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首府战略背景下南宁市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1
作者 覃小琼 许燕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民族文化是提升南宁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在强首府战略背景下,将民族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提升城市品位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各界努力下,南宁在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精品项目、"文旅农"融合、文化设施建... 民族文化是提升南宁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在强首府战略背景下,将民族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提升城市品位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各界努力下,南宁在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精品项目、"文旅农"融合、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加强统筹规划、创新发展业态、探索多元投入合作模式、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强首府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首府 民族文化 发展
下载PDF
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建设探析
2
作者 刘芯瑜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式的重要探索,在保护和修复文化生态、自然生态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南宁市秉承着“保护优先、...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式的重要探索,在保护和修复文化生态、自然生态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南宁市秉承着“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结合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专业指导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尚未设立、专项经费不足、宣传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从建设理念、建设制度、管理、人才、项目保护、基地建设、宣传推广、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歌圩建设理念 基地建设
下载PDF
实施强首府战略,南宁市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发力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娟 梁肇佐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实施强首府战略,对南宁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南宁市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发力,为实施强首府战略提供文化支撑和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近年来南宁市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对比发现其存在的... 实施强首府战略,对南宁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南宁市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发力,为实施强首府战略提供文化支撑和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近年来南宁市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对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工艺园区、骆越文化风情园区建设、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等方面提出对策,助推强首府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市 强首府 民族文化 发力 思考
下载PDF
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娟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第2期57-61,共5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内生动力,发展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将进一步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内生动力,发展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将进一步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通过制定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合作配套政策法规、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设立文化对外交流基金、加大文化宣传推广、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等措施,促进民族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对外交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互动关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及传承机制建设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娟 刘亚虎 《歌海》 2022年第2期8-12,27,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活态保护传承的关键,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传承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以南宁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活态保护传承的关键,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传承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以南宁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非遗”传承人现状,剖析现阶段“非遗”传承人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建设政府从建立“非遗”传承人认定保护机制、创新认定方式、构建培养教育体系到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强化传承人管理等方面,制定系统、完善的传承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促进“非遗”传承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机制
下载PDF
构建国际性、民族性、多元性融合发展的特色文化小康模式——文化小康建设的南宁方案
6
作者 何颖 漆亚莉 许燕滨 《传承》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南宁市应在现有建设文化小康的基础上,根据优势条件及时代要求,以构建南宁'中国一东盟中心城市多元协调型特色文化小康社会'为目标,从国际性、民族性、多元...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南宁市应在现有建设文化小康的基础上,根据优势条件及时代要求,以构建南宁'中国一东盟中心城市多元协调型特色文化小康社会'为目标,从国际性、民族性、多元性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将南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小康特色示范城市,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文化中心,形成开创文化小康建设的'南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发展 中国—东盟中心城市 多元协调 特色文化小康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路径探析--以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娟 漆亚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91-93,106,共4页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对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对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以壮锦、绣球、刺绣为例,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政府支持性机制、加大产品文化创意、实施文化脱贫致富、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手工艺 “生产性保护” 百色市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娟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5期51-55,共5页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南宁市加大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促进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但其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下...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南宁市加大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促进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但其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下,本文从申报非遗项目、认定非遗传承群体、制定专项政策、打造行业品牌、创新行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南宁市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路径,应积极推进饮食类非遗的活态传承,让南宁市饮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路径 文旅融合 南宁市
下载PDF
非遗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宁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芯瑜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其中不少地方开拓创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其中不少地方开拓创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南宁市结合自身非遗优势,积极创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本文以南宁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例,试图探究“非遗+扶贫”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做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创新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培育特色品牌、全力助推非遗工坊发展等举措,促进非遗工坊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南宁市
下载PDF
南宁市“戏曲进校园”传承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燕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2-95,共4页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青少年学生是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力军,"戏曲进校园"是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推进戏曲艺术振兴发展的重要推手。南宁市以政策为引导,"三台联动",加强人才培养,推出"五个一"戏曲...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青少年学生是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力军,"戏曲进校园"是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推进戏曲艺术振兴发展的重要推手。南宁市以政策为引导,"三台联动",加强人才培养,推出"五个一"戏曲进校园的南宁模式,通过创新"进"的手段、丰富"进"的内容、完善"进"的机制,在广大校园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戏曲热潮,有效营造了校园戏曲文化氛围,培育了一批充满朝气的戏曲受众,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 戏曲进校园 五个一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炼 《歌海》 2014年第3期89-92,共4页
当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扬和利用。当前采取的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生产性保护、优秀非遗进校园、文化产业化发... 当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扬和利用。当前采取的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生产性保护、优秀非遗进校园、文化产业化发展等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措施,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许多现代元素的融入更使其得到创新突破和飞跃发展,这对重建南宁地方民族文化自信及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路径——以靖西市旧州古镇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娟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发展基础,民族民间文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是实现文化振兴的基础。靖西市旧州古镇是壮民族聚居地,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价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发展基础,民族民间文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是实现文化振兴的基础。靖西市旧州古镇是壮民族聚居地,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价值。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当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大力保护古村落、提高村民的传承保护意识、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特色小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措施,探索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路径,以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文化 发展路径 旧州古镇
下载PDF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小琼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2期43-48,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南宁市青秀区古岳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发展成古岳文化艺术村。本文对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古岳文化艺术村在经济建设、文化挖掘、旅游发展、惠及民众等方面取...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南宁市青秀区古岳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发展成古岳文化艺术村。本文对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古岳文化艺术村在经济建设、文化挖掘、旅游发展、惠及民众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后结合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实际情况,从土地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古岳文化艺术村 实践探索
下载PDF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文化走亲东盟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芯瑜 许燕滨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年第5期3-7,共5页
民心相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深化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并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融、血脉相亲。广西应充分发挥与东盟在文化上的地缘... 民心相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深化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并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融、血脉相亲。广西应充分发挥与东盟在文化上的地缘、亲缘优势,以"文化走亲东盟行"为路径,有机整合文化资源,多方联动,以"走"促"亲",以"亲"走"心",构建广西与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增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优质平台与品牌,增进民心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相通 文化走亲 人文交流
下载PDF
浅议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为例
15
作者 唐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3-96,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杂居地区 民俗文化 变迁 保护传承
下载PDF
行万里路 传播粤剧文化——记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亚洲四国文化交流行
16
作者 方宁 《南国红豆》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2012年5月2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好日子。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南宁市粤剧团、南宁市邕剧团从这天起与南宁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撤并整合,联合组建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戏剧院。
关键词 南宁市粤剧团 民族文化艺术 文化交流 戏曲文化 奥尔杜 体制改革进程 剧协 音乐唱腔 国家剧院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南宁市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7
作者 许燕滨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6,共4页
南宁地方戏曲丰富多元,是本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分析南宁地方戏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当前中央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精神,探讨其传承发展的可行对策,对于振兴地方戏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地方戏曲 传承发展 戏曲文化产业
下载PDF
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
18
作者 覃小琼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3期56-60,共5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挥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价值,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品牌,以文化先行的理念,深入开展文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挥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价值,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品牌,以文化先行的理念,深入开展文明互鉴,沟通民心,促进区域健康稳定发展。但要实现品牌效能最大化,还需结合实际,从强化品牌、建设阵地、加强合作、深化内容等方面着手,切实推动中华文化深层次“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走出去 南宁渠道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19
作者 唐娟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南宁市通过“非遗进景区”、举办节庆会展、开发旅游产品、建设特色街区、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等举措,持续推动南宁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结合当前南宁市非遗旅游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和... 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南宁市通过“非遗进景区”、举办节庆会展、开发旅游产品、建设特色街区、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等举措,持续推动南宁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结合当前南宁市非遗旅游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和所面临的问题,可通过创新理念、深挖资源、拓展形式、丰富路径、培养人才等角度进行优化与提升,以促进南宁市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融合发展 南宁市
下载PDF
来自壮乡的新春祝福
20
作者 唐娟 何颖 梁汉昌(图) 《新西部》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地处南疆的广西各族人民的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广西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一个集辞旧迎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共享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已成为维系各民族情感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春节起源... 地处南疆的广西各族人民的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广西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一个集辞旧迎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共享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已成为维系各民族情感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秦汉时期传入广西,逐渐成为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文化互学互鉴,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春节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各族人民 早期人类 上古时代 民俗节日 原始信仰 自然崇拜 历史交往 春节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