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五区县稻米食味及风味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仲梦涵 夏雨杰 +4 位作者 章银 尹大成 李光磊 邢常瑞 袁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3期83-89,共7页
选取江苏5个区县的南粳9108品种大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食味计、电子鼻、电子舌以及GC-MS等仪器,探讨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稻米的食味和风味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各地区米饭的食味值属于优质大米范畴,生长气候环境对米饭质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选取江苏5个区县的南粳9108品种大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食味计、电子鼻、电子舌以及GC-MS等仪器,探讨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稻米的食味和风味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各地区米饭的食味值属于优质大米范畴,生长气候环境对米饭质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硬度和黏度上。对电子鼻和电子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大米和米饭可以被有效区分。大米和米饭中共检测出10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烷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物质。此外,对各地区稻米的食味特性进行聚类分析,稻米被分为4个亚类,对各地区稻米的挥发性物质进行聚类分析,稻米被分为2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9108 食味计 电子鼻 GC-MS 电子舌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食品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2
作者 邰佳 彭冬梅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80-82,112,共4页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食品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搭建了物理化学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效...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食品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搭建了物理化学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效率和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发展现状 被引量:38
3
作者 杨文建 王柳清 胡秋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8,共6页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大型可食用真菌。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育种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带动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存在鲜食消费模式为主、加工产业链弱、加工率低、加工产品少、市场附加值低等产业问题,导致大量食用菌鲜品滞销而影响整个产业稳定。这些突出的问题造成食用菌产品在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时利润非常低,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围绕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加工技术 加工物性 休闲食品 功能活性
下载PDF
粮食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焘 邢常瑞 +2 位作者 夏雨杰 袁建 鞠兴荣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2期39-42,共4页
粮食产后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粮食产后全过程质量安全把控,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研究了现阶段我国粮食产后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从收、储、运等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阐... 粮食产后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粮食产后全过程质量安全把控,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研究了现阶段我国粮食产后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从收、储、运等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阐述了粮食产后收储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收储质量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等电位间隔-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谷物中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的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庚 李博 +7 位作者 苏才英 陈梅梅 邱顺顺 张琪琪 杜迎吉 黄磊 杨婧雯 鲍雯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4期27-30,共4页
探讨建立等电位间隔-电位微量滴定法连续测定谷物中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的方法。试验结果得到该法对谷物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9.8%,日内RSD分别为0.6%~1.6%和0.8%~2.2%,日间RSD分别为1.8%和4.6%,测... 探讨建立等电位间隔-电位微量滴定法连续测定谷物中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的方法。试验结果得到该法对谷物脂肪酸值和氨基酸态氮值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9.8%,日内RSD分别为0.6%~1.6%和0.8%~2.2%,日间RSD分别为1.8%和4.6%,测定务必日内完成,检出限分别为0.12 mg KOH/100g和0.16 mg N/100g,测定准确性较国标法更优。应用效果表明,本法具有不必每个样品的每次测定都进行繁琐操作工作的优点,且样品和试剂等测定耗材消耗量也显著减少,测定快速,节时省工,大大地降低了测定成本,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电位间隔-电位滴定法 连续测定 谷物 脂肪酸值 氨基酸态氮值
下载PDF
大豆加工特性及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璐 汪芳 +1 位作者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29,共8页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 加工特性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桃加工过程中3种噻二唑类农药残留动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子锐 蒋文奇 +3 位作者 陈小龙 宋立晓 王冬兰 余向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39-3444,共6页
目的研究桃清洗、去皮、榨汁和罐头加工过程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的残留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桃加工方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噻... 目的研究桃清洗、去皮、榨汁和罐头加工过程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的残留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桃加工方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在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清洗和去皮对降低桃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的残留效果显著,清洗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分别为62%、60%和83%,去皮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分别为80%、64%和91%。榨汁后,3种农药在果汁中的转移率分别为17%、18%和24%,在果渣中的转移率分别为63%、58%和54%。罐头加工过程中,KMnO4消毒和去皮对3种农药残留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8%~65%和30%~75%;漂烫和加入糖水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较低,分别为5%~13%和8%~19%。桃果汁和罐头加工后3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小于1,桃果渣加工后3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大于1。结论清洗和去皮可大量减少桃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残留,桃果汁和罐头加工使3种农药残留水平降低,果渣加工使3种农药残留水平升高。此研究可为桃饮品和桃罐头的膳食风险评估及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消减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噻唑锌 噻菌铜 噻森铜 农药残留 加工因子
下载PDF
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剑敏 尹方平 +1 位作者 于晨 汤晓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目的】利用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为提高高粱蛋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高粱粉为原料,先经挤压处理,再经淀粉酶酶解,最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 【目的】利用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为提高高粱蛋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高粱粉为原料,先经挤压处理,再经淀粉酶酶解,最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稳定性。【结果】随着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的增加,挤压过程中单位机械能耗(SME)逐渐降低。在挤压环境下,高粱中淀粉和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变得松散,淀粉-蛋白质包埋体系被破坏;同时高粱中球形蛋白质体被打破,提高所获得高粱蛋白的酶敏感性,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更多具有抑制活性的短肽。挤压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以及α-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物料水分的增加,蛋白质分子的聚合程度下降,使得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物料水分增加至19%后,挤压过程对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分子的破坏作用降低,水解度和ACE抑制率的上升趋势趋于平缓;当挤压温度从120℃增加至180℃时,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加剧,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作用下的变性程度加大,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由7.42%增加至11.06%,同时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抑制率也由46.57%增加至53.41%;挤压后高粱粉经α-淀粉酶处理,进一步去除包裹在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发现随着α-淀粉酶活力的增加,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程度加剧,为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提供更多原料,导致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α-淀粉酶活力增加至2.0 U·g-1时,淀粉酶与淀粉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水解度和ACE抑制率趋于稳定。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经温度和酸碱处理后,ACE抑制活性在68.1%—71.31%,保持了良好的抑制活性;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在体外经胃肠道酶系消化酶解后,ACE抑制活性均高于73%,依然保持了较强的ACE抑制活性,说明挤压协同酶法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长期保存有效性,同时能够在胃肠道消化后保持生物活性。【结论】采用挤压协同酶法可以显著提高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肽的活性,同时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拓宽高粱的利用和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淀粉酶 高粱蛋白ACE抑制肽 稳定性
下载PDF
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对稻谷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斌 袁建 +4 位作者 赵腾 丁超 邢常瑞 唐莹莹 陈尚兵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6期68-72,共5页
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因其相对营养安全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食品加工领域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微波、超临界CO2、超高压、紫外线、超声波、挤压、高压脉冲电场7种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对微生物灭活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为研究... 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因其相对营养安全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食品加工领域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微波、超临界CO2、超高压、紫外线、超声波、挤压、高压脉冲电场7种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对微生物灭活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为研究出更为科学的综合性稻谷非热物理杀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非热物理加工 微生物 灭活
下载PDF
我国油菜籽精炼加工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莹 鞠兴荣 +2 位作者 徐斐然 季圣阳 纪佳璐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12期61-64,共4页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资源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和棕榈的第三大油料作物,因此提高菜籽油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油菜籽制油和菜籽油精炼方面的新技术、菜籽油的适...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资源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和棕榈的第三大油料作物,因此提高菜籽油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油菜籽制油和菜籽油精炼方面的新技术、菜籽油的适度精炼工艺,为日后菜籽油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精炼 深度利用
下载PDF
基于CNKI文献计量法分析手机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1
作者 苏畅 万振科 +2 位作者 周佳虹 李心悦 刘晓庚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研究手机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设立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以CNKI数据库为资源并检索,运用SATI、UCINET、Net Draw、Microsoft Excel 2010等工具分别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数量、关键词、基金来... 研究手机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设立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以CNKI数据库为资源并检索,运用SATI、UCINET、Net Draw、Microsoft Excel 2010等工具分别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数量、关键词、基金来源、载文期刊、被引次数以及文献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计量分析。检索共得文献461篇(199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分刊于39种刊物,其中有7项资助基金,有41所机构参与研究,共检得专利148项,内容主要集中于手机在食品领域的基础应用和检测应用两大主题。早期国内研究方向单一、内容浅显,但近年来研究热度升温,内容涉及食品信息溯源、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方面,重点日趋多样化,在智能检测上取得了技术性及创新性的突破,但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还需举步直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食品 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 CNKI
下载PDF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分析储藏稻谷高温胁迫下酚类代谢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帅 张祎佳 +5 位作者 周丹丹 马飞洋 王大鹏 赵思琪 丁超 刘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0-1190,共11页
【目的】探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高温胁迫下酚类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模拟夏季高温35℃条件下,以新鲜偏高水分稻谷(粳稻,16.0%水分含量,湿基水分)为原料,分析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L^(*)、a^(*)、b^(*)... 【目的】探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高温胁迫下酚类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模拟夏季高温35℃条件下,以新鲜偏高水分稻谷(粳稻,16.0%水分含量,湿基水分)为原料,分析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L^(*)、a^(*)、b^(*)、黄度指数(YI)、活性氧以及丙二醛(MDA)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探讨储藏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成分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抑制率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等多重验证,联合苯丙烷代谢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变化,共同揭示DBD-CP处理下的储藏稻谷酚类代谢规律。【结果】经DBD-CP处理后,稻谷储藏过程中颜色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对应储藏60 d后的处理组黄变指数显著降低了12.6%,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以及MDA含量在储藏20 d时分别相对降低14.8%、41.6%和21.6%,对应的新鲜偏高水分稻谷劣变速率显著受到抑制;此外,在高温胁迫储藏期间,处理组样本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同步增加(P<0.05),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3和1.34倍,对应样本的抗氧化特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结合苯丙烷代谢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分析,对应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查尔酮合酶(CHS)活性显著增强,上升幅度在1.71—2.28倍;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高温胁迫下偏高水分稻谷酚类物质含量与PAL、C4H和CHS酶活性密切关联(P<0.05),与籽粒内部活性氧以及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促进偏高水分稻谷籽粒内部酚类合成速率,加强组织抗氧化特性并缓解膜质过氧化和自由基的积累,进而延缓稻谷在高温胁迫储藏环境下的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 苯丙烷代谢 酚类物质 抗氧化性 储藏
下载PDF
不同粒色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特性分析
13
作者 汤晓智 张红玉 +1 位作者 余梦兰 陈凤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84-292,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色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机理,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粒色藜麦粉的基础组分、糊化特性、挤压面条微观结构、蒸煮品质、活性成分及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藜麦粉中淀粉含量最高,糊化后峰值黏度、最终... 为了探究不同粒色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机理,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粒色藜麦粉的基础组分、糊化特性、挤压面条微观结构、蒸煮品质、活性成分及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藜麦粉中淀粉含量最高,糊化后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也最高。红、黑藜麦粉及挤压面条中的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白藜麦粉和挤压面条。挤压后,淀粉结晶度均下降,白藜麦面条中淀粉的结晶度最高。红(2.25 min)、黑藜麦(2.75 min)面条的蒸煮时间短,但蒸煮品质显著低于白藜麦面条(P<0.05)。扫描电镜显示白藜麦面条淀粉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连续致密,导致其淀粉水解率和预计升糖指数显著低于红、黑藜麦面条(P<0.05)。该研究为高品质藜麦面条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挤压面条 蒸煮品质 营养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参与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
14
作者 陈二虎 袁国庆 +3 位作者 陈艳 陈梦秋 孙晟源 唐培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1733,共12页
【背景】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重要储粮害虫,其对磷化氢(phosphine)抗性问题尤为突出。线粒体是生物体的重要细胞器,是昆虫进行呼吸代谢反应的核心场所,其中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调节昆虫呼吸速率、能量代谢以及细胞信... 【背景】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重要储粮害虫,其对磷化氢(phosphine)抗性问题尤为突出。线粒体是生物体的重要细胞器,是昆虫进行呼吸代谢反应的核心场所,其中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调节昆虫呼吸速率、能量代谢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目的】明确线粒体编码基因在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O_(2)检测仪测定锈赤扁谷盗不同磷化氢抗性种群试虫的呼吸速率;利用RT-qPCR技术解析线粒体编码基因在磷化氢抗性水平和呼吸速率均差异最大的锈赤扁谷盗太仓和上海种群试虫中的表达模式,并进行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活性测定;通过RT-qPCR技术研究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对磷化氢胁迫响应的表达模式以及胁迫后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活性变化。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锈赤扁谷盗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同时分析上述基因被有效沉默后试虫呼吸速率和磷化氢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与磷化氢抗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害虫呼吸速率均随磷化氢抗性倍数增加而显著下降。RT-qPCR结果表明线粒体编码基因在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极高抗种群(太仓种群,RR=1 906.8)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对敏感种群(上海种群,RR=1.4),且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酶活性与线粒体基因表达模式相一致。锈赤扁谷盗经磷化氢熏蒸胁迫后,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被显著抑制,线粒体复合体I和V的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注射dsRNA有效沉默关键线粒体编码基因Nad5、Nad6和Atp6后,锈赤扁谷盗呼吸速率显著降低,磷化氢敏感性显著下降。【结论】线粒体编码基因参与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赤扁谷盗 储粮害虫 磷化氢抗性 线粒体 RNA干扰
下载PDF
pH对肌原纤维蛋白及其热诱导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张兴 杨玉玲 +1 位作者 马云 王静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4-573,共10页
【目的】研究pH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和结构的影响,揭示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活AA鸡宰杀,提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配制不同pH(5.0、5.5、6.0、6.5、7.0)的肌原纤维蛋白溶液并制成热诱导... 【目的】研究pH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和结构的影响,揭示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活AA鸡宰杀,提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配制不同pH(5.0、5.5、6.0、6.5、7.0)的肌原纤维蛋白溶液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Zeta电位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分子表面的电位值来表征静电相互作用;利用拉曼光谱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I760/I1003反映疏水相互作用变化,I850/I830反映凝胶氢键变化,并通过分析酰胺带I最大峰的波数计算蛋白和凝胶的二级结构含量;用粒度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微观结构。【结果】pH由7.0降至5.0,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Zeta电位值从-17.87显著变化到-0.263(P<0.05),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分子表面所带负电荷急剧减少,静电斥力显著减弱;归一化强度I760/I1003比值由0.86逐渐增大到0.927,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中色氨酸包埋程度增加,凝胶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增强;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1.039减小至0.987,表明肌原纤维蛋白酪氨酸残基苯环上-OH与水分子生成的氢键逐渐减少、与蛋白质上其他基团生成的氢键逐渐增加,即蛋白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增强,蛋白与水的作用减弱。pH由7.0降至6.5,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α-螺旋含量从59.96%降低到55.24%(P<0.05),β-折叠含量从15.83%显著增加到19.44%(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pH在6.5—6.0时,各种结构含量变化都不显著(P>0.05);pH在6.0—5.0时,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α-螺旋含量从51.61%降低到16.76%(P<0.05),β-折叠含量从22.23%显著增加到48.93%(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随着pH降低,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的含量逐渐降低,而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pH在7.0—5.0时,肌原纤维蛋白粒径大小逐渐增大,D_(10)从13.4μm上升到48.4μm,D_(50)从38μm上升到253μm,D_(90)从236μm上升到805μm。pH 7.0时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有序,孔径最大;随着pH减小,凝胶微观结构有序程度降低,孔径变小;pH 5.0时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无序、孔径最小。pH与凝胶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氢键、α-螺旋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β-折叠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pH显著影响静电斥力、疏水相互作用、分子间氢键和二级结构含量。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与蛋白凝胶二级结构都显著相关(P<0.05),表明非共价键作用力显著影响二级结构。【结论】肌原纤维蛋白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与pH密切相关;pH从7.0降到5.0,静电斥力减小、疏水相互作用增大、分子间氢键增大,是α-螺旋含量减小、β-折叠含量增多以及凝胶微观结构变得无序、孔径减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静电 疏水 氢键 二级结构 粒径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大米小包装储藏过程中脂类及微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立峰 陈超 +3 位作者 杨精华 陈静宜 汪海峰 鞠兴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7-1817,共11页
【目的】由于胚乳失去保护,大米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霉变等问题,致使其品质劣变甚至丧失食用价值。通过测定储藏过程中大米游离脂肪酸、总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淀粉颗粒微观结构,探讨大米品质劣变原... 【目的】由于胚乳失去保护,大米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霉变等问题,致使其品质劣变甚至丧失食用价值。通过测定储藏过程中大米游离脂肪酸、总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淀粉颗粒微观结构,探讨大米品质劣变原因,为大米储藏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99号大米为对象,进行人工模拟储藏试验:采用编织袋、自然密闭缺氧、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置于温度为15、25和30℃(60%湿度)的人工气候箱中储藏180 d,每个月进行一次品质指标测定;测定大米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总酸值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形态,探索脂类及横断面胚乳结构导致大米品质陈化的机理及品质劣变后淀粉颗粒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1储藏过程中,编织袋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皆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当品质劣变严重时两者含量反而下降;抽真空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储藏温度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2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90%以上。包装方式及储藏温度对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同。除了花生酸(C20:0)及二十二烯酸(C22:1)外,其余脂肪酸受包装方式影响较大;而储藏温度仅与豆蔻酸(C14:0)和山嵛酸(C22:0)有显著性关系,对其余脂肪酸影响不大。脂肪酸变化规律符合: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硬脂酸(C18:0)与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油酸(C18:1)与亚油酸、亚麻酸皆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现象。3新鲜大米淀粉粒以复粒形式存在,形状较大,表面有较厚的膜,排列整齐有序,两侧以片状的细胞间断面居多,放射状结构清晰可见。陈化加剧的大米胚乳细胞横断面结构松散无序,细胞内断面多于细胞间断面,横断面上可观测到"小孔"及一些分散在淀粉体周围的蛋白体和脂肪滴;细胞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致使复粒崩解并可见大量单粒细胞,一部分单淀粉粒形状近圆型,棱角较钝;细胞间的棱角模糊,放射状结构变得模糊甚至消失。【结论】编织袋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的大米陈化劣变较为严重,储藏过程中其脂肪酸值、总酸值急剧上升后下降,胚乳表面光滑度变差、小孔数量及表面蛋白质膜的翘起变多,辐射状趋势渐渐消失。抽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延缓大米品质劣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脂肪酸 总酸 气相色谱 胚乳细胞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思远 刘永祥 +9 位作者 曹小舟 张逸婧 陈海娟 沈新春 姚宁 宋利兵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79-2388,共10页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生长阶段 物候期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立峰 王红玲 +5 位作者 姚轶俊 张怡一 陈静宜 汪海峰 石嘉怿 鞠兴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76-2591,共16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包装方式大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质构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挥发性成分,判断大米品质的变化,为小包装(规格为10 cm×18 cm)大米保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99号’为材料,将大米采用编织...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包装方式大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质构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挥发性成分,判断大米品质的变化,为小包装(规格为10 cm×18 cm)大米保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99号’为材料,将大米采用编织袋包装、自然密闭缺氧包装及抽真空包装3种方式,分别置于15℃、25℃和30℃(60%湿度)的环境下储藏180 d。每月对其食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蒸煮米饭弹性、回复性逐渐下降,硬度、黏着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3种包装方式下大米消减值随储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崩解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大米热糊稳定性变差,容易老化。新鲜大米中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41种,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醛类含量可以用来评价大米的食味和鲜度,储藏180 d后,编织袋包装的大米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20%以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次之,抽真空包装醛类物质最少。2-戊基呋喃是亚油酸氧化产物,新鲜大米中2-戊基呋喃含量仅为0.30%,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编织袋包装的大米2-戊基呋喃含量急剧上升。醛类及2-戊基呋喃含量受包装方式影响较大,3种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保鲜效果的排序为:抽真空>自然密闭缺氧>编织袋,然而当储藏温度过高时,即使采用抽真空包装,大米储藏品质也发生了劣变。3种包装方式下2-戊基-呋喃每个时期均被检测出,编织袋、自然密闭缺氧、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己醛含量分别为1.82%、1.55%、1.16%,壬醛含量分别为4.7%、3.94%、2.77%,2-戊基-呋喃含量分别为2.27%、1.85%、1.43%,由此可以推断编织袋包装的大米产生较明显的油脂氧化的异味,陈化最为严重,自然密闭缺氧次之,抽真空能有效延缓大米品质陈化的速率。【结论】大米储藏过程中的硬度、弹性、黏着性、回复性以及糊化特性均不及新鲜大米。抽真空包装有益于大米储藏,可有效延缓大米劣变。醛类含量可以用来评价大米的食味和鲜度,储藏180 d后,3种包装方式中醛类含量皆有增长,以编织袋包装的醛类含量增长最为明显。大米挥发性成分中的醛类物质中,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可以较好地反映大米的储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包装方式 糊化性质 蒸煮品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静宇 杨玉玲 +4 位作者 康大成 汤晓智 张兴 马云 倪文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49-2358,共10页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的保水性减少至44.35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水性与总巯基的相关性不大(P>0.05),与活性巯基显著相关(P<0.05),与表面疏水性、电位绝对值和氢键都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波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疏水作用力、静电斥力和氢键是决定保水性的主要作用力,而二硫键次之;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疏水作用力、氢键和静电斥力均达到最大,致使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二硫键 疏水作用力 静电斥力 氢键 保水性
下载PDF
水稻生长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和横向弛豫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邵小龙 汪楠 +3 位作者 时小转 沈飞 宋伟 张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观察水稻抽穗到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淀粉、蛋白质的积累效应对前者的影响,为水稻品质形成规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抽穗后63 d内的"越光"有机稻间隔采样,测定籽粒的...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观察水稻抽穗到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淀粉、蛋白质的积累效应对前者的影响,为水稻品质形成规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抽穗后63 d内的"越光"有机稻间隔采样,测定籽粒的百粒重、硬度、水分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较水稻在抽穗后不同生长时期的整体品质变化,通过LF-NMR测定的横向弛豫参数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籽粒中的水分动态,探讨水稻品质形成过程与水分状态的相关联系。【结果】在抽穗后7—14 d百粒重和淀粉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两者表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硬度分别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分含量在抽穗后7—56 d从57.16%呈指数型下降到22.39%。淀粉含量在抽穗后42 d内呈"S"型曲线增长至50.47 g/100 g湿基。蛋白质含量在抽穗后7—49 d线性地增长至峰值6.56 g/100 g湿基。总体而言,水稻籽粒在抽穗后49 d左右整体品质已经形成。LF-NMR反演图谱表明在抽穗后7 d内籽粒部分水分往高自由度方向移动。抽穗后7—21 d,反演曲线整体向左迁移,表征流动性最弱"结合水"的T2b峰出现,表征束缚水的T_(22)峰发生峰的分化现象。4种横向弛豫时间T_(2b)、T_(21)、T_(22)和T_(23)随生长时期而减小,水稻籽粒中的整体氢质子自由度在逐渐降低。抽穗后21 d左右,"结合水"的峰比例超过束缚水和自由水的峰比例总和。籽粒内的水分含量和横向弛豫参数(T_(2b)、T_(21)、T_(22)、T_(23)、A_(2b)、A_(22)和A_(23))都随生长时期极显著地变化(P<0.01),而且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前者变化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尤其是淀粉充实胚乳细胞,水分子被淀粉颗粒包围或与其中的亲水基团氢键作用,使得整体水分状态向"结合水"的方向迁移。基于对横向弛豫信号的主成分分析,发现抽穗后42 d内不同生长时期的籽粒水分状态差异显著,42 d后整体趋于稳定。【结论】水稻灌浆期间,籽粒内部水分状态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积累显著相关;"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例显著下降;利用LF-NMR技术可以有效分析抽穗后不同生长时期籽粒的整体水分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淀粉积累 水分状态 核磁共振 横向弛豫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