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虫草菌粉提高膜性肾病常规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宝文 罗湘俊 +1 位作者 米海燕 邹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
膜性肾病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也是导致成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肾小球疾病之一。对于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往往需使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药物使用时间长、患者感染几率大、治疗效果欠佳等因素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膜性肾病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也是导致成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肾小球疾病之一。对于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往往需使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药物使用时间长、患者感染几率大、治疗效果欠佳等因素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在膜性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虫草菌粉(百令片)治疗,发现其有显著的辅助作用。现将相关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常规治疗 肾病综合征 虫草菌粉 治疗疗效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宝文 阳学风 +2 位作者 罗湘俊 邓凤英 米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并行治疗前后对比和3组间多重对比。结果DPMAS和PE均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PBA仅降低TBI和DBIL,对其他疗效不显著。PE组降低TBIL、ALT和升高PTA的效果最佳。DPMAS组与之相近,且CRP下降率高于PE组。3组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PE组的不良反应明显,DPMAS组好转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双重血浆吸附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胆红素吸附术,与血浆置换相当,又能显著清除炎症因子,克服血浆缺乏和过敏等缺点,仅需增加设备和费用的支持,可作为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吸附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宝文 费良玉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索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2日期间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10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 目的探索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2日期间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10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_2/FiO_2(252.95±0.75)、MAP(91.74±6.12)mm Hg、HR(98.35±3.16)次/分、BUN(7.45±1.52)mmol/L、IL-10(5.12±1.02)ng/L、IL-6(58.41±3.65)ng/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液滤过 血液净化 脓毒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下载PDF
血透患者合并多部位中心静脉疾病的治疗
4
作者 张宝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51-52,共2页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开放和维护是医疗的重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增加,中心静脉疾病越来越多,为合并多部位中心静脉疾病的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成为医疗的难题。我院2012∽2014年共收治多部位中心静脉疾病的血透患者14例...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开放和维护是医疗的重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增加,中心静脉疾病越来越多,为合并多部位中心静脉疾病的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成为医疗的难题。我院2012∽2014年共收治多部位中心静脉疾病的血透患者14例,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疾病 血透患者 治疗方式 血液透析患者 长期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导管 医疗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初期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宝文 张圆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初期手术失败的相关原因。方法我院2013-2014年为18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将其中21例发生初期手术失败的患者定为失败组,余159例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压和血管内径。同时,为失败组患... 目的探讨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初期手术失败的相关原因。方法我院2013-2014年为18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将其中21例发生初期手术失败的患者定为失败组,余159例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压和血管内径。同时,为失败组患者重新进行物理学检查、复查上臂彩超或血管造影,并请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手术医师再次手术,寻找初期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动、静脉血管内径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较对照组低。此外,医者的术前检查、手术血管的选择和手术技巧与初期手术的失败有直接相关性。结论血管条件、术前检查、手术血管和部位的选择和手术技巧是初期手术成败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初期手术失败 肾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