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亮 谭凯旋 +1 位作者 刘江 曾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实验数据,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含矿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渗透性的关系及成因。含矿层孔隙结构总体上具类似的分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孔隙结构表现出双分形特征,大孔隙结构的分维值明显大于小...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实验数据,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含矿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渗透性的关系及成因。含矿层孔隙结构总体上具类似的分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孔隙结构表现出双分形特征,大孔隙结构的分维值明显大于小孔隙结构的分维值,表明大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大孔隙结构的分维值可判定含矿层的渗透性,并且其高值指示渗透性低,而小孔隙结构的分维值不能判定含矿层的渗透性。流体对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改造程度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本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具双分形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分形 砂岩铀矿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某砂岩铀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浸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亮 谭凯旋 +2 位作者 谢焱石 刘江 黄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微量元素及铀赋存形态)及其对地浸采铀的影响。样品中铀赋存形态表现出活性铀占主体地位、惰性铀所占比例小的特征。SiO2、Na2O含量及烧失量均对浸出液铀浓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微... 以新疆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微量元素及铀赋存形态)及其对地浸采铀的影响。样品中铀赋存形态表现出活性铀占主体地位、惰性铀所占比例小的特征。SiO2、Na2O含量及烧失量均对浸出液铀浓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对铀浸出的影响很小。铀赋存形态是影响铀浸出率的决定性因素,即活性铀含量越高,铀浸出率一般越高,反之亦然。从主量元素分布特征及铀赋存形态角度考虑,本砂岩铀矿是适合采用酸法地浸技术开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铀赋存形态 地浸采铀 砂岩铀矿
下载PDF
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解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涛涛 廖伟 +4 位作者 谢水波 荣丽杉 李仕友 蒋小梅 马华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120,共6页
为揭示柠檬酸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功能菌群作用机制,以柠檬酸工业废水内循环厌氧反应塔(IC)中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统计颗粒粒径分布,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颗粒微观形态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及菌... 为揭示柠檬酸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功能菌群作用机制,以柠檬酸工业废水内循环厌氧反应塔(IC)中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统计颗粒粒径分布,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颗粒微观形态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特征.结果发现,粒径在1.0~4.0 mm的颗粒所占比例最多,为74.4%.ESEM显示微生物分布以球形细菌为主.高通量测序得到8 397条有效序列,可划分操作分类单元(OTU)873个,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样品文库覆盖率0.936,Shannon指数为4.376,而ACE指数与Chao1指数分别为3 415.51与2 246.51,反映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均较多.微生物菌群主要包括4大类,分别为可降解有机物的水解发酵菌群Paludibacter、Parabacteroides、Erysipelotrichaceae、Clostridium、Phascolarctobacterium、Aminobacterium、Saccharofermentans与Alkaliflexus(所占比例之和为24.93%);产氢产乙酸菌群Petrimonas与Syntrophomonas(所占比例之和为34.89%);产甲烷菌Methanosaeta(3.44%)及可耐受工业废水毒害的微生物菌群Levilinea、Longilinea与Thermovirga(所占比例之和为1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微生物菌群 高通量测序 柠檬酸废水
下载PDF
耐铀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涛涛 鲁慧珍 +4 位作者 刘迎九 刘金香 荣丽杉 马华龙 谢水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241,共9页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测试其对不同浓度U(Ⅵ)(2.4~12 mg/L)的去除效果,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解析铀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U(Ⅵ)浓度为9.6mg/L、p H为6、投加湿污泥2g(污泥的可挥发...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测试其对不同浓度U(Ⅵ)(2.4~12 mg/L)的去除效果,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解析铀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U(Ⅵ)浓度为9.6mg/L、p H为6、投加湿污泥2g(污泥的可挥发性悬浮在体浓度为0.1g)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1%;颗粒污泥中微生物以直径约1μm的球形细菌为主,能谱分析(EDS)也证明细胞表面铀的存在。高通量测序得到15939条有效序列,可划分操作分类单元939个。样品文库覆盖率为0.967,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分别为4.099、3140.55与2122.53,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菌属分类显示:颗粒污泥中包含许多典型的铀还原固定菌属,如Acinetobacter、Clostridium、Pseudomonas、Sulfurovum、Sulfurospirillum及Trichococcus,这是颗粒污泥具有高效除铀效果与耐铀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铀性能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的浸出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亮 谭凯旋 +3 位作者 刘江 谢焱石 黄伟 马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0,38,共4页
研究浸出过程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为揭示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浸出动力学特征。铀浸出反应速率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 研究浸出过程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为揭示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浸出动力学特征。铀浸出反应速率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为铀矿山合理采用地浸技术及其经济技术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增加溶浸剂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铀浸出率与资源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动力学 砂岩铀矿 伊犁盆地
下载PDF
三水盆地下古近系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亮 黄伟 +2 位作者 谢焱石 王正庆 马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了深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纪时期古气候的认识,以SB-01孔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该元素组成的古气候意义,结合其他古气候指标,研究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演化。... 为了深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纪时期古气候的认识,以SB-01孔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该元素组成的古气候意义,结合其他古气候指标,研究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演化。影响岩心沉积物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与温度,且降雨量的影响相对更为重要。根据因子得分曲线的变化规律,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演化经历了较为干燥且偏冷→温湿→古气候条件快速变化、热湿与凉干交替出现→温湿为主的4个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元素组成 因子分析 古近纪 三水盆地
下载PDF
构建核特色“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新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亮 冯志刚 +4 位作者 谢焱石 王正庆 黄伟 谭凯旋 刘江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7期177-178,共2页
为了适应21世纪地学人才教育发展和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立足专业核特色,加强砂岩铀矿沉积体系与古环境分析的教学,注重实践环节,创建核特色古生物地史学教... 为了适应21世纪地学人才教育发展和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立足专业核特色,加强砂岩铀矿沉积体系与古环境分析的教学,注重实践环节,创建核特色古生物地史学教学实习基地,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等,从而构建核特色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新体系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地史学 资源勘查工程 核特色 教学体系
下载PDF
组合浸矿细菌菌群的氧化特性及其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乾 蒋潇宇 +3 位作者 王星星 王清良 胡鄂明 史文革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了探究组合浸矿细菌菌群的氧化特性及其群落结构,构建4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ills caldus S1)的组合浸矿菌群.实验... 为了探究组合浸矿细菌菌群的氧化特性及其群落结构,构建4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ills caldus S1)的组合浸矿菌群.实验结果表明:此组合浸矿细菌菌群中的菌体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表现出良好的的铁、硫氧化能力.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菌群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体系中A.ferrooxidans ATCC 23270、A.thiooxidans A01是优势种群;L.ferriphilum YSK和A.caldus S1是劣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菌群 铁/硫氧化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古新统—始新统界线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亮 谢叶彩 +1 位作者 王正庆 马闯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19,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 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 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nensis-Li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73.38-0 m).前者属种单调,丰度低,后者前期和中期属种单调,丰度低,而后期属种相对较为丰富,丰度快速上升;轮藻化石也可分为两个组合,即Peckichara subspherica-Rhabdochara jiangduensis组合(89.0-73.38 m)和G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brevicylindrica组合(73.38-53.75 m).前者属种丰富,丰度高,化石个体较大,后者属种单调,丰度很低,化石个体较小.在孔深73.38 m处,微体古生物群发生重大更替,且全岩碳酸盐碳同位素(下降幅度大于3.0‰)、氧同位素值均在此处发生突变,这与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时期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因而认为三水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孔深73.38 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群 组合特征 古新统-始新统界线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 三水盆地
下载PDF
浸矿微生物共培养体系在氟胁迫下的基因调控机理探索
10
作者 李乾 孙静 +3 位作者 丁德馨 王清良 马丽媛 刘学端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20,38,共8页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微生物的耐氟性能及其基因调控机理,应用功能基因芯片(FGA-Ⅱ)研究了5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Acidithiobacill...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微生物的耐氟性能及其基因调控机理,应用功能基因芯片(FGA-Ⅱ)研究了5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ills caldus S1)所构成的共培养体系在4.8 mmol/L氟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该共培养体系中与氟胁迫相关的基因主要涉及到硫代谢、细胞膜、电子传递、解毒、碳固定、氮代谢等多个方面功能的代谢途径,而且各个途径在短时间(<60 min)氟胁迫倾向于高效表达,而长时间(>120 min)氟胁迫各个途径更倾向于低效表达.芯片图谱分析表明,氟胁迫下共培养体系中起主导调节作用的是其中的优势种群,但是劣势种群在氟胁迫时很大程度上辅助了优势种群的生长及其氧化活性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微生物 共培养体系 氟胁迫 基因调控
下载PDF
洞庭盆地全新世古环境研究现状
11
作者 陈亮 李永丰 +4 位作者 胡杨 王正庆 韩世礼 刘珊 谭凯旋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洞庭盆地全新世古环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目前,对洞庭盆地全新世古环境演化特征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未进行详细的全新统地层划分与对比;2)... 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洞庭盆地全新世古环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目前,对洞庭盆地全新世古环境演化特征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未进行详细的全新统地层划分与对比;2)缺乏多指标约束;3)时间分辨率很低;4)未进行定量古环境研究.今后努力方向主要包括:1)建立精细的全新统年代地层框架;2)加强对微体古生物古环境意义的研究;3)采用高分辨率岩心取样方法;4)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全新世 洞庭盆地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含U(Ⅵ)废水的效果及生物特性
12
作者 鲁慧珍 谢水波 +4 位作者 曾涛涛 刘迎九 廖伟 马华龙 蔡萍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149,157,共7页
以生物活性高的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了U(Ⅵ)初始浓度、pH值、颗粒污泥的投加量和SO42-浓度对颗粒污泥处理含U(Ⅵ)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U(Ⅵ)初始浓度为9.6 mg/L,湿颗粒污泥投加量为2 g,温度25℃,pH值为6时,对U(Ⅵ)的去除率达98.7... 以生物活性高的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了U(Ⅵ)初始浓度、pH值、颗粒污泥的投加量和SO42-浓度对颗粒污泥处理含U(Ⅵ)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U(Ⅵ)初始浓度为9.6 mg/L,湿颗粒污泥投加量为2 g,温度25℃,pH值为6时,对U(Ⅵ)的去除率达98.7%。随着SO_4^(2-)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活性增强,SO_4^(2-)浓度为8 mmol/L时,反应9 h,溶液中的U(Ⅵ)基本去除。通过环境扫描电镜(SEM)分析颗粒污泥微观结构,SEM表明处理含U(Ⅵ)废水后的颗粒污泥主要以1~3μm的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处理较高浓度(9.6 mg/L)含U(Ⅵ)废水后,生物活性较高,细菌数量较多、表面较光滑、形态较匀称,形成团聚结构。能谱分析(EDS)表明颗粒污泥内存在铀。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颗粒污泥微生物结构显示存在较多耐铀菌种,所占比重接近20%,颗粒污泥显示出良好的耐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耐铀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铀赋存形态及其地浸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亮 谭凯旋 +4 位作者 谢焱石 刘江 黄伟 王正庆 马强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定量分析了其铀的赋存形态,各赋存形态铀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均值44.5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均值28.46%)、可交换离子态(均值12.51%)、残渣态(均值7.90%)及硫化物及... 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定量分析了其铀的赋存形态,各赋存形态铀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均值44.5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均值28.46%)、可交换离子态(均值12.51%)、残渣态(均值7.90%)及硫化物及有机物结合态(均值6.52%);分析证实,该铀形态分布特征有利于减少地浸成本与环境保护,活性铀(可浸出的铀形态)包括除残渣态外的其余4种铀形态,占绝对主体地位(均值92.08%),表明该砂岩铀矿可浸性良好,铀浸出率高。活性铀高的样品,其品位也高,活性铀相对较低的样品,其品位相应偏低,说明可被浸出的铀金属总量与该砂岩铀矿储量的比值应较高。因而,基于铀赋存形态分析,认为该砂岩铀矿适合采用地浸技术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赋存形态 砂岩铀矿 地浸技术 伊犁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