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精确矫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5 位作者 周翊飞 袁宗毅 张兴安 王华东 韩新生 谭小尧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发面部畸形患者行颌面部CT扫描获得影像学数据,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快速成型技...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发面部畸形患者行颌面部CT扫描获得影像学数据,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手术导板及头颅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结果:12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经导板辅助手术后,术中所见与快速成型颌骨模型基本一致,术后面容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颌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进行的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矫正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外科操作技术,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外科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3D打印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兴安 谭小尧 +3 位作者 张兰芳 萧雅一 罗智宇 明华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 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 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素组.同时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血糖达标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次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法控制血糖,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糖尿病 胰岛素
下载PDF
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2-865,871,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18例,在耳后发际内设计长约5 cm切口,先直视下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通过腔镜翻瓣建腔,在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经发际内放置负压引流,皮内连续缝合关闭创口。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经腔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术中无一例中转为颌下切口。手术时间65~97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10~20 mL,平均14 mL;术后无舌体麻木、创口感染、肿瘤复发等情况出现,但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耳廓麻木不适,经随访6~9个月逐渐恢复;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角歪斜,经随访后症状逐渐缓解;切口均Ⅰ期愈合,且部位隐蔽。结论腔镜辅助经耳后发际内入路在颌下腺切除术的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颌下腺切除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腔镜 超声刀 微创切口
原文传递
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5 位作者 周翊飞 袁宗毅 张兴安 王华东 韩新生 谭小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并发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患者24例,将颌面部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软...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科室诊治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并发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患者24例,将颌面部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手术方案,再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导板、咬合关系导板及颌骨模型来指导手术操作。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咬合关系恢复理想,面容基本对称。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部畸形显著改善,咬合关系完全矫正,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手术实现了可视化、精准化的操作流程,是一种精确、高效、可预测的辅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导板 下颌骨骨折 咬合紊乱 面部畸形 3D打印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和囊肿刮治术治疗青少年颌骨囊肿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贾佳欣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颌骨囊肿治疗中采用开窗减压术与囊肿刮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青少年颌骨囊肿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囊肿刮治术,观察组行开窗...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颌骨囊肿治疗中采用开窗减压术与囊肿刮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青少年颌骨囊肿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囊肿刮治术,观察组行开窗减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预后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24 h VAS评分更低,P<0.05。较对照组,骨质增生厚度、骨密度、囊腔体积缩小程度,均观察组更高,囊肿愈合用时,观察组更短,P<0.05。较对照组,疼痛介质SP、NPY、NGF水平,均观察组更低,P<0.05。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更少,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无差异,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颌骨囊肿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且预后指标良好,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减压术 囊肿刮治术 青少年颌骨囊肿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营养支持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兴安 谭小尧 +3 位作者 张兰芳 王华东 韩新生 明华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代谢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手术治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80例进行观察,术后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术后行常规处置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基础营养...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代谢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手术治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80例进行观察,术后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术后行常规处置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基础营养需要量依据Harris-Nenedict公式计算,并为该组患者选择适宜的制剂及营养途径;对照组术后常规膳食处置。对比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变化,并对患者体质量、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体质量及血清TRF较术前略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ALB、PAB及TLC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体质量、血清ALB、PAB、TRF、TLC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外周血IgM、IgG、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一周外周血IgM、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创口I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营养支持 口腔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下载PDF
PET/CT、CT在诊断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兴安 张兰芳 +5 位作者 谭小尧 明华伟 韩新生 袁宗毅 王华东 李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CT检查在口腔鳞癌(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OSCC患者98例,术前均行PET-CT、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CT检查在口腔鳞癌(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OSCC患者98例,术前均行PET-CT、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差异。结果 98例OSCC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阳性者38例,阴性者60例。术前PET/CT诊断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58%、80.00%、80.61%、72.09%、87.27%,高于CT检查的76.32%、73.33%、74.49%、64.44%、83.0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于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较CT检查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兴安 张兰芳 +5 位作者 谭小尧 明华伟 韩新生 袁宗毅 王华东 李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0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依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将99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颏下岛状皮瓣组(n=52)和前臂皮瓣组(n=47),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接受颏下岛状...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依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将99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颏下岛状皮瓣组(n=52)和前臂皮瓣组(n=47),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治疗,前臂皮瓣组患者接受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结果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前臂皮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臂皮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臂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吞咽及咀嚼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岛状皮瓣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前臂皮瓣组的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均可改善患者的颌面部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效果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对其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皮瓣 前臂皮瓣 口腔癌根治术 软组织缺损 效果
下载PDF
前臂皮瓣修复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兴安 张兰芳 +5 位作者 谭小尧 明华伟 韩新生 袁宗毅 王华东 李婷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区部位分为前臂组(n=46)和股前外侧组(n=50)。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皮瓣存活率,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区部位分为前臂组(n=46)和股前外侧组(n=50)。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皮瓣存活率,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臂组皮瓣制备时间短于股前外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股前外侧组;术后3个月,两组OHIP-14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术前,前臂组社会交往维度得分增幅高于股前外侧组(P<0.05);两组心理、生理及口腔状况维度得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Pss-HN得分及颌面外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皮瓣均能有效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前臂皮瓣操作简单,股前外侧皮瓣术中出血少、对患者社会交往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术后缺损 前臂皮瓣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下载PDF
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记录微血管吻合器直径、血管吻合时长及吻合后即刻通畅率,术后随访组织瓣成活率.其中前臂皮瓣58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7例、腓骨瓣3例.结果118例患者均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使用微血管吻合器234枚,其中233枚用于静脉吻合(3例为单静脉端侧吻合,其余115例均为双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单根血管耗时为3.0~8.0 min,平均5.4 min;1枚用于动脉端端吻合,耗时12.0 min.所有借助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后的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118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7例,其中2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抢救,1例组织瓣成活,另1例坏死后清创,改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论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可明显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操作简便、快捷,吻合口质量较为可靠,是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吻合器 游离组织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11
作者 代红艳 陈园园 +2 位作者 廖琳伊 黄彩霞 敖海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44-144,共1页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工作是医院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该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病人的手术成功与生命安全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总结了有效了防范对策。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风险防控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兴安 谭小尧 +3 位作者 张兰芳 韩新生 王华东 明华伟 《西部医学》 2017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则行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面型改...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则行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面型改善情况、疗程、疗效、治疗前后囊腔体积、治疗后囊腔体积减少率、囊腔面积减少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其下唇麻木均恢复正常。观察组平均治疗(5.2±0.5)月,短于对照组(8.6±0.8)月(P<0.001)。囊肿体积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囊肿体积减少率及囊肿面积减少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85.7±2.7)%、(85.1±6.8)%,高于对照组(63.9±5.6)%、(6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相比单纯开窗减压术能明显缩短疗程,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减压术 负压吸引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3 位作者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谭小尧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及升支区域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下颌角和(或)下颌升支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42例,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穿...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及升支区域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下颌角和(或)下颌升支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42例,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22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治疗20例(对照组)。术后观察随访3~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9.4±35.2)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9.5±2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皮肤瘢痕,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发生3例涎瘘、7例面瘫、8例耳廓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下颌角及升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颊器 口内入路 下颌骨骨折 面瘫 涎瘘 耳廓麻木 瘢痕
下载PDF
CTA辅助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3 位作者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谭小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_4N_2M_0)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结论: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方法可靠、实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CTA) 股前外侧肌皮瓣 舌癌 游离皮瓣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4 位作者 谭小尧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邓礼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9个月,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面部皮肤瘢痕不明显,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口内入路固定下颌角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面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带针负压引流管 口内入路 创伤 并发症
下载PDF
保存受累牙的大型颌骨囊肿摘除术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小尧 张兴安 +2 位作者 罗智宇 李果 明华伟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研究对于大型颌骨囊肿行囊肿摘除术并保存受累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256颗相关受累牙术前行根管治疗术,手术彻底摘除或刮除颌骨病变组织后,将暴露于骨腔中的根尖磨除2~3mm,保存受累牙,囊腔以碘仿纱... 目的研究对于大型颌骨囊肿行囊肿摘除术并保存受累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256颗相关受累牙术前行根管治疗术,手术彻底摘除或刮除颌骨病变组织后,将暴露于骨腔中的根尖磨除2~3mm,保存受累牙,囊腔以碘仿纱条填塞。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至遗留骨腔平复或成碟形。随访2~8年,检查经治牙的松动、咬合、牙根吸收以及骨质修复、囊肿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65例患者复发3例。受累牙297颗,256颗行保存治疗,218颗成功,均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结论保存治疗受累牙、囊肿摘除、碘仿纱条填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在根治囊肿的同时绝大多数受累牙均可以得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大型囊肿 保存治疗 摘除术
下载PDF
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在眶下缘和眶底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明华伟 何芸 +3 位作者 夏德林 吴双江 舒伟 甘升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在眶下缘和眶底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眶下缘和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将眶下缘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用小钛板行眶下缘坚固内固定。合并眶底骨折者回纳疝出的眶内容物后钛网重建眶底,必... 目的:探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在眶下缘和眶底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眶下缘和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将眶下缘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用小钛板行眶下缘坚固内固定。合并眶底骨折者回纳疝出的眶内容物后钛网重建眶底,必要时植入充填材料矫正内陷的眼球。结果:2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眼球内陷改善不明显外,所有患者无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下区麻木。该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下睑退缩,下睑外形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与常用的睑缘下皮肤入路比较,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具有能充分暴露眶下缘、眶底骨折断端,防止下睑外翻、下睑退缩,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是治疗眶下缘和眶底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切口 外眦 眶下缘骨折 眶底骨折
下载PDF
术前不同剂量碘^(131)治疗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小东 蒲涛 +2 位作者 罗义 张兴安 李祖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剂量碘1 3 1治疗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接受术前碘131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剂量碘1 3 1治疗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接受术前碘131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以及唾液腺功能。结果:(1)癌细胞杀伤效应: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以及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BRAF、Livin、MCM7、CDK2表达量降低,CCNG2、PTEN表达量增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细胞杀伤效应优于低剂量组,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细胞杀伤效应无差异;(2)唾液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双侧腮腺、双侧颌下腺的UI和SR降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唾液腺的损伤效应弱于高剂量组,且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唾液腺损伤效应无差异。结论:中剂量碘131能够同时兼顾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碘131内照射治疗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碘131内照射治疗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唾液腺功能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谭小尧 张兴安 +2 位作者 李果 萧雅一 罗智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20例分为2组,第1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 目的:探讨采取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20例分为2组,第1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第2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3~5年,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通过碘-淀粉试验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主观感受,并问卷调查耳垂区感觉及面部有无明显畸形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肿瘤复发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和患者面部明显畸形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改良腮腺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宗毅 明华伟 +5 位作者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李婷 陈方园 谭小尧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穿支皮瓣 手术导航 虚拟手术 混合现实技术 校准点 口腔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