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
1
作者 王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90-891,共2页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据有关资料报道,亚洲每年约近180万人死于结核病。骨关节结核是肺外结核好发部位,而脊柱结核则占骨关节结核之首。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及广大专家的重视,脊柱结核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治疗方面也存在不...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据有关资料报道,亚洲每年约近180万人死于结核病。骨关节结核是肺外结核好发部位,而脊柱结核则占骨关节结核之首。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及广大专家的重视,脊柱结核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治疗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这些争议只有通过不断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充分的学术讨论才能逐步获得共识。本期发表了部分专家对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不同论点,以供同道们在实践中观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式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手术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 化疗方案 清除病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文军 全必春 +2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同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4年11月间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其中,持续性下腰痛20例,伴有下肢放射痛12例,回顾性分...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同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4年11月间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其中,持续性下腰痛20例,伴有下肢放射痛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结果:术中无大血管破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病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9例术后3~7d出现腹胀不适,1例出现逆行射精。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6个月以后均达骨性融合,随访1年无结核病灶复发,无钛板折断、拔钉、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U形钛板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是一种简便易行且稳定性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跨钛板 腰骶椎 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器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6
3
作者 易国良 宋西正 +1 位作者 王文军 姚女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86-1591,共6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固定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邻运动节段出现过度活动,导致该节段应力集中,并且相邻节段的头侧较尾侧更容易发生退变,固定节段数量越多,相邻节段的应力越集中,退变概率越大。目的:通过对相邻双节段腰椎爆... 背景:胸腰椎骨折固定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邻运动节段出现过度活动,导致该节段应力集中,并且相邻节段的头侧较尾侧更容易发生退变,固定节段数量越多,相邻节段的应力越集中,退变概率越大。目的:通过对相邻双节段腰椎爆裂性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外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脊柱外固定器的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上位相邻椎体的运动范围退变情况。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年猪脊柱标本(T14-S1,猪胸椎共有14个椎体)。每具标本均按以下顺序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正常组、骨折组(L3,L4椎体制作成爆裂性骨折模型)、外固定组(L2,L5椎体行脊柱外固定器固定)、内固定组(取出脊柱外固定器后行L2,L5椎体传统开放后路内固定)。测试标本的固定节段(L2-L5)和上位相邻节段(L1)应用跨相邻2伤椎4钉外固定与内固定后的前屈、后伸、侧屈、轴向旋转角位移运动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折组各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固定状态下固定节段(L2-L5)各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种固定状态下各方位的即刻稳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两种固定状态上位椎体(L1)的各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均增加;外固定组与正常组上位椎体(L1)三维运动范围比较:前屈、后伸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侧屈、旋转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固定组与正常组比较: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可见应用脊柱外固定器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爆裂性骨折,其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传统开放后路内固定系统相当;两种固定方式均能引起上位正常相邻椎体侧屈、旋转的角位移增加,但脊柱外固定器较传统内固定在前屈、后伸时不会引起上位相邻椎体的运动范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爆裂性骨折 相邻椎体 相邻节段退变病 脊柱外固定器 经皮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微创手术 角位移 即刻稳定性 运动范围退变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前路U形钛板在腰骶段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军 李耿 +3 位作者 王麓山 刘利乐 全必春 钟炯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U形钛板在前路腰骶段肿瘤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腰骶椎肿瘤患者均采取前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6例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骨水泥填充、钛板内固定。随访观察... 目的:评价U形钛板在前路腰骶段肿瘤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腰骶椎肿瘤患者均采取前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6例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骨水泥填充、钛板内固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压迫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良性肿瘤患者3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15例应用骨水泥填充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移位,1例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未坚持放化疗,3个月后局部复发,出现瘫痪症状,余13例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结论:前路腰骶段脊柱肿瘤切除后应用骨水泥或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钛板内固定有利于维持脊柱及骨盆的连续性,可前路一期完成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固定牢靠,创伤较小,是腰骶段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选择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肿瘤 前路 脊柱重建
下载PDF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个体化选择内固定节段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军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6-796,共1页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脊柱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外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1-3],即在有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一期手术完成结核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脊柱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外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1-3],即在有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一期手术完成结核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以及稳定性重建等,内固定的使用日益广泛。但因为脊柱结核病灶表现多样化,内固定的选择,要从病灶的侵犯范围和程度结合术者各种术式的熟练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节段 脊柱结核 个体化选择 手术治疗 结核病灶清除 手术适应证 抗结核治疗 表现多样化
下载PDF
脊柱结核未治愈、复发及其治疗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09-810,共2页
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是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脊柱结核术后未治愈、复发的危险因素、脊柱结核疗效判定以及脊柱结核的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治疗方式 复发 治愈 危险因素 疗效判定 再手术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洪珂 王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0,共4页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及/或延髓的退行性疾病,是以充满液体的异常空腔为特征的脊髓内异常液体积聚状态。最常见于颈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和脑桥(延髓空洞症)。多伴随颅颈交...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及/或延髓的退行性疾病,是以充满液体的异常空腔为特征的脊髓内异常液体积聚状态。最常见于颈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和脑桥(延髓空洞症)。多伴随颅颈交界畸形如Amold—Chiari畸形(ACM),也可由外伤、感染及肿瘤引起。脊髓空洞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以Gardner的脑脊液冲击学说和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理论影响较广泛,但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本病的所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外科治疗 CHIARI畸形 WILLIAMS 液体积聚 退行性疾病 椎管内压力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置钉密度下脊柱三维运动的稳定性
8
作者 薛静波 李昃鹏 +4 位作者 王程 欧阳智华 李学林 晏怡果 王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置钉密度对后路长节段固定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8具猪脊柱标本中,首先制备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100%固定),之后依次减少椎弓根螺钉,制备不同密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82%,64%,36%),最后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测试各组猪脊柱标本在屈伸位、侧弯位及轴向旋转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在屈伸位、侧弯位的测试中,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00%)与部分椎弓根螺钉固定组(82%,64%,36%)脊柱标本的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在轴向旋转位测试中,36%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相比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以及82%、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轴向旋转的稳定性显著降低(P<0.001);(3)在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加入横向连接杆固定时,可以显著降低脊柱标本轴向旋转的活动度(P<0.05);(4)提示有限降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密度,不会对脊柱后路长节段固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后路 矫形 置钉密度 长节段固定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经皮穿刺椎间融合技术及相关问题
9
作者 王文军 晏怡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8-329,共2页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目的在于采用不同的微创入路结合特殊设计的手术器械与置入物,在取得优于或不低于传统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近年来我国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已...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目的在于采用不同的微创入路结合特殊设计的手术器械与置入物,在取得优于或不低于传统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近年来我国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创技术只是传统脊柱手术积极和有意义的补充,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因此应避免工作中的盲动与冲动,扬长避短,以使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健康顺利发展。为此,本期特邀国内相关脊柱外科专家就微创腰椎椎间融合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功能 椎间融合技术 经皮穿刺 操作空间 植骨融合 椎间盘源性 关节融合术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柱 王文军 +1 位作者 姚女兆 宋西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86-4991,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局部后凸畸形,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目的:评价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局部后凸畸形,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目的:评价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患者55例。术中先采用经皮椎弓根钉脊柱外固定器撑开闭合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然后再经皮穿刺行伤椎椎体成形治疗。测量治疗前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同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腰背痛基本缓解,治疗后1-3 d可下床活动。55例共5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经脊柱外固定器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的微创修复方法,骨水泥渗漏率低,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脊柱外固定器 微创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2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前路内固定治疗83例严重胸腰椎结核,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前路内固定治疗83例严重胸腰椎结核,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术后疼痛消除,23例伴瘫痪者1例FrankelA级无恢复,其余均有明显恢复;无1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40%,6个月时90%,9个月时达100%。45例伴后凸畸形者Cobb角平均矫正30.6°,随访时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钛网 植骨 融合
下载PDF
椎板回植成形法手术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2 位作者 姚女兆 刘利乐 胡文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回植成形术式,评价其在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椎板回植成形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27.8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回植成形术式,评价其在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胸腰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椎板回植成形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27.8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消失,效果满意,无继发性椎管狭窄发生。结论: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恢复椎管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椎板回植 治疗
下载PDF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西正 王文军 +5 位作者 薛静波 晏怡果 王麓山 王俊玲 王程 宋林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45岁。病变累及L5/S1节段17例,L4/5与L5/S1双节段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160ml,平均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骶前血肿,予以伤KI局部换药、引流1周后血肿吸收。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6个月时椎体植骨融合率82.6%,4例患者术后骨融合时间延迟,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已获得坚强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19±1.04分、0.69±0.5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27±1.96分、0.87±0.49分,JOA评分分别为13.01±2.03分、26.62±25分,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椎间融合术 内窥镜 椎间盘摘除 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文军 晏怡果 +3 位作者 王麓山 朱一平 姚女兆 王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9例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58岁(45.4±7.8岁... 目的:探讨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9例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58岁(45.4±7.8岁)。患者均有脊髓受压症状,术前脊髓功能JOA评分为7~12分(9.6±1.9分)。寰齿间隙(ADI)为3.5~14.2mm(8.4±3.2mm),齿状突顶部超出ChambeHain线的垂直距离(DDCL)为4.5~14.2ram(8.9±3.3mm)。脑干延髓角(CMA)为118°~152°(135.4°±11-3°),脊髓有效空间(SAC)为4.3~9.2ram(6-3±1.7m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改良Halo—vest支架头颅一双肩撑开牵引复位1~2周;均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棒-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影像学评价寰枢椎脱位复位和脊髓压迫改善情况;术后每3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直至植骨融合,采用JOA评分对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95min(132.2±33.9min);出血量80~200ml(122.2±43.4m1)。1例术后出现切口皮下感染,经局部换药伤口愈合;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局部换药、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引流1周后愈合。术后ADI2.5±1.5mm,DDCL0.9±1.7mm.CMA154.4°±9.2°,SAC16.3±1.98mm,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2枚C2椎弓根钉进人横突孔,但未发生椎动脉损伤与压迫。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11.7±4.7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2~16分(14.3±1.4分);术后3~9个月(5.0±2.1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椎枕化 寰枢椎脱位 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下载PDF
可降解锌合金植入材料的体内抗菌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中 羊明智 +4 位作者 薛静波 陈勇 彭立军 蔡斌 张杨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96-2201,共6页
背景:锌是无机抗菌材料,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医用新型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尚缺乏不同锌基材料之间抗菌性能比较的研究。目的:比较纯锌及锌基合金材... 背景:锌是无机抗菌材料,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医用新型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尚缺乏不同锌基材料之间抗菌性能比较的研究。目的:比较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的体内抗菌性能。方法:取80只SPF级SD大鼠,分别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每种模型40只。将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纯锌、锌铝合金、锌锶合金、锌镁合金、锌银合金、锌钙合金和锌铜合金)分别植入2种模型大鼠股骨骨髓腔内,并设置未植入任何材料的对照组,每组5只。植入后第1,4,7,14天,检测大鼠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锌元素含量,并收集手术部位分泌物及组织,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与结论:①经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后,各组大鼠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植入组第7,14天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锌银合金组第7,14天的体温显著低于纯锌及其他锌基合金材料组(P<0.05);②材料植入2种感染模型后第7,14天,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显著高于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组(P <0.05),且锌银合金组大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显著低于纯锌及其他锌基合金材料组(P <0.05);③在2种感染模型中,各组血锌元素含量无差异(P> 0.05);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细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组细菌鉴定为大肠杆菌(+); ⑤结果提示,可降解锌基合金植入材料在大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而锌银合金抗菌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锌合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植入物 抗菌性 骨髓感染 动物实验 假体和植入物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的影像学与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曾德辉 王文军 +1 位作者 张卫 宋西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国人正常成人(男40例、女40例)腰骶椎侧位X线片共80张,通过对腰骶椎侧位X线片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前缘的测量确定骶骨进入点的位置,计算S1椎体上缘至骶骨进入点与骶骨... 目的:探讨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国人正常成人(男40例、女40例)腰骶椎侧位X线片共80张,通过对腰骶椎侧位X线片L5椎体下缘及S1椎体前缘的测量确定骶骨进入点的位置,计算S1椎体上缘至骶骨进入点与骶骨前缘距离的百分比。选取成人(男40例、女40例)骨盆CT片共80张,排除骶骨骨折及盆腔占位性病变,测量骨盆CT(S3、S4平面)骶椎正中前缘到直肠后缘的距离,即建立工作管道矢状面的安全距离。选取40块经防腐处理的干燥成人骶骨标本,排除骨折与占位性病变,游标卡尺测量骶骨横线水平骶前孔内侧缘间距,即建立工作管道冠状面的安全距离。2具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男女尸体标本各一具,参照国外AxiaLIF手术方式,建立最大直径为1.2cm的工作管道;工作管道建成后解剖尸体标本,暴露腰骶椎区域及直肠后间隙,观察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损伤情况。结果:国人男性腰骶椎侧位片S1椎体前缘进针点位置为(71.6±14.8)%,女性进针点位置为(66.9±18.6)%;CT片测量:国人男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9.9±4.7mm、9.7±4.6mm,女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6.0±2.6mm、5.9±2.4mm,男性直肠后间隙大于女性(P<0.05);骶骨标本骶前孔内侧缘间距(TS1、TS2、TS3、TS4)分别为3.1±0.3mm、2.9±0.2mm、2.7±0.2mm、2.6±0.2mm,不同骶前孔内侧缘间距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标本模拟手术顺利,可顺利建立直径1.2cm工作管道,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无损伤,男女性尸体标本骶骨进入点水平最靠近中线的左右髂血管间的距离分别为5.0cm、5.6cm。结论:国人应用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骶骨进入点位置处于S1椎体正中中下份处,国人经直肠后间隙入路放置1.2cm直径工作管道及骶骨进入点处穿刺、钻孔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 直肠后间隙 骶骨进入点 影像学 解剖学
下载PDF
甲钴胺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5741-5748,共8页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动物体内后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效果非常有限。甲钴胺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常见药物,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甲钴胺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动物体内后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效果非常有限。甲钴胺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常见药物,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甲钴胺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观察分化后的细胞增殖和生长情况。方法:取大鼠胫腓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四五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25,50,100mg/L的甲钴胺进行诱导分化24,48和72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性标志物Nestin和NSE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甲钴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大部分细胞变成神经元样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甲钴胺诱导后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不同剂量甲钴胺诱导48h后,Nestin和NSE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其中100mg/L组表达上调最明显;100mg/L甲钴胺诱导24,48和72h后,Nestin和NSE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其中72h表达上调最明显。说明甲钴胺可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100mg/L为甲钴胺的较佳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甲钴胺 诱导 分化 神经巢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治疗L5椎体滑脱症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西正 王文军 +3 位作者 薛静波 姚女兆 晏怡果 王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治疗L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例L5椎体滑脱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治疗L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17例L5椎体滑脱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33-58岁,平均43.7岁。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1例,创伤性腰椎滑脱1例;17例均为Ⅱ度以内L5椎体滑脱。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Taillard指数、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7例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60~150ml,平均70ml;全部病例随访9~27个月,平均14.5个月。Taillard指数由术前0.1632±0.0325改善至术后1周0.0716±0.007,末次随访为0.0732±0.008。滑脱角由术前5.32°±1.37°改善至术后1周2.14°±0.60°,末次随访为2.33°±0.5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78±1.43)mm改善至术后1周(9.72±1.69)mm,末次随访为(9.68±1.18)mm。Taillard指数、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完全的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34±1.56分、0.73±0.68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单侧的下肢疼痛2例,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余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Ⅱ度以内L5椎体滑脱症的有效组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钉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5
19
作者 晏怡果 薛静波 +4 位作者 王文军 王麓山 朱一平 王程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并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岁。ToyamaⅡb型9例,Ⅲb型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4例。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失血量150~700ml,平均280ml。1例术后即刻出现前臂神经症状加重,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3d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级,3例改善2级。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而再次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一次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小,瘤体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形肿瘤 颈动脉鞘 Toyama分型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经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2 位作者 周江南 刘利乐 Jackowski A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失稳症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2l例经临床诊断存在严重腰痛的患者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和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评价及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X线片... 目的:探讨经前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失稳症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2l例经临床诊断存在严重腰痛的患者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和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评价及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增宽、根管扩大、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融合节段稳定,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到术后23.5分(P<0.01).结论:前路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固定术具有提供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恢复脊柱生理平衡的优势,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椎间融合器 适应证 生物力学 手术入路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