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艾滋病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添 冯丹 +9 位作者 潘明虎 程雁鹏 李春霞 王君 冯永亮 石璟 苏通 陈卿 石珊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受治者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HIV/HCV共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2所MMT门诊招募MMT受治者75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查阅病例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受治者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HIV/HCV共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2所MMT门诊招募MMT受治者75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查阅病例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IV和HCV感染情况、既往吸毒史、吗啡尿检、高危性行为、共用针具、脱失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HIV/HCV共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MMT受治者691人,HIV/HCV共感染率为18.31%(127/691),共用针具者和MMT有脱失者的HIV/HCV共感染率分别为35.84%(81/226)和19.88%(64/322),均高于非共用针具者(9.89%,46/465)和MMT无脱失者(17.07%,63/369)。控制混杂因素后,共用针具者HIV/HCV共感染的风险是非共用针具者的4.50倍(95% CI:2.72-7.43),治疗期间有脱失者HIV/HCV共感染的风险较大(OR=1.71,95% CI:1.04-2.80)。共用针具和脱失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4.21,AP=0.44,SI=1.95),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MMT受治者存在共用针具和脱失行为,均与HIV/HCV共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减少共用针具和脱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艾滋病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 相关因素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特征和HBsAg阳性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志宏 石璟 +6 位作者 姚添 冯丹 董爽 石珊 冯永亮 Zhang Yawei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特征,探讨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方法:于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正在接受治疗的1040名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病历查阅等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特征,探讨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方法:于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正在接受治疗的1040名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病历查阅等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MMT情况、性行为、抗-HCV、HIV感染情况等,检测HBsAg、抗-HBs、抗-HCV情况,通过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结果:研究对象1031例,HBsAg阳性率为11.35%(117/1031),抗-HCV阳性者740例,HBsAg阳性率为10.27%(76/740)。控制混杂因素后,抗-HBs阳性与阴性者相比,不易出现HBsAg阳性(OR=0.05,95%CI:0.03~0.09);抗-HCV阳性与阴性者相比,也不易出现HBsAg阳性(OR=0.30,95%CI:0.17~0.52);有乙型肝炎(乙肝)家族史比没有乙肝家族史者更容易出现HBsAg阳性(OR=5.30,95%CI:2.68~10.52)。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乙肝家族史、抗-HBs与HBsAg阳性直接相关,抗-HCV、最近3个月注射吸毒、治疗期间吸食其他毒品与HBsAg阳性间接相关。结论:MMT门诊患者中抗-HBs、乙肝家族史、抗-HCV、最近3个月注射吸毒及治疗期间吸食其他毒品与HBsAg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特征 贝叶斯网络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春霞 王君 +7 位作者 潘明虎 程雁鹏 冯永亮 苏通 石璟 陈卿 石珊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6-800,共5页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636名治疗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及相关的行为因素等资料。通过Ⅳ...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636名治疗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及相关的行为因素等资料。通过Ⅳ。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636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最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比例高达80.2%(510/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乙肝疫苗接种史、首次吸毒年龄和HIV感染可能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未感染HIV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风险较高,OR值(95%CI)分别为1.668(1.021~2.725)、1.730(1.068~2.801)和2.880(1.697~4.888)。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与未感染HIV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刚。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相关因素为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以及未感染HIV。建议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干预,降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 高危性行为 相关因素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短程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永亮 曹娜 +4 位作者 姚添 石璟 石珊 王富珍 王素萍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1-365,376,共6页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人群短程高剂量乙型肝炎肝疫苗(HepB)接种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门诊招募18-70岁MMT人群,随机分为短程高剂量组(A组)和常规方案组(B...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人群短程高剂量乙型肝炎肝疫苗(HepB)接种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门诊招募18-70岁MMT人群,随机分为短程高剂量组(A组)和常规方案组(B组),分别按0-1月程序接种60μg HepB和按0-1-6月程序接种20μg HepB,检测A组全程接种后5个月、B组第2剂接种后5个月(第3剂接种前)和全程接种后6个月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观察每剂次接种后28d内不良反应,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全程接种完成率。结果A组、B组HepB全程接种后HBsAb阳性率分别为68.35%(54/79)、68.33%(41/60)(χ^(2)=0.00,P=0.998),强阳性率分别为34.18%(27/79)、21.67%(13/60)(χ^(2)=2.60,P=0.107),GMC分别为164.10mIU/mL、125.90mIU/mL(t=-0.74,P=0.463);B组第2剂接种后5个月HBsAb阳性率、强阳性率、GMC分别为71.08%(59/83)、21.69%(18/83)、130.50mIU/mL,与两组全程接种后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5%(8/97)和7.14%(7/98)(χ^(2)=0.08,P=0.772)。两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3.88%(92/98)和84.69%(83/98)(χ^(2)=4.32,P=0.038)。结论MMT人群短程高剂量HepB接种的免疫原性可能与常规方案相当,安全性较好,且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免疫原性 安全性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