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AX1-IL4/SYN-B核酸疫苗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旭 杨云鹏 +4 位作者 马英 周长青 张玉平 陈中美 彭国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α-synuclein,hα-syn)核酸疫苗pVAX1-IL4/SYN-B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鱼藤酮1 mg/kg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40 d,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优化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α-synuclein,hα-syn)核酸疫苗pVAX1-IL4/SYN-B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鱼藤酮1 mg/kg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40 d,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核酸疫苗组、空质粒组、PBS组(n=8)。于小鼠双侧后肢胫前肌部位,分别注射pVAX1-IL4/SYN-B核酸疫苗,空质粒pVAX1,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2周,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脑黑质致密部α-syn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变化;RT-PCR检测α-syn mRNA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观察各组小鼠自由活动实验显示,核酸疫苗组与空质粒组及PBS组小鼠移动格子数和下肢站立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小鼠与空质粒组、PBS组相比,TH阳性细胞数增加51.43%、59.00%(P<0.05),α-syn表达减少45.64%、43.28%,(P<0.05)。RT-PCR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α-syn mRNA表达水平(0.37±0.17)较空质粒组(0.80±0.01)及PBS组(0.74±0.05)明显减少(P<0.05)。结论 hα-syn核酸疫苗有较强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鱼藤酮神经毒素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核酸疫苗 鱼藤酮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明 李秋茹 +3 位作者 张国元 龙存国 吴碧华 郑霞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73-374,共2页
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王晓明李秋茹张国元龙存国吴碧华郑霞清作者单位: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晓明男33岁硕士,主治医师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所独有的膜蛋白... 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王晓明李秋茹张国元龙存国吴碧华郑霞清作者单位: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晓明男33岁硕士,主治医师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所独有的膜蛋白组分。我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髓鞘碱性蛋白 测定
下载PDF
以双下肢震颤为首发症状的帕金森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漏诊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前梅 周小燕 +3 位作者 宋丽 彭舒 蒋国会 王晓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10期13-14,共2页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相对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两病临床表现相似,...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相对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两病临床表现相似,故容易误漏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以双下肢震颤为首发症状的帕金森病合并甲亢患者,病初漏诊帕金森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合并症 漏诊
下载PDF
额叶癫痫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莉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906-7906,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癫痫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卡马...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癫痫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水平和满意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著有效37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有效31例,有效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9.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治疗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50例,满意患者3例,不满意患者2例,总满意率99.0%;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1例,满意患者5例,不满意患者9例,总满意率91.1%,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癫痫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缓释片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探讨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莉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6期50-50,共1页
目的通过对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生活质量水平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从而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活质量表对92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癫痫组的生活质量普遍偏... 目的通过对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生活质量水平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从而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活质量表对92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癫痫组的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在生活的满意度、情绪、精力和认知能力上都相对较差,同时对于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担心比较多。通过从性别、病程、用药量和发作频率四个方面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发现用药量以及发病频率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偏低,用药量及发病频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合理的药物来对癫痫发作进行控制能够提高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癫痫患者 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莉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0期30-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1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苯妥英钠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疗程半年.观察分...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1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苯妥英钠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疗程半年.观察分析两组癫痫控制、认知能力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均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5%和67.3%,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前,观察组为(15.65±4.91)分,对照组为(15.39±5.28)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8.31±3.37)分,对照组为(24.58±2.82)分,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2例,嗜睡3例,头晕1例;对照组体质量减轻3例,恶心呕吐5例,嗜睡4例,头晕2例.予以对症治疗后,不适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不错,能有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难治性癫痫 认知能力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罗家明 余巨明 +4 位作者 谭书伟 谭强 柯莎 王莉 王晓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取病程5年以上与病程5年内MS患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病程5年内MS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颈动脉B超...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取病程5年以上与病程5年内MS患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病程5年内MS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疾病对照组,病程5年以上MS组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内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患缺血性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固定胃管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吴历 郭瑶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7期160-161,共2页
目的:比较2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4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胃管固定采用新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观察2组胃管脱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胃管脱出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的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 目的:比较2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4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胃管固定采用新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观察2组胃管脱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胃管脱出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的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胃管方法 比较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预处理对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敏 余巨明 +1 位作者 王晓明 王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根据预先设定的磁刺激频率将其分为0Hz组(假刺激组)、0.3Hz组、0.5Hz组、0.8Hz组及1.0Hz组,各组大鼠经相应频率磁刺...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根据预先设定的磁刺激频率将其分为0Hz组(假刺激组)、0.3Hz组、0.5Hz组、0.8Hz组及1.0Hz组,各组大鼠经相应频率磁刺激预处理后,将其制成氯化锂一匹鲁卡品急性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在注射匹鲁卡品90min内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及痫性发作行为学表现。结果与假刺激组比较,各磁刺激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假刺激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0.3Hz组及1.0Hz组比较,0.5Hz组及0.8Hz组潜伏期延长更显著,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0.3Hz组及1.OHz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与其无明显差异(P〉0.05),但0.5Hz组及0.8Hz组癫痫发作程度较其明显减轻,癫痫严重度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1.0Hz低频TMS预处理均可有效延长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并且以0.5Hz及0.8Hz低频TMS的抗癫痫作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癫痫 潜伏期 痫性发作 锂-匹鲁卡品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预处理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痫性发作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自杀因子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柯莎 赵红宁 +4 位作者 张军强 王晓明 赵晓琼 黄慧 胡建秀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处理的抗痫作用及其与抗海马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分为rTMS预处理组、假刺激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rTMS预处理组行低频rTMS(0.5Hz、75%阈强度、20次/串、5串/...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处理的抗痫作用及其与抗海马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分为rTMS预处理组、假刺激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rTMS预处理组行低频rTMS(0.5Hz、75%阈强度、20次/串、5串/d)预处理,假刺激组予以相同次数、声音相似的“假性”刺激,连续7d后,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及痫性发作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自杀因子(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平均阳性反应细胞数及阳性反应细胞平均光密度。结果rTMS预处理组与假刺激组相比,痫性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发作程度减轻(P〈0.01),各时点Bcl-2蛋白表达增加,Fas及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低频rTMS预处理具有抗痫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海马区Bcl-2、Fas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保护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癫痫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蛋白 自杀因子蛋白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
原文传递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及认知功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飞 罗程 +4 位作者 涂世鹏 张耀丹 谭娟 蒲天强 王晓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学检测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观察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细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BECTS患者16例,同时选择性...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学检测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观察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细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BECTS患者16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BECTS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名,所有受试者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全量表智商/总智商(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SIQ)、语言智商及操作智商]及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BECTS组FSIQ(79.3±13.3)、语言智商(82.3±12.1)及操作智商(81.3±1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0 ±6.4、101.6±6.5、11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1、7.521、16.360,均P〈0.01)。(2)BECTS组在5个灰质区域显示体积明显增加:两侧壳核、两侧旁中央小叶及右侧辅助运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3)左侧壳核灰质体积与癫痫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17)。结论(1)BECT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2)BECTS患者大脑细微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可能与遗传因素影响了儿童的生理发育周期相关,而且其发病年龄越小,对大脑细微结构改变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神经心理学测验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原文传递
癫痫的分子病理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明 陈俊杰 周树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癫痫的分子病理机理王晓明,陈俊杰,周树舜癫痫(epilepsy)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突然反复和短暂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机理十分复杂。Bouchet等(1825)首先报道在9/18... 癫痫的分子病理机理王晓明,陈俊杰,周树舜癫痫(epilepsy)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突然反复和短暂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机理十分复杂。Bouchet等(1825)首先报道在9/18例慢性癫痫患者尸检发现颞叶阿蒙氏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分子病理学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元 王晓明 +3 位作者 唐中 付红梅 龙存国 廖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患者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2位正常人及 30例CI患者血清MBP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CI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血清MBP含量与脑...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患者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2位正常人及 30例CI患者血清MBP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CI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血清MBP含量与脑梗死体积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CI时血清MBP含量明显升高 ,且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碱性蛋白 脑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血清iNOS,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晶 蒲圣雄 付红梅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1期58-61,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n=42)和非PSD组(n=101),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NOS,MIP-1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pto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PSD组和非PSD组血清iNOS,MIP-1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PSD组高于非PSD组(P<0.05);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PSD组患者血清iNOS,MIP-1α水平逐渐升高(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PSD组患者血清iNOS,MIP-1α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92、0.658,P<0.05)。ROC曲线显示,iNOS水平预测PSD的AUC为0.86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3.33%、86.14%;MIP-1α水平预测PSD的AUC为0.83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57%、81.19%;iNOS联合MIP-1α水平预测PSD的AUC为0.90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8.10%、91.09%。结论 PSD患者血清iNOS,MIP-1α水平异常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PSD发生风险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脑震荡患者的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明 龙存国 +2 位作者 林正容 付红梅 郑霞清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震荡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客观诊断依据。方法 :对 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 SE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BAEP及 SEP异常率分别... 目的 :探讨脑震荡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客观诊断依据。方法 :对 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 SE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BAEP及 SEP异常率分别为 30 %、6 6 .7%、5 4 .5 %。结论 :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及视通路机能障碍 ,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脑干
原文传递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芳 王晓明 吴碧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6期22-26,共5页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类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影像学检查对CVS的早期判断及监测具有较大价值。本文综述了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类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影像学检查对CVS的早期判断及监测具有较大价值。本文综述了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等神经影像学技术在判断CVS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成像技术 MR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小鼠急性致痫间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变化与意义初探
17
作者 余巨明 杨德本 +4 位作者 付红梅 蒋雨平 任惠民 陈志群 王顺先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 目的探讨小鼠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后3h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h达高峰,持续至约24h后开始回落,48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βA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毛果芸香碱 海马 活化素βA MRNA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鞠新越 孙祥荣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6期767-770,776,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多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时间内核心梗死区的细胞已死亡,但缺血半暗带(IP)尚可挽救,并成为急性期首要治疗目标[1],而IP的转归则与侧支代偿密切相关。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侧支或... 缺血性脑卒中多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时间内核心梗死区的细胞已死亡,但缺血半暗带(IP)尚可挽救,并成为急性期首要治疗目标[1],而IP的转归则与侧支代偿密切相关。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供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2]。侧支循环的概念:根据解剖学结构,侧支循环可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即初级侧支循环,主要由Willis环组成;二级侧支循环,即次级侧支循环,包括颅外与颅内动脉分支间、颅外动脉分支间、颅内动脉分支间和一系列软脑膜吻合侧支;三级侧支循环,即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颅外动脉 供血动脉 颅内动脉 影像学评估 血管吻合 解剖学结构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影响
19
作者 杨倩 孙祥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57-159,共3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对于预防一二级脑卒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前临床研究与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关于此类药物脑保护作用机制的明确结论。现文章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对于预防一二级脑卒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前临床研究与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关于此类药物脑保护作用机制的明确结论。现文章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影响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脑卒中的具体情况,包括该病的发生影响危险因素、预防干预措施。其次介绍侧支循环情况。再次介绍ACE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ngII通过AT1R介导强烈缩血管、增加水钠潴留、增加内皮细胞内皮素形成、促血管增生作用、激活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和氧自由基的形成,AngII通过激活AT2R抑制肾素释放,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最后总结ACEI类药物的相关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