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人体发育各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变化
1
作者 徐淑芬 邢剑敏 +4 位作者 缪继武 尹兰珍 董争红 朱浩琦 徐百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本文检测了南京地区431例人体发育各阶段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白细胞总数1天新生儿最高,以后随增龄而降低。淋巴细胞总数30天新生儿显著高于1天新生儿,以后随增龄而减少, 老年组最低。中性粒细胞1天新生儿最商,30天... 本文检测了南京地区431例人体发育各阶段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白细胞总数1天新生儿最高,以后随增龄而降低。淋巴细胞总数30天新生儿显著高于1天新生儿,以后随增龄而减少, 老年组最低。中性粒细胞1天新生儿最商,30天新生儿显著下降;以后呈波浪状增加。淋巴细胞1天新生儿最低;30天新生儿最高,以后呈波浪状下降。嗜酸和嗜硷性粒细脆均在正常范围。单核细胞1天组最低,青年组最高,中年和老年组又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发育 外周血 白细胞 胚胎学
下载PDF
胎盘X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
作者 麻晓迁 张建民 +3 位作者 缪继武 史志英 尹克铮 韩月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胎盘X细胞为一种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作者对25例晚期妊娠胎盘中X细胞进行了Keratin、EMA、HCG、HPL、PLAP、Prolactin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中Keratin、EMA、HPL、PLAP等染色均示部... 胎盘X细胞为一种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作者对25例晚期妊娠胎盘中X细胞进行了Keratin、EMA、HCG、HPL、PLAP、Prolactin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中Keratin、EMA、HPL、PLAP等染色均示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X细胞介于合体滋养细胞与细胞滋养细胞之间,符合中间滋养细胞的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而与蜕膜细胞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细胞 绒毛外滋养细胞 中间滋养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胎盘
下载PDF
接种白血病病毒后小鼠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化学观察
3
作者 徐淑芬 邢剑敏 +2 位作者 缪继武 尹兰珍 李燕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33-137,140,共5页
对接种白血病病毒后30d、75d 小鼠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酸性磷酸酶(AcP)、β~葡糖苷酸酶(β—Gase)反应类型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30天组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胸腺皮质的胸腺细... 对接种白血病病毒后30d、75d 小鼠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酸性磷酸酶(AcP)、β~葡糖苷酸酶(β—Gase)反应类型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30天组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胸腺皮质的胸腺细胞酶反应阳性率均显著增高;胸腺髓质的胸腺细胞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酶反应阳性率均无有意义的变化。75天组胸腺和淋巴结均可见较多白血病细胞浸润及变性坏死的病灶区,胸腺细胞及淋巴结各区的淋巴细胞三种酶反应阳性率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淋巴结 组织化学 白血病 小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小鼠胸腺和脾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嘉弟 宋继志 +4 位作者 蔡玲 战秀英 罗英德 沈美玲 戚礼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1期34-37,105-107,共7页
现代免疫学理论阐明了有些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或缺损而引起的。因此应用药物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巳成为当前研究防病和治病的重要课题之一。原有的一些免疫促进药物如卡介苗、胸腺素和左旋咪唑等,虽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但因其中... 现代免疫学理论阐明了有些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或缺损而引起的。因此应用药物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巳成为当前研究防病和治病的重要课题之一。原有的一些免疫促进药物如卡介苗、胸腺素和左旋咪唑等,虽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但因其中有些制剂容易致敏或致癌,毒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皮质 阳性率 对照组 ANAE 葡萄搪 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反应类型及其正常值的探讨兼测气温对反应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剑敏 缪继武 +2 位作者 尹兰珍 徐淑芬 董争红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cid α-naphtylacetateesterase-ANAE)反应检测58例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阳性率为76.0%,并按5种类型统计分析,其中1—3个园点状颗粒型为47.8%,4个以上园点状颗粒型为17.1%,散在细小颗粒型为2.7%,单核样弥散型为5... 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cid α-naphtylacetateesterase-ANAE)反应检测58例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阳性率为76.0%,并按5种类型统计分析,其中1—3个园点状颗粒型为47.8%,4个以上园点状颗粒型为17.1%,散在细小颗粒型为2.7%,单核样弥散型为5.6%,大小不等颗粒型为2.3%。同时观察了32名同一群体在气温差别较大的生活条件下对ANAE反应类型的影响,未见有意义的差异。术文与生后1天和30天新生儿以及临产妇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反应类型作了比较,发现本分型能较好地反映淋巴细胞ANAE反应类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型 ANAE 圆点状 反应类型 弥散型 淋巴细胞 白细胞 α-醋酸萘酯酶 正常值 气温 酸性
下载PDF
早孕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志英 张建民 +3 位作者 尹克铮 王建华 韩月明 麻晓迁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早孕胎盘绒毛和子宫蜕膜中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中间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20例妊娠头3个月的刮宫标本进行Kerafin、hCG、HPL、PLAP、EMA和Prolectin等免疫组化染... 目的:研究早孕胎盘绒毛和子宫蜕膜中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中间滋养层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20例妊娠头3个月的刮宫标本进行Kerafin、hCG、HPL、PLAP、EMA和Prolectin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角蛋白是各种滋养层细胞最可靠和最敏感的标记物,但其特异性差。合体滋养层细胞的hCG和PLAP染色强于中间滋养层细胞,而中间滋养层细胞的HPL和EMA染色强于合体滋养层细胞。除角蛋白外,细胞滋养层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结论;早孕时三种滋养层细胞在免疫组化方面有其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滋养层细胞 免疫组化 胎盘 早期妊娠
下载PDF
P388白血病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7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3 位作者 李燕 尹兰珍 秦达惠 徐淑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6-80,141,共6页
采用ANAE、ACP、β-Gase和PAS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后3天和9天患鼠的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腹水细胞进行了观察,并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3天组患鼠TNC对三种酶均呈局部阳性反应;TN... 采用ANAE、ACP、β-Gase和PAS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后3天和9天患鼠的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腹水细胞进行了观察,并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3天组患鼠TNC对三种酶均呈局部阳性反应;TNC内的淋巴细胞(TNC—L)ACF和β-Gase阳性率显著增加,而ANAE阳性率则显著下降;外周血未见异常;患鼠无腹水。9天组患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三种酶和PAS的阳性率均显著增高;患鼠腹水明显,其大部分腹水细胞三种酶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PAS也为强阳性反应;但很难分离到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和9天组患鼠腹水细胞POX呈阴性反应。对上述结果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细胞化学 P388白血病小鼠
下载PDF
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表皮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8
作者 缪继武 徐淑芬 +1 位作者 邢剑敏 尹兰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2期77-79,共3页
应用表皮角蛋白(EK)抗体,对小鼠胸腺哺育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用间接免疫荧光和PAP染色技术,观察到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胞质内均呈EK阳性反应。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胸腺哺育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而不是巨噬细胞。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角蛋白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下载PDF
大鼠脾树状突细胞和巨噬细胞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观察
9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2 位作者 杨宁 查宝兴 袁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ACP组化染色(或lysozyme免疫组化染色)来进一步观察大鼠脾树状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Mφs)的染色反应性。结果表明,脾悬液淋巴树状突细胞(LDCs)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而ACP反应为阴性或弱阳性,Mφs则呈... 本文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ACP组化染色(或lysozyme免疫组化染色)来进一步观察大鼠脾树状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Mφs)的染色反应性。结果表明,脾悬液淋巴树状突细胞(LDCs)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而ACP反应为阴性或弱阳性,Mφs则呈ACP强阳性反应而S-100蛋白反应为阴性;同一涂片S-100蛋白和ACP双染结果,两者不重叠。脾冰冻切片显示交错突细胞(IDCs)和滤泡树状突细胞(FCDs)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而ACP反应为阴性或弱阳性,Mφs则反之,即ACP反应强阳性而S-100蛋白为阴性反应;同一切片S-100蛋白和ACP双染也无重叠。腹腔Mφs贴片对照染色,Mφs呈ACP强阳性反应而S-100蛋白反应为阴性。由此进一步证实在一定条件下S—100蛋白可作为鉴别DCs和Mφs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巨噬细胞 S-100蛋白 大鼠
下载PDF
畸形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反应类型的观察—兼测有核细胞及微核
10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1 位作者 尹兰珍 董争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1期17-20,共4页
作者采用 ANAE 和 Giemsa 染色,观察6种畸形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细胞的变化,并与77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ANAE 染色观察畸形新生儿组淋巴细胞 ANAE总阳性率为54.4±13.7,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72.3±1.1),P<0.01。在淋巴细... 作者采用 ANAE 和 Giemsa 染色,观察6种畸形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细胞的变化,并与77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ANAE 染色观察畸形新生儿组淋巴细胞 ANAE总阳性率为54.4±13.7,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72.3±1.1),P<0.01。在淋巴细胞ANAE 反应类型方面,主要表现为1~3个圆点状颗粒型,畸形组(47.2±11.4)显著低于正常组(65.2±8.1),P<0.01,单核样弥散型,畸形组(4.0±2.4)显著高于正常组(1.7±1.7),P<0.01。Giemsa 染色观察,畸形组微核率为3~10‰,并见幼稚细胞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新生儿 外周血 酯酶类 有核细胞 微核
下载PDF
原位观察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简便方法
11
作者 麻晓迁 邢剑敏 缪继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根据未成熟的胸腺细胞对可的松类激素敏感的特性,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X,125mg/kg)。注射后12、24小时取胸腺,光镜和电镜观察胸腺悬液及组织切片内的胸腺哺育细胞(TNC)。DX使未成熟的胸腺细胞变性和碎解,细胞密度降低,光镜和... 根据未成熟的胸腺细胞对可的松类激素敏感的特性,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X,125mg/kg)。注射后12、24小时取胸腺,光镜和电镜观察胸腺悬液及组织切片内的胸腺哺育细胞(TNC)。DX使未成熟的胸腺细胞变性和碎解,细胞密度降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切片,均可明确辨认TNC的存在。证明动物应用DX注射后,光镜下可简便地确认胸腺内的T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哺育细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的形态学观察
12
作者 邱立华 缪继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8-290,共3页
S100 蛋白染色是鉴定树突状细胞(DC) 的一种重要而可靠的方法。本文采用S100 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电镜观察, 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亚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人血DC在形态学上分为两个亚型- Ⅰ型中等淋巴细胞... S100 蛋白染色是鉴定树突状细胞(DC) 的一种重要而可靠的方法。本文采用S100 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电镜观察, 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亚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人血DC在形态学上分为两个亚型- Ⅰ型中等淋巴细胞大小, 线粒体少, 核内异染色质多; Ⅱ型胞体较大, 线粒体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周血 亚型 形态学
下载PDF
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反应类型的变化
13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2 位作者 徐淑芬 尹兰珍 黄争红 《铁道医学》 1987年第2期72-74,130,共4页
本文观察52例健康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反应类型,并与中年组(44例),青年组(58例)作比较。实验结果:老年组ANAE总阳性率(68.5±7.7%)显著低于青年组(76.0±4.1%),P<0.01。在ANAE反应类型中,圆点状颗粒... 本文观察52例健康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反应类型,并与中年组(44例),青年组(58例)作比较。实验结果:老年组ANAE总阳性率(68.5±7.7%)显著低于青年组(76.0±4.1%),P<0.01。在ANAE反应类型中,圆点状颗粒型:老年组(54.5±7.1%)低于中、青年组(59.9±4.1%、65.0±3.7%),P值均<0.01;散在颗粒型:老年组(11.8±3.5%)高于中、青年组(8.6±2.2%,8.3±1.7%),P值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免疫测定 T—淋巴细胞 酯酶类
下载PDF
人LAK细胞的细胞化学活性与其细胞毒性关系的探讨
14
作者 杨宁 缪继式 +2 位作者 尹兰珍 查宝兴 刘汉义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对诱导1d、3d、5dLAK细胞作ANAE、ACP、POX及PAS细胞化学染色,同时采用LDH释放法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随诱导天数的延长,LAK细胞胞质中ANAE、ACP和PAS的反应物逐渐增... 对诱导1d、3d、5dLAK细胞作ANAE、ACP、POX及PAS细胞化学染色,同时采用LDH释放法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随诱导天数的延长,LAK细胞胞质中ANAE、ACP和PAS的反应物逐渐增多、增强,阳性率也逐渐增高,不同天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OX均为阴性反应。细胞毒性试验证实,随诱导天数的延长LAK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这表明LAK细胞的细胞化学活性与其细胞毒性密切相关,为了解LAK细胞的激活状态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细胞化学 细胞毒性 免疫学
下载PDF
大鼠脾树状突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15
作者 杨宁 许嘉弟 +2 位作者 张锦坤 查宝兴 袁琳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研究用大鼠脾淋巴树状突细胞(LDC)为材料,在 S-EM 下观察并比较了它在4℃和37℃孵育1h 后,其突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间不同形态突起的LDC 数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组,突起一般较短且钝圆。而在37℃组,突起一般... 本研究用大鼠脾淋巴树状突细胞(LDC)为材料,在 S-EM 下观察并比较了它在4℃和37℃孵育1h 后,其突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间不同形态突起的LDC 数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组,突起一般较短且钝圆。而在37℃组,突起一般较细长,常见针刺状突出物。此外还可见一些 LDC 聚集成群或与其它细胞聚集成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树状突细胞 扫描电镜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美美 杨宁 +1 位作者 缪继武 刘冬卉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应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5例SLE患者(活动期15例,缓解期1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活动期患者CD、CD及CD细胞数均明显减低。(2)缓解期患者CD细胞数较活动期明显升高,且CD/CD比值较正常组明显... 应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5例SLE患者(活动期15例,缓解期1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活动期患者CD、CD及CD细胞数均明显减低。(2)缓解期患者CD细胞数较活动期明显升高,且CD/CD比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提示CD细胞的减少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系统型红斑狼疮
下载PDF
大鼠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邵启祥 潘志超 +4 位作者 刘恭植 张锦 杨宁 查宝兴 许嘉弟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89-291,共3页
本文采用大鼠脾脏细胞分离获得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s)联合IL-2诱生的LAK细胞进行体内、外抗肿瘤试验。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LAK细胞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一种新的去大鼠淋巴结输入淋巴管的方法——ZT胶法
18
作者 王金宝 许嘉弟 张锦堃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93-197,共5页
采用一种新的去输入淋巴管并防止其再吻合的方法——ZT 胶法,分别于术后1d、10d、20d、28d、和55d 对大鼠颈淋巴结进行观察。术后淋巴结实质内的淋巴细胞数、生发中心数、ACP 强阳性的巨噬细胞数均逐渐下降,残留的巨噬细胞出现衰老症象... 采用一种新的去输入淋巴管并防止其再吻合的方法——ZT 胶法,分别于术后1d、10d、20d、28d、和55d 对大鼠颈淋巴结进行观察。术后淋巴结实质内的淋巴细胞数、生发中心数、ACP 强阳性的巨噬细胞数均逐渐下降,残留的巨噬细胞出现衰老症象,高内皮微静脉的内皮细胞逐渐变扁平,嗜派洛宁性逐渐减弱。这些变化与以前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新方法可靠。在实验期限内,阻断输入淋巴管的成功率几乎可达100%。本研究为今后开展有关去输入淋巴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为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淋巴结 大鼠 ZT胶 巨噬细胞 术后 吻合 结实 衰老 残留
下载PDF
接种白血病病毒后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19
作者 李燕 缪继武 +2 位作者 邢剑敏 尹兰珍 徐淑芬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4-77,共4页
为探讨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我们用瑞氏染色和 ANAE、ACP、β-Gase 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白血病病毒 30d、75d 及正常组小鼠的外周血及 TNC 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30d 组外周血无明显改变,也未出... 为探讨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我们用瑞氏染色和 ANAE、ACP、β-Gase 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白血病病毒 30d、75d 及正常组小鼠的外周血及 TNC 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30d 组外周血无明显改变,也未出现白血病发病征兆,但在 TNC 内可见体积较大的幼稚淋巴细胞,核仁大而清楚,与白血病细胞特征类似。TNC 胞质内三种细胞化学反应有局部性增强。TNC 内的淋巴细胞(TNC—L)ACP、β-Gase 阳性率显著增加;而 ANAE 则下降,结果显示幼稚淋巴细胞增加。75d 组,虽具有典型白血病体征,却很难分离到 TNC。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TNC 首先出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胸腺哺育细胞 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