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α-防御素-5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滕丽娟 欧阳文献 李双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854-855,860,共3页
防御素是内源性抗微生物肽,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和精氨酸的小分子短肽,其6个半胱氨酸残基由3个二硫键连接,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在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α-防御素及β-防御素。人类主要表达6种α-... 防御素是内源性抗微生物肽,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和精氨酸的小分子短肽,其6个半胱氨酸残基由3个二硫键连接,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在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α-防御素及β-防御素。人类主要表达6种α-防御素和31种β-防御素。α-防御素在表达模式和基因组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髓系(Hnp1-4)和肠源性α-防御素(HD-5、HD-6)。该文重点介绍人α-防御素-5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以及其调节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 人α-防御素-5 潘氏细胞 杀菌机制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雨 高喜容 李双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败血症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非败血症组(46例)和败血症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浆中 CF-6浓度... 目的:探究新生儿败血症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非败血症组(46例)和败血症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浆中 CF-6浓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败血症患儿外周静脉血浆 CF-6浓度较非败血症组明显升高[(107.65±50.38)pg/ml vs (38.96±29.87)pg/ml],感染加重时 CF-6血浆浓度升高明显,新生儿败血症血浆 CF-6浓度与 CRP、ESR 呈正相关(r =0.215,0.281,P 均<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浓度明显升高,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线粒体偶联因子-6 CRP
原文传递
肠道α-防御素-5、β-防御素-2在急性肝衰竭时的表达
3
作者 滕丽娟 李双杰 欧阳文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观察肠道α-防御素-5(RD-5)、β-防御素-2(BD-2) mRNA在急性肝衰竭(ALF)小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A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LF造模组、大肠埃希菌(E.coli)灌胃组... 目的观察肠道α-防御素-5(RD-5)、β-防御素-2(BD-2) mRNA在急性肝衰竭(ALF)小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A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LF造模组、大肠埃希菌(E.coli)灌胃组和ALF+E.coli灌胃组。采用氨基半乳糖500 mg/kg+脂多糖10 μg/kg腹腔注射造模,另对ALF小鼠予E.coli灌胃,观察时间点为造模后6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6个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回肠末端组织RD-5、BD-2 mRNA的表达。结果RD-5,BD-2水平在实验性ALF中呈动态变化,与正常对照组(11.25±0.74、23.86±0.39)相比,ALF造模组与ALF+E.coli灌胃组在造模后6 h显著升高(分别为14.19±0.39、26.79±0.36,12.57±0.68、26.45±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h达高峰(分别为15.76±0.33、29.10±0.61,12.90±0.96、27.42±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逐渐下降;BD-2水平较RD-5水平升高更明显。结论RD-5、BD-2可能在实验性小鼠ALF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防御素-5 Β-防御素-2 抗菌肽 内毒素 氨基半乳糖 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