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文莲 罗明贤 +1 位作者 罗光华 李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期扫描
下载PDF
几种常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陆瑶 李青春 +1 位作者 方向军 何卫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方法 对2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结果 23例患者中,孤立性夹层9例(YUN分型Ⅰ型7例,Ⅱb型2例),均见真假腔和内膜瓣征...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方法 对2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结果 23例患者中,孤立性夹层9例(YUN分型Ⅰ型7例,Ⅱb型2例),均见真假腔和内膜瓣征;壁间血肿伴溃疡龛影3例;急性血栓栓塞11例,直接征象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结论 虽然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栓塞临床症状相似,但各有较典型影像表现,MS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青春 唐德秋 +4 位作者 刘进才 肖文莲 罗光华 吴晓东 陆从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表现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20例PAU患者的临床、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无症状,15...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表现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20例PAU患者的临床、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无症状,15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起病,20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PAU的特征性CT表现:20例均可见外翻凸起"火山口"状溃疡、内膜钙化斑块和主动脉管壁广泛粥样硬化增厚,单发溃疡8例,多发溃疡12例。PAU的并发症征象:范围不一壁间血肿20例;假性动脉瘤6例;主动脉扩张1例;透壁性主动脉破裂2例。该组患者中5例无症状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并定期影像学随诊观查;15例有症状患者起初采取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影像随诊,5例病灶稳定且症状明显好转;8例最终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包括1例症状持续且溃疡深度增加,5例假性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破裂;1例假性动脉瘤和1例主动脉扩张不允许手术治疗。结论 PAU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MDCT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临床症状明显伴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复查并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经导管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伟生 王芳军 +3 位作者 樊粤光 肖文连 温凤媚 李普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灌注治疗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ANFH患者采用经导管股骨头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随访观察1年~6年,平均4年2个月。按Ficat分期,0期4髋;I... 目的评价经导管灌注治疗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ANFH患者采用经导管股骨头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随访观察1年~6年,平均4年2个月。按Ficat分期,0期4髋;I期44髋;II期116髋;III期35髋,IV期17髋。结果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后,患者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P<0.01);X线平片显示治疗后3个月无变化,6个月可见部分修复,1年可见明显修复,同时坏死加重亦明显,以后随时间延长病变趋于稳定;MRI随访58髋,发现32髋(55.2%)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9髋(32.8%)病变基本保持不变,7髋(12.1%)病变加重。血管造影或DSA评价191髋,77髋(40.3%)有好转表现,112髋(58.6%)未见明显血管改变,2髋加重。评价指标以血管形态学改变为主。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ANFH对促进坏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能终止逆转部分ANFH坏死病理进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学 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 临床症状 髋关节功能 随访
下载PDF
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俊波 王文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1]。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已成为临...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1]。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文结合最新文献,综述了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颈椎术后钛网融合器内植骨融合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波 王文军 +3 位作者 刘进才 肖文莲 晏怡果 吴晓东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86-20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双源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患者,术后3~12个月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利用单能谱成像及MPR后处理观察植骨的密度及其周围的骨小梁桥接。15例相同术式患者行普通螺旋CT扫... 目的探讨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双源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患者,术后3~12个月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利用单能谱成像及MPR后处理观察植骨的密度及其周围的骨小梁桥接。15例相同术式患者行普通螺旋CT扫描作为对照组。结果颈椎双源CT扫描图像明显优于普通螺旋CT,其金属伪影基本消除,植骨及钛网周围骨质结构显示清晰。植骨融合表现为植骨密度均匀并与邻近椎骨趋于一致,植骨间见连续骨小梁桥接或融为一体,椎体前、侧方出现穿过钛网孔的骨桥连接,椎体终板与植骨界面未出现间隙。结论双源CT单能谱成像能客观评价颈椎钛网融合器内植骨成活及融合状态,对植骨融合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融合术 植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青春 陆瑶 +6 位作者 肖文莲 刘进才 唐德秋 杨爱华 李劲松 罗光华 李丹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705-707,760,共4页
目的对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磁共振(MRI)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搜集10例急性SSEH患者,于发病9 h至3天后分别行MR I检查,3例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0例SSEH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5例;均位于硬膜... 目的对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磁共振(MRI)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搜集10例急性SSEH患者,于发病9 h至3天后分别行MR I检查,3例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0例SSEH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5例;均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累及2~6个椎体节段;血肿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4例、颈胸交界部3例、胸腰段1例。血肿呈梭形及长条状,在T1WI矢状面9例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略高信号;在T2WI矢状面和轴面5例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5例表现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血肿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2例血肿可见边缘斑点或环形强化。结论MRI可清晰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及脊髓挤压受损程度,对血肿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价值,是急性SSEH最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脊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文莲 罗明贤 +3 位作者 罗光华 吴晓东 王俊波 李丹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侵犯的形成机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6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88例门静脉侵犯,其MSCT征象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88例HCC门静脉侵犯患者在MSCT动态增...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侵犯的形成机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6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88例门静脉侵犯,其MSCT征象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88例HCC门静脉侵犯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了相关的阳性征象。88例中,门静脉癌栓(TTPV)72例,其中36例合并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PV);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60例;同时伴有TTPV和APS 42例;肝脏血流灌注异常16例。结论MSCT为HCC门静脉侵犯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查工具。对研究HCC门静脉侵犯的发生机制及肝癌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子 海绵样变性 动静脉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欧阳四新 彭田红 +1 位作者 谭建国 杨爱华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1mm内径动脉支数为22(18.31)支,来自上、下脾叶动脉的分支支数大致相等。脾上、下叶之间存在无血管区。胰尾动脉1—2支,大多数发自脾动脉下叶支,起始内径为(1.14±0.10)mm,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支细、少。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选用2mm×2mm×2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术 脾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俊波 肖文莲 罗明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过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3例全部显示侧支静脉,其中显示33例胆支...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过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3例全部显示侧支静脉,其中显示33例胆支、25例胃支、14例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和2例脐旁静脉,侧支静脉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动脉期一般无强化,门静脉期显示多发点状、条状、结节状或细网状的强化血管影,走行扭曲,异常扩张,呈海绵样改变;22例显示门静脉栓子,14例显示肝脏灌注异常,12例显示胆系改变,25例显示脾肿大。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特征性螺旋CT表现,螺旋CT可以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文莲 龙晚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特征 ,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完整的子宫内膜癌的MRI资料。MRI检查前 2 9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确诊 ,仅 1例疑诊。MRI检查后 2~ 9d内手术。术式均为全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特征 ,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完整的子宫内膜癌的MRI资料。MRI检查前 2 9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确诊 ,仅 1例疑诊。MRI检查后 2~ 9d内手术。术式均为全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① 13例表现为整个子宫不同程度增大。② 14例表现为宫腔增大 ,7例病灶局限在粘膜内 ,子宫肌层正常。宫腔粘膜加上腔内液体的厚度为 1.5~ 2 .7cm ,在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上单纯的粘膜厚度为 0 .3~0 .5cm。③ 10例为浅肌层侵犯 ,13例为深肌层侵犯 ,5例伴有宫颈管的侵犯。④盆腔窃血征 13例。⑤盆腔淋巴结及附件受累 4例。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肌层受侵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RI诊断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表现与C-erbB-2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青春 姜浩 +5 位作者 陆瑶 杨慧龄 刘进才 肖文连 罗光华 胡义燕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表现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按照ACR创立并推荐的BI-RADS,将X线所见分肿块(形状、边缘)、局限致密浸润影、恶性钙化进行描述,并与C-erbB-2表达... 目的研究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表现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按照ACR创立并推荐的BI-RADS,将X线所见分肿块(形状、边缘)、局限致密浸润影、恶性钙化进行描述,并与C-erbB-2表达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CerbB-2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表现与C-erbB-2表达有一定关联性,可初步判断C-erbB-2表达情况,并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人类上皮生长因子2
下载PDF
17例腮腺腺淋巴瘤MRI表现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新华 江新青 +5 位作者 谢琦 罗光华 唐德秋 刘进才 梁志伟 郑力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1个病灶的MRI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单发14例,多发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4.5岁。21个病灶中14个位于腮腺下后极。T1WI上20个病... 目的研究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1个病灶的MRI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单发14例,多发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4.5岁。21个病灶中14个位于腮腺下后极。T1WI上20个病灶为等、稍低信号,局部见更低信号,1例病灶为高信号;T2WI上13个病灶表现等、低信号,7个病灶表现稍高信号,1个病灶表现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9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为等于或稍高于正常腮腺。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RI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应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磁共振
下载PDF
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丹 肖文莲 +5 位作者 谢渊 罗光华 罗明贤 李青春 唐德秋 刘进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CT表现,提高CT对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52例非常见部位肺结核(均经痰结核菌阳性、手术或穿刺活栓病理证实)进行了常规胸部平片及CT扫描检查,其中28例还作了高分辨率CT(HRC...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CT表现,提高CT对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52例非常见部位肺结核(均经痰结核菌阳性、手术或穿刺活栓病理证实)进行了常规胸部平片及CT扫描检查,其中28例还作了高分辨率CT(HRCT)扫描,9例团块状病灶作了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多形性病变:腺泡结节状病变43例、渗出及实变36例、纤维化28例、钙化14例、空洞9例、团块状病灶(结核球)9例、胸膜改变48例。所有病例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并存,83%~92%病例伴有腺泡结节状病变或/和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结论 非常见部位肺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大部分病例CT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诊断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方平 周佳 +2 位作者 李媛 李丹 曾琳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6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残余管腔内径并计算狭窄率,颈内动脉颅外段病例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相对照。结果病变处的颈动脉B-Flow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局部增厚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血流在斑块处往往呈涡流改变。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处内径B-Flow测量值与2D、CDFI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2D、CDFI、B-Flow 3种方法所测得颈内动脉直径狭窄率与DSA结果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Flow与DSA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B-Flow能保持高帧频、高分辨率,同时显示颈动脉管壁、血流信息及临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并且能清晰显示狭窄处、狭窄后血流状态以及斑块形态。与DSA相对照,在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处内径方面,较2D、CDFI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二维超声显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儿童股骨近端解剖学参数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东 廖瑛 +1 位作者 韩志 王晓旭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研究5~10岁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及其形态学特点,并为设计应用于此的内固定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测量30副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并对大体标本所得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149例儿童髋关节正位X线进行分... 目的研究5~10岁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及其形态学特点,并为设计应用于此的内固定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测量30副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并对大体标本所得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149例儿童髋关节正位X线进行分析。结果30副大体标本结果同CR(计算机x线摄影)片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颈最小上下径24.36±4.19mm;M点(头颈中心轴与外侧皮质交点)到股骨颈最小上下颈的距离35.80±8.81mm;颈干角(α)141.51±6.70°;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延长线夹角(β)15.44±2.36°;M点至骺板距离54.74±11.84 mm。结论所得测量结果可为儿童股骨近端内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股骨近端 解剖 内固定
下载PDF
1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表现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新华 江新青 +5 位作者 谢琦 唐德秋 罗光华 刘进才 梁志伟 郑力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596-597,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幕上15例,幕下2例;单发15例,2例多发,共24个病灶。MRI表现为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轻到中度水肿,占位效应相对较轻。1...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幕上15例,幕下2例;单发15例,2例多发,共24个病灶。MRI表现为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轻到中度水肿,占位效应相对较轻。10例单发者呈团块状,4不规则斑片状明显强化,2例多发者呈环状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在发病部位、水肿形式、强化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远红 罗明贤 刘文洪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胸膜腔积液,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增大。结论MS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正确诊断PE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明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消化道碘剂或钡餐造影既能显示空肠上端固定性屈曲或螺旋状下降或空肠上端位置异常,其与十二指肠球在同一平面高度。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结论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造影术 肠旋转不良 发育异常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罗明贤 朱志军 +2 位作者 肖文莲 王俊波 李丹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结果脑CT异常率58.9%。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结果脑CT异常率58.9%。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脑性瘫痪患儿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性瘫痪 CT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