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氧负压伤口治疗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娟 桓雪莱 +2 位作者 臧德华 王学红 王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伤口治疗联合局部给氧对骨科慢性伤口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60例骨科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负压伤口治疗,连续10d。观察组在负压伤口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给氧2L/min,干预时间同对照组,观察指... 目的评价负压伤口治疗联合局部给氧对骨科慢性伤口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60例骨科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负压伤口治疗,连续10d。观察组在负压伤口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给氧2L/min,干预时间同对照组,观察指标:2组治疗0d和10d监测伤口渗液pH、温度、PUSH愈合计分、肉芽组织覆盖率、伤口达到植皮条件所需时间、植皮成活率、愈合时间、治愈率。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伤口渗液pH(7.22±0.16),低于对照组(7.50±0.26)(P<0.01)。达到植皮条件所需时间(12.65±7.16)d,低于对照组(18.28±8.85)d,伤口床的温度(34.02±0.41)℃,高于对照组(33.25±0.35)℃(P<0.01)。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34.30±2.83)%高于对照组(27.27±3.54)%(P=0.00)。植皮成活率(93.22±1.91)%,高于对照组(83.21±1.86)%(P=0.00)。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计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为86.67%(26/30),平均愈合时间为(35±15.5)d,对照组治愈率为53.33%(16/30),平均愈合时间为(49±2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负压伤口治疗与局部给氧联合应用于骨科慢性伤口能促进伤口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方法可行,效果优于单纯负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负压伤口治疗 给氧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李晓华 黄秀玲 彭青 刘玉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in,干预时间均为12 d,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和管道。干预期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或手术治疗至愈合或3个月为止。观察指标:2组干预0、3、6、9、12 d评估测量愈合计分与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 d 2组愈合计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伤口治疗有效,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组织覆盖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59.38%,P<0.05),愈合时间缩短14 d(P<0.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对于复杂难愈的创伤性慢性伤口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郭艳侠 黄秀玲 彭青 李晓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继续按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或手术治疗,直至愈合或3个月止。两组干预3、6、9、12d评估测量伤口渗液pH、伤口温度,干预前和12d分泌液细菌培养监测伤口细菌阳性率;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d观察组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渗液pH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优化了伤口微环境,强化了除菌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慢性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微环境
下载PDF
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徐娟 蒋琪霞 +1 位作者 刘颖 陈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联合局部给氧治疗骨科慢性伤口的抑菌促愈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负压伤口治疗的基础上局部给氧2L/min,连续10d。对照组给予负压伤口治疗,连续10d。之后,两组均给予手术治...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联合局部给氧治疗骨科慢性伤口的抑菌促愈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负压伤口治疗的基础上局部给氧2L/min,连续10d。对照组给予负压伤口治疗,连续10d。之后,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或标准湿性疗法至愈合并随访3个月。结果干预后第10天,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伤口渗液p H低于对照组(P<0.01),伤口温度高于对照组(P<0.01),肉芽组织覆盖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计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有利于控制骨科慢性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伤口治愈率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效果优于单纯负压伤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负压伤口疗法
原文传递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分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娟 朱华清 +3 位作者 臧德华 王学红 刘颖 陈星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SCI的不同时...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SCI的不同时期(脊髓休克期、脊髓恢复期、脊髓恢复后期)采用膀胱容量-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护理人员在SCI不同时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减少护士工作的盲目性。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拔尿管时机、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可实时、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上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膀胱 膀胱容量压力 分期护理
下载PDF
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娟 张苏玲 +1 位作者 刘颖 陈星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与丁字鞋对下肢瘫痪患者足下垂及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因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下肢瘫痪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足下垂预防... 目的比较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与丁字鞋对下肢瘫痪患者足下垂及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因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下肢瘫痪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足下垂预防装置应用,对照组采用丁字鞋。两组常规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相同。8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足部压疮评分、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足部压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89.56±5.29)分,对照组(71.92±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P<0.05);观察组足部压疮评分(18.44±1.73)分,对照组为(13.84±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P<0.01)。观察组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能有效的预防下肢瘫痪患者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可替代丁字鞋等传统固定方法,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下垂 预防装置 压疮 下肢瘫痪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11 位作者 魏巍 江智霞 张艳红 王静 唐永利 刘海英 华皎 韩秋英 陈爱华 白育瑄 薛嘉宇 朱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901人,其中1069人(2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 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 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护装备 皮肤损伤 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护理人员 皮肤护理
下载PDF
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的诊断及治疗
8
作者 孔祥如 杨太明 +4 位作者 朱裕成 马军 钱玉 许兴柏 朱爱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5-01诊治的5例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良好,采用石膏和外固定架固定。2例骨折移位明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合并... 目的探讨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5-01诊治的5例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良好,采用石膏和外固定架固定。2例骨折移位明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合并肩袖损伤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20.4(13~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105.8°(95°~125°),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平均100.6°(85°~128°),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平均105.5°(90°~115°),上举活动范围平均110.5°(80°~14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例,良2例,可1例。结论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临床上较少见,正确判断损伤类型,分析其受伤机制,及时正确的复位并处理合并损伤,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合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腋神经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