能下降及精神症状;血浆及脑脊液TPHA、RPR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氟西汀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石宁 姚辉 +7 位作者 李继民 林红 陆水平 尚晓芳 王筱兰 孙静 谭俊华 韩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氟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症)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有合并应用氟西汀指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9例;单用利培酮,逐渐调整剂量到每天2~6 mg,稳定1周后加用氟西汀每天20...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氟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症)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有合并应用氟西汀指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9例;单用利培酮,逐渐调整剂量到每天2~6 mg,稳定1周后加用氟西汀每天20 mg,测定血浆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浓度及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结果在合并用药后1、2、3、4周,血浆利培酮浓度分别比合并用药前升高(4.22±3.72)、(5.00±4.28)、(4.80±3.87)、(4.83±3.30)ng·mL-1(P<0.01);血浆9-羟利培酮浓度比合并用药前降低(-0.78±3.52)、(-1.80±3.86)、(-0.86±3.88)、(-1.20±4.40)ng·mL-1(P>0.05);在合并用药4周内,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与合并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决定合并用氟西汀前,应将利培酮用量适当减少;合并用药对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较单用利培酮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氟西汀 精神分裂症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细胞色素酶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浓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俊华 李继民 +8 位作者 姚辉 尚晓芳 王小兰 孙静 林红 陆水平 刘阳 韩钢 张石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对血浆利培酮和9-OH利培酮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达治疗量1周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患者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测定患者...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对血浆利培酮和9-OH利培酮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达治疗量1周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患者P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测定患者的血浆利培酮、9-OH利培酮浓度。结果: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450-2D6酶基因为Ch/Ch型者7例(23.3%),W/Ch型者15例(50.0%),W/W型者8例(26.7%)。W/W型患者平均血浆利培酮浓度(5.28±1.61)ng/ml,血浆9-OH利培酮浓度(17.13±8.15)ng/ml,W/Ch型患者分别为(5.00±2.10)ng/ml及(15.29±6.74)ng/ml,Ch/Ch型患者分别为(5.89±3.34)ng/ml及(15.97±10.16)ng/ml,三组患者两两间血浆利培酮浓度、9-OH利培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450-2D6酶基因Ch多态性对血浆利培酮浓度、9-OH利培酮浓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细胞色素P450—2D6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卒中后临床问题处理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糖尿病和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可加重脑血管的损害。现将近年来关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差异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 糖尿病和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可加重脑血管的损害。现将近年来关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差异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糖尿病普遍增加了各年龄段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脑梗死
下载PDF
安步乐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指标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雷 吴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安步乐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指标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安步乐克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10d。检测并比较... 目的探讨安步乐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凝血指标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安步乐克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10d。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内源性凝血因子FⅧ:C水平、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AngⅡ水平。结果治疗组FIB、FⅧ:C、vWF、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步乐克可以显著改善TIA患者的凝血指标和Ang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步乐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指标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李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3期342-343,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和比较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人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 目的: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2月~2013年08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和比较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人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及载脂蛋白A、B水平,并分析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TG、TC、LDL、HDL以及载脂蛋白B平均含量与健康人群相比以上数据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脂蛋白A水平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1.35±0.20)mmol/L与健康人群的(1.17±0.22)mmol/L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血清中载脂蛋白A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中载脂蛋白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进一步探讨发现该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中载脂蛋白A的含量呈现正相关,因此提示血清中载脂蛋白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脂代谢变化 疾病发生 载脂蛋白A 探讨
下载PDF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滕弘 余天浩 +2 位作者 牛程麟 李薇 靳凌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5-946,共2页
脑梗死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是我国城市居民中首位致死疾病。其中部分患者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对治疗和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本文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出血性转化 脑梗死 分子机制 死后 致死疾病 城市居民 预测指标 发病率
原文传递
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敏 苏晓飞 +4 位作者 马建华 陶小军 李惠琴 郭琳 夏斯桂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50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及其与氧化应激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门冬胰岛素50组(A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B组),另选18例体检正常者作对照(C组)。测定...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50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及其与氧化应激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门冬胰岛素50组(A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B组),另选18例体检正常者作对照(C组)。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8-异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 A组午餐后及晚餐前BG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5),BG波动小。治疗后,A组和B组的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结论每日三次门冬胰岛素50-50-30可较好的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BG水平,减少BG波动,同时可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脑心通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滕弘 牛程麟 +1 位作者 余天浩 靳凌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0-781,共2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108例VD患者随机均分为脑心通组(口服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丁苯酞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和两药联合应用组;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观察脑心通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108例VD患者随机均分为脑心通组(口服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丁苯酞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和两药联合应用组;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MoC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较脑心通组及丁苯酞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丁苯酞治疗VD疗效优于脑心通或丁苯酞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心通 丁苯酞
原文传递
流程化管理在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DSA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成珍 薛冬辉 张戈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行全脑血管DSA和支架置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40例分为两组。2016年的120例(试验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接受经过流程化处理的DSA检查前后的... 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行全脑血管DSA和支架置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40例分为两组。2016年的120例(试验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接受经过流程化处理的DSA检查前后的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成立DSA流程化管理小组、制定护理管理流程和针对DSA检查相关并发症建立应急预案。2015年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3d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调查患者对DSA手术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试验组患者对DSA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0%vs.91.67%)(P<0.05)。结论在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DSA患者实施围术期流程化管理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管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护理
原文传递
“拔针四步曲”在静脉输液拔针时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陶绪梅 吴明琴 《现代医学》 2015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拔针四步曲"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时的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0例住院输液患者,其中100例次按"拔针四步曲"规范操作作为实验组,另100例次按常规方法拔针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穿刺处皮肤出血、皮... 目的:探讨"拔针四步曲"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时的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0例住院输液患者,其中100例次按"拔针四步曲"规范操作作为实验组,另100例次按常规方法拔针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穿刺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判断"拔针四步曲"的使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16%,优于对照组的15%和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拔针四步曲"拔针,可明显降低拔针后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拔针四步曲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