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艳杰 秦正良 张新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EN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n=44)和非END组(n=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EN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n=44)和非END组(n=149)。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有无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是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与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
2
作者 李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对症治疗,治...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梗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大兴 李森 +2 位作者 李艳杰 陈琳琳 吴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 5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设为研究组,50例非脑膜炎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研究者治疗3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LDH、AD...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 5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设为研究组,50例非脑膜炎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研究者治疗3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LDH、ADA、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研究组LDH、ADA、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仍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LDH、ADA、TNF-α水平有所升高,其水平的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提示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艳杰 秦正良 +4 位作者 李森 徐大兴 李新慧 陈琳琳 吴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7-79,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病例组(胃肠功能障碍组)216例和对照组(无胃肠功能障碍组)20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病例组(胃肠功能障碍组)216例和对照组(无胃肠功能障碍组)20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7例患者中共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者216例,发生率为51. 8%,病例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且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大。结论 NIHSS评分、卒中部位、C反应蛋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胃肠功能障碍 C反应蛋白 营养状况
下载PDF
编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基因E670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琳琳 郑秋月 +4 位作者 仲启帆 陈秋颖 刘筱洁 于海龙 陈应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编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E670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以及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患者216例为病例组,根据... 目的探讨编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E670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病风险以及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患者216例为病例组,根据其发病机制分为a(动脉-动脉栓塞亚型)、b(穿支动脉口闭塞亚型)、c(低灌注栓子清除功能下降亚型)、d(混合型亚型)共4个亚型组。选取无脑卒中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92例为对照组。选取PCSK9基因的E670G位点,利用PCR酶切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各亚型组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CSK9基因E670G等位基因G的频率显著增高(52. 8%vs. 41. 1%,P <0. 05),病例组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显著增高(57. 4%vs. 44. 8%,24. 1%vs. 18. 8%,P <0. 05)。各亚组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等位基因G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P <0. 05),GG基因型的频率也显著增高(P <0. 05)。c组、d组的等位基因G、G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PCSK9 E670G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基因。PCSK9 E670G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0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护理干预 功能恢复 影响分析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脂 血尿酸及血小板参数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02—2012-12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另选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血尿酸及血小板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02—2012-12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另选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血尿酸及血小板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血尿酸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可能具有相关性,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脂 尿酸 血小板
下载PDF
卒中后痫性发作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杰 陶丽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痫性发作(PSS)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复发将78例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患者分为单次发作组和复发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次发作组与复发组早发性痫性发作(ES)和迟发性痫性发作(L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目的探讨卒中后痫性发作(PSS)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复发将78例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患者分为单次发作组和复发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次发作组与复发组早发性痫性发作(ES)和迟发性痫性发作(L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31),PSS发作类型及异常EEG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9,P=0.154;χ^(2)=1.278,P=0.258)。单次发作组和复发组入院时NIHSS评分(t=7.820,P=0.000)及皮质受累率(χ^(2)=6.160,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2.489,95%CI:1.639~3.780,P=0.000)、ES/LS发生率(OR=4.610,95%CI:0.056~20.128,P=0.042)是复发的影响因素。接受药物治疗及未接受治疗ES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接受药物治疗及未接受治疗的LS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LS患者首次痫性发作后复发率高,入院时NIHSS评分、ES/LS发生率是PSS复发的影响因素。药物治疗对预防LS患者痫性发作复发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发作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大兴 李艳杰 +1 位作者 李新慧 秦正良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4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予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41)与阿加曲班联... 目的探讨对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予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41)与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4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45%vs 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7,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6.27±1.85)分、mRS评分(1.38±0.35)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0、5.365,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77.36±15.02)分、(84.42±14.36)分、(91.29±11.5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2.203、2.254,P<0.05)。结论对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病情控制,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艳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8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脑梗死患者行CTA检查,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0.5mm层厚,0.938螺距,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m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3~1.5mL/kg),高压注射器流速3.5~4.0mL/...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脑梗死患者行CTA检查,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0.5mm层厚,0.938螺距,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m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3~1.5mL/kg),高压注射器流速3.5~4.0mL/s。检查完成后经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处理,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血管壁软斑块61处,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55处,单纯钙化斑块47处。轻度狭窄93处,中度狭窄44处,重度狭窄21处,血管闭塞5条。结论 CTA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可三维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脑梗死
下载PDF
磁共振SWI指导下个体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小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大兴 李艳杰 +3 位作者 李森 卢正娟 李新慧 秦正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指导下个体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小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SWI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指导下个体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小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SWI检查,选择符合颅内微出血病灶≥5个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入组(65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接受基础治疗,不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和观察组(33例,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脑白质病变情况(Fazekas量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azeka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1年后,观察组Fazek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剧烈头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磁共振SWI颅内微出血病灶≥5个的脑小血管病患者,采用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可改善脑白质病变程度,延缓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抗血小板治疗 双嘧达莫 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新慧 秦正良 +1 位作者 李艳杰 徐大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4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比观察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Hcy、L...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比观察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Hcy、Lp(a)、Apo-A1、D-D、FBG水平。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Lp(a)、Apo-A、D-D、FBG为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Hcy、Lp(a)、Apo-A1、D-D和FBG的监测与观察对缺血性脑卒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HCY Lp(a) Apo-A D-D FBG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李森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1期113-114,117,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所有患者共治疗半个月,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点滴治疗,治疗...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所有患者共治疗半个月,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点滴治疗,治疗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打分,中重度梗死:NIHSS≥5分,轻度梗死:NIHSS<5分,同时评定所有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3.789,P<0.01;t=2.673,P<0.01),Barthel指数升高(t=3.382,P<0.01;t=2.473,P<0.05)。治疗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与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点滴治疗相比,NIHSS评分(4.9±1.2)分显著降低(t=2.589,P<0.05);Barthel指数(47.9±5.2)分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联合 依达拉奉 疗效
下载PDF
百忧解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李森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1期65-66,72,共3页
目的探究百忧解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对其具体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 目的探究百忧解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对其具体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百忧解进行治疗,4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进行测评,并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由此从总体上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S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46.67%,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3,P=0.02)。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预后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百忧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ADL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忧解 急性脑梗死 预后治疗 抑郁 ADL
下载PDF
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正娟 刘卓 +2 位作者 王正阁 徐运 李敬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 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静脉 丘脑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脑梗死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菌群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艳杰 秦正良 +1 位作者 李森 徐大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29-31,39,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菌群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7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241例。对SAP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收... 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菌群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7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241例。对SAP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收集所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意识障碍、延髓麻痹、脑梗死面积、脑梗死病灶数量、侵入性操作情况,分析脑梗死并发SAP的危险因素。结果 SAP组患者痰培养结果示:革兰阴性菌感染1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10例,混合感染5例,正常菌群1例。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阳性率、脑梗死病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阳性率、肺部疾病史阳性率、意识障碍发生率、延髓麻痹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侵入性操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4.430,95%CI(1.446,13.573)〕、意识障碍〔OR=3.586,95%CI(1.351,9.515)〕、延髓麻痹〔OR=7.599,95%CI(1.966,29.370)〕、大面积脑梗死〔OR=3.467,95%CI(1.083,11.099)〕、侵入性操作〔OR=3.464,95%CI(1.089,11.015)〕是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并发SAP患者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5岁、意识障碍、延髓麻痹、大面积脑梗死、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肺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供给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营养供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给予肠内营...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营养供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的接受程度、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清蛋白(PA)〕、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营养支持接受率为45.8%(11/24),低于观察组的95.8%(23/24)(P<0.05)。治疗前两组Hb、ALB、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LB、TP、PA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15/24),高于观察组的25.0%(6/24)(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