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粉蕨素拮抗氧化损伤所抑制的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玉 朱炳阳 +1 位作者 严奉祥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金粉蕨素拮抗Menadione氧化损伤所抑制的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Menadione(O- 2 )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氧化损伤模型 ,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 ,观察不同浓度金粉蕨素对Menadione损伤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 目的 探讨金粉蕨素拮抗Menadione氧化损伤所抑制的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Menadione(O- 2 )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氧化损伤模型 ,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 ,观察不同浓度金粉蕨素对Menadione损伤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含量 ;以Westernblot检测细胞eNOS活性及磷酸化ERK1 / 2的表达。结果 金粉蕨素保护组与损伤组相比 ,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降低 ,培养液中NO含量增高 ,eNOS活性增强 ,磷酸化ERK1 / 2表达上调。结论 NO和ERK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粉蕨素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校正PCR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翠兰 武怡鸥 +4 位作者 陈成立 肖莉 彭翠英 廖端芳 李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校正PCR在性别鉴定中的可应用性。方法采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介导的PCR针对Y染色体特定序列进行识别。实验包括三个方面:采用普通PCR,针对Y染色体M45(rs2032631)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结合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对已知... 目的研究校正PCR在性别鉴定中的可应用性。方法采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介导的PCR针对Y染色体特定序列进行识别。实验包括三个方面:采用普通PCR,针对Y染色体M45(rs2032631)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结合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对已知性别的样本进行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和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以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Y02对已知性别的样本进行检测;采用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Y02对未知性别的男女模板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对所采用的小数量样本,在已知性别组与未知性别组的性别鉴定上均达到检测性别与实际性别完全相符,预示着该方法在性别鉴定上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 高保真DNA聚合酶 硫化修饰 Y染色体
下载PDF
迷迭香酸抗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3
作者 严奉祥 颜涛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4期30-30,共1页
目的:观察迷迭香酸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迷迭香酸抗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为模型,用普通光镜和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谷氨酸对PC12细胞形态和核形态的影响;用MTT法观察迷迭... 目的:观察迷迭香酸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迷迭香酸抗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为模型,用普通光镜和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谷氨酸对PC12细胞形态和核形态的影响;用MTT法观察迷迭香酸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迷迭香酸对PC12细胞凋亡率的效应;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迷迭香酸对PC12细胞Bcl—xl和Bax mRNA含量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用不同剂量谷氨酸(1、5、10、12.5、15、20mmol/L)孵育PC12细胞24h后,该细胞存活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依次下降,12.5mmol/L谷氨酸孵育细胞24h后,其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出现细胞核浓缩、碎裂和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Bcl—xl表达下凋,Bax表达上调。用100μmol/L迷迭香酸预处理细胞1h后,再用12.5mmol/L谷氨酸孵育细胞24h,细胞凋亡率由21.63%±0.25%下降至4.23%±1.32%(P〈0.01),Bel—xl表达上调(P〈0.01),Bax表达下调(P〈0.05)。加Bel—xl蛋白质阻断剂HAl4—1(40μmol/L)后,迷迭香酸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完全被取消(11.62%±0.65%/vs2.55%±0.13%),其凋亡率甚至比单独用Glu处理组还高(11.62%±0.65% vs 6.83%±0.33%)。结论:迷迭香酸有抗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xl和Bax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谷氨酸诱导细胞凋亡 PC12细胞 抗凋亡机制
下载PDF
敌百虫对兔食饵性动脉硬化加速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荣霏 谢利 +2 位作者 郭鹏程 朱炳阳 黄红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敌百虫对高脂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A组: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加敌百虫清晨空腹灌胃(18mg·kg^(-1)·d^(-1));B组:单纯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检测喂饲饲料前和喂饲后5周、10周... 目的:观察低剂量敌百虫对高脂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A组: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加敌百虫清晨空腹灌胃(18mg·kg^(-1)·d^(-1));B组:单纯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检测喂饲饲料前和喂饲后5周、10周、15周血清PON1、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GLU);实验第5周、第10周每组处死5只免,第15周处死全部剩余兔,取主动脉全段,苏丹Ⅳ染色,Photoshop系统测定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检测肝PON1活性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RR)。结果:喂饲高脂高胆固醇后,A组和B组动物的TC、TG、HDL、LDL、CRP、GLU水平明显增高,但A、B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PON_1、肝PON_1活性降低,但A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动物主动脉EDRR均降低,A组EDRR降低大于B((P<0.05);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各组动物主动脉均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A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内膜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敌百虫加速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ON1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动脉粥样硬化 对氧磷酶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