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活动“系列主体”的语境指认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当下科学哲学的剧情迷乱和观者困惑,是因对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区分不明、指认不清。基于不同理论语境中的科学活动主体的角色区分与深描,由此勾勒几种理论的语境差异与演展进路。理解了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指认区别,可更清... 当下科学哲学的剧情迷乱和观者困惑,是因对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区分不明、指认不清。基于不同理论语境中的科学活动主体的角色区分与深描,由此勾勒几种理论的语境差异与演展进路。理解了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指认区别,可更清晰地找到科学"发现说"与"建构论"的关键区别,厘清知识社会学时期的"知识二分"与"主体指认二分"现象,解说SSK与ANT的异同关系,明白马克思与这几种理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 科学发现说 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撷取
2
作者 吴建国 萧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再挖掘,可见具有19世纪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是要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研究去解决被当时流行哲学所遮蔽的问题,去挖掘黑格尔哲学的根性"问题"。马克思由此看清:希腊哲学精神及其生命力、神学化的理智...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再挖掘,可见具有19世纪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是要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研究去解决被当时流行哲学所遮蔽的问题,去挖掘黑格尔哲学的根性"问题"。马克思由此看清:希腊哲学精神及其生命力、神学化的理智对哲学的态度、哲学的实践转向、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实性问题、自然哲学中辩证法问题。面对马克思的收获,不仅可看见马克思"新自然哲学"的缘起,看到其中包含SSK等现代哲学"特色"思想,还可见有许多"仍被埋没"的启示:如对理解"知识发展的人性标准,运动的两种本质与对象,时间走不出意识世界,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伊壁鸠鲁 自然哲学
原文传递
从主体变量设置角度分析世界观描述模型
3
作者 吴建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当用"变量、描述模型"这种科学界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观","主体变量"设置是关键。主体作为能动性客体,给客在世界变化注入"非确定(或然)性"。站在"现实"对未来形态"掷骰... 当用"变量、描述模型"这种科学界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观","主体变量"设置是关键。主体作为能动性客体,给客在世界变化注入"非确定(或然)性"。站在"现实"对未来形态"掷骰子"不是上帝,而是众多的主体;这使"历史"仍为一条确定轨迹,"未来"却因之生出多种可能路径;这使客在世界加速进化。描述模型(A、B、C),分别适用于"没有"或"忽略"主体变量、出现主体变量、人类成为主体变量主导的客在世界。对所适用对象,三种描述模型均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辩证法原则、现代科学规范,须避免片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主体变量 描述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