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出血管理对减少TKA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卫民 曹学伟 徐逸生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2626-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出血管理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y,TKA)异体输血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初次单侧TKA患者139例,均进行全程出血管理:术前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纠正贫血,优化手术步骤、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全程出血管理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y,TKA)异体输血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初次单侧TKA患者139例,均进行全程出血管理:术前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纠正贫血,优化手术步骤、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直视下止血、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术后床边自体血回输,记录术前、术后第1、3、7天血色素,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率和输血并发症,应用Gross方程计算术后第1、3、7天总出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 139例患者术前平均HCT为(37.70±3.20)%,平均血色素(123.98±11.77)g/L,术前存在贫血17例,占12.23%,均为轻度贫血。平均手术时间(94.59±22.6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7.04±36.71)ml,术后第1天总出血量(341.73±133.29)ml,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平均(271.81±103.53)ml,占总出血量的79.54%;术后第3天总出血量平均(880.95±237.23)ml,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平均(737.58±280.06)ml,占总出血量的83.73%;术后第7天总出血量平均(1 389.13±264.54)ml,术后第7天隐性失血量平均(1 245.77±277.25)ml,占总出血量的89.68%。2例患者接受TKA后分别在术后第1天和第4天进行异体输血治疗,输血率为1.44%(2/139),术前均存在轻度贫血,2例各输注同型浓缩红细胞2 U,输血过程未见输血反应。结论应用全程出血管理能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输血率,缓解用血紧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输血反应 异体输血
下载PDF
MRI测量在膝关节半月板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卫民 曹学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使用MRI测量半月板正常值范围,建立半月板各部分大小的数据库。方法 MRI图像上测量303只膝关节正常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体部各部位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前后角距离。结果内侧半月板前角、前外角、体部、后外角、后角的宽度和高度分别... 目的使用MRI测量半月板正常值范围,建立半月板各部分大小的数据库。方法 MRI图像上测量303只膝关节正常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体部各部位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前后角距离。结果内侧半月板前角、前外角、体部、后外角、后角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67±1.37)mm和(3.53±0.86)mm,(7.24±1.91)mm和(4.38±1.01)mm,(5.61±1.73)mm和(4.25±1.07)mm,(11.01±3.53)mm和(5.41±1.66)mm,(9.21±2.71)mm和(5.02±1.39)mm。前后角距离为(38.51±10.88)mm。外侧半月板前角、前外角、体部、后外角、后角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95±1.69)mm和(3.83±0.91)mm,(7.48±1.90)mm和(4.06±0.97)mm,(6.51±1.79)mm和(5.10±1.01)mm,(7.62±1.99)mm和(5.18±1.19)mm,(6.68±1.41)mm和(5.64±1.12)mm。前后角距离为(30.53±6.87)mm。结论正常半月板MRI测量的数据对诊断半月板疾病损伤和半月板移植等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更好地认识半月板疾病和半月板移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MRI 测量数据 临床运用 手术
下载PDF
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石立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46-247,共2页
探讨对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108例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患者,将其随机分成VSD组(n=54)和常规组(n=54)。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清创、换药方式,VSD组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 探讨对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108例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患者,将其随机分成VSD组(n=54)和常规组(n=54)。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清创、换药方式,VSD组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VSD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44%(51/54),高于常规组的79.63%(43/54),(P<0.05);VSD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抗感染费用均低于常规组,(P<0.05);1-7d 内,VSD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例数为22例(40.74%),高于常规组的10例(18.52%),(P<0.05);8-14d 内,VSD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例数为25例(46.3%%),与常规组的18例(33.33%)对比无差异,(P>0.05);15-21d 内,VSD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例数为4例(7.41%),低于常规组的19例(35.19%),(P<0.05);21d 以上,VSD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例数为3例(5.56%%),与常规组的7例(12.96%)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可以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骨科创伤 感染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郭晓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17-0020,共4页
针对骨折病人群体,患病部位为胫腓骨,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在前后阶段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探讨分析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病人都来自骨科科室,以胫腓骨骨折为主要疾病类型。入选对象的时间选择方面,介于2022年8月和2023... 针对骨折病人群体,患病部位为胫腓骨,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在前后阶段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探讨分析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病人都来自骨科科室,以胫腓骨骨折为主要疾病类型。入选对象的时间选择方面,介于2022年8月和2023年同期,统计案例数量为94例。在分组方面,遵循平均原则,基于数字单双属性,形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各47例,比较相关数据结果。结果 从术后临床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出院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几个方面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之下,处于较为良好状态的一组是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折部位为胫腓骨的病人而言,在手术治疗的前后阶段,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缩短病人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经济费用支出,安全性较高,病人对这一护理模式表示支持认可,且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因此,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胫腓骨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