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儒家典籍英语转译中的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祥涛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8,共9页
有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典籍起初先译成欧洲其他语言,或者在当时汉学家的著作中翻译引用,后陆续转译成英语。本文采用历史文献法、网络大数据检索法,并借助出版书目,考察儒家典籍早期的英语转译和传播。研究发现,19世纪前已有不少儒家典籍... 有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典籍起初先译成欧洲其他语言,或者在当时汉学家的著作中翻译引用,后陆续转译成英语。本文采用历史文献法、网络大数据检索法,并借助出版书目,考察儒家典籍早期的英语转译和传播。研究发现,19世纪前已有不少儒家典籍被转译成英语,使之在世界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早先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兼做了许多翻译沟通工作,后来的英语转译,或编译,或摘译,都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制约,客观上也达成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典籍 翻译 英语转译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触压觉形容词“紧”和「きつい」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基于语料-标准双重驱动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勇 王海涛 《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2期67-76,共10页
本文基于语料-标准双重驱动法对比了"紧"和「きつい」的认知语义结构,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1)语义扩展的整体方向类似;(2)原型义均为"物体受力后不易松动,并且反作用力较强,对施力物体刺激较大";(3)具有较高的语义... 本文基于语料-标准双重驱动法对比了"紧"和「きつい」的认知语义结构,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1)语义扩展的整体方向类似;(2)原型义均为"物体受力后不易松动,并且反作用力较强,对施力物体刺激较大";(3)具有较高的语义扩展程度;(4)一次扩展义与基于隐喻的扩展义较多。其主要成因在于汉日母语者的基本身体经验和世界认知过程类似,以及二者概念特征一致。另一方面,二者的不同点为:(1)"紧"有表达动作的语义,「きつい」没有;(2)表达性质的扩展义不尽相同。其成因在于两种语言语法特征的差异以及汉日母语者对世界细微之处的具体认知过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标准双重驱动法 きつい 认知语义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