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卜辞京、鸿地望与先秦齐鲁交通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陈絜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0,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殷墟田猎卜辞综合研究”(13YJA770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周金文地名集证”(14AZD112)
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经费支持
-
文摘
今《合集》36567拼接有误,当依照董作宾、曾毅公之旧说重新调整。其中的"京"字旧隶定为"亳",似误。而卜辞所记商王行进地的先后顺序为商、京、鸿、彻。其中京地殆即山东平阴、肥城一带的京兹;鸿当读作"红",即《春秋经》昭公八年"蒐于红"之"红",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彻或在汶水与淄水的上游,也即山东原山附近。故商王行进的具体路线即是从今山东宁阳附近的鄣地出发,北上至京,进而东向到达泰安红地,又东北向至于彻,抵达淄水流域上游一带。此路线的钩稽,对商周齐鲁交通的研究或有裨益。
-
关键词
卜辞
商周地理
交通路线
京
鸿
-
Keywords
oracle inscription
geography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raffic route
Jing (京)
Hong (鸿)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卜辞中的祡祭与柴地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陈絜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89-9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殷墟田猎卜辞综合研究”(13YJA770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周金文地名集证”(14AZD11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卜辞"■"字即后世"柴"字之初文,一用作祭祀动词,即文献之"祡祭"。殷商祡祭其祭祀目的以求祐、求雨求年成为主,祭祀对象不仅有自然神,还包括祖先神,燔燎用物主要是牛羊豕等动物甚至人牲,与两周堆柴加牲燔燎以祭天的祡祭相比较,有明显区别。"■"字的第二种用法即为地名,也即汶水上游支流柴汶流经地柴城,在今山东新泰境内,武丁时期曾在柴地设置戍卫,同时亦偶行田猎。与柴地相关联的龙方,则位于今山东泰安东境。柴地与龙方地望的考定,颇有助于卜辞东土地理的复原,同时于廓清晚商方国、民族等问题亦多有裨益。
-
关键词
卜辞
地理
柴
龙方
紫祭
-
Keywords
oracle bone
Geography
the Chai Place
Long State
the Chai Sacrifice
-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商周东土开发与象之南迁不复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陈絜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8,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殷墟田猎卜辞综合研究”(13YJA7700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13&ZD080)
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经费支持
-
文摘
商末野象于淮河以北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泰山周边,亦即当时的"泰山田猎区"。周人东征以后,泰山周边尤其是汶水流域一带涌入大量以农耕为主的西土外来人口,商末田猎区被改造开发为农耕区,野象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由此遭受严重破坏。同时随着西周中期气候转为干冷,野象被迫南迁至淮河流域一线。春秋时期,齐鲁一带气候虽又开始转暖,但北归之路已被洙泗流域与汶水流域一带的各式居民点阻断,且泰山周边的环境亦早已不适合野象生存繁衍,所以大象未能再回到齐鲁大地。导致商周野生象迁徙的,固然有气候变迁的原因,但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
关键词
商周
东土开发
野象
迁徙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四祀■其卣》與晚商東土交通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陳潔
-
机构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出处
《青铜器与金文》
2017年第1期78-89,共12页
-
文摘
商末“■其三器”據傳於20世紀40年代出自今安陽殷墟,現藏故宫博物院。其中有四祀■其卣者(圖一,1),其器蓋與器身内底鑄“亞貘父乙”(《集成》5413-1、5413-2)對銘4字,表明器主屬亞貘之族,器物則爲祭祀父乙而作。較爲獨特的是,在卣身的外底,鑄有41字的長銘(圖一,2),用以具體交代作器緣由。該銘文内容涉及商末周祭制度。
-
关键词
父乙
外底
安陽
現藏
商東
内容
作器
-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骨金文中的“■”字及其相關問題之檢討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陳絜
-
机构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出处
《青铜器与金文》
2019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
基金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出土先秦文獻地理資料整理與研究及地圖編繪”(18ZDA176)階段性成果
-
文摘
衆所周知,甲骨、金文中經常用"■"或其省體"■",以表鑄造之義。同時,也會使用由上述二體衍生而成的"■"與"■"字,以表達同樣的詞義。但"■"字本義究竟是什麽,至今尚有很大分歧。與之相關的"■"、"■"、"■"、"■"、"寶"、"■"等一系列文字,自然也很難取得明晰而統一的認識。
-
关键词
甲骨金文
詞義
本義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