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萧红式”女性的悲剧美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晓晔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53-555,558,共4页
萧红的小说 ,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 ,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 ,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 ,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 萧红的小说 ,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 ,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 ,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 ,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 ,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状态 悲剧美 萧红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生死场》 心理 小说 《牛车上》
下载PDF
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论中国传统诗画的融合
2
作者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以尽意"。而言与象的结合,则大大拓展了意的表达空间。中国传统诗画之所以融合一体,正是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需要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言象结合 诗画融合
下载PDF
曹禺戏剧的潜语言模式分析
3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80,共7页
曹禺利用汉语的包孕及张力来营构其戏剧的潜语言。梦呓般的冥想、深层心理的天光一泄、狡狯的旁敲侧击,始料未及的惊恐,迂回闪避的隐忍心态是曹剧潜语言作用的五种基本类型。在形式转换上,曹剧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均有... 曹禺利用汉语的包孕及张力来营构其戏剧的潜语言。梦呓般的冥想、深层心理的天光一泄、狡狯的旁敲侧击,始料未及的惊恐,迂回闪避的隐忍心态是曹剧潜语言作用的五种基本类型。在形式转换上,曹剧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层面均有成功的尝试。曹剧中潜语言使用频率较高的是两类人:即情感细致、处境微妙的一类与圆滑世故、工于心计的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潜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