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与现实 生态博物馆必须的对接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春雨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中国 博物馆管理 藏品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打造立体的博物馆教育——国外博物馆教育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春雨 《教育家》 2021年第40期29-30,共2页
从国际视野来看,当前各国博物馆均十分重视博物馆教育之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致力于运用各种手段满足不同阶层团体或个人利用博物馆资源学习的需求,特别是积极探索、创新辅助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 从国际视野来看,当前各国博物馆均十分重视博物馆教育之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致力于运用各种手段满足不同阶层团体或个人利用博物馆资源学习的需求,特别是积极探索、创新辅助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多数公众寻求学习机会、补充所需知识、达成终身教育目标等最普遍的一种利用博物馆资源自我学习和获取教育的途径。对于不少公众而言,完全看懂一个陈列展览并从中受益并不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展览 终身教育 博物馆资源 国际视野 自我学习 经验与启示 社会教育 辅助学校
下载PDF
殷墟玉石人俑与三星堆青铜人像服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彦民 《四川文物》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商代文化 ,与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商代文化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文化的异同关系在两地人们所穿这的服饰上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殷墟玉石人俑所反映的中原商代服饰的总特征... 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商代文化 ,与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商代文化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文化的异同关系在两地人们所穿这的服饰上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殷墟玉石人俑所反映的中原商代服饰的总特征是 ,交领右衽 (平民为直领对襟 ) ,簪发戴笄 ,有佩有饰 ,冠履齐全。式样繁多 ,贵贱有别。一幅上国衣冠形象 ,此可以称为后世华夏服饰制度的滥觞。从三星堆青铜人像可知 ,三星堆先民服饰大致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冕服、礼服的特点 ,有冕冠、有深衣 ,还有章纹与芾等 ;但又显示出与中原文化判然有别的个性 ,即左衽、窄袖 ,有衣尾 (燕尾 ) ,凫冠 ,这当是巴蜀地区古代土著文化的典型服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三星堆 玉石人俑 青铜人像 服饰制度 服饰风格 比较研究 商代文化
下载PDF
郏县太仆乡出土青铜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青铜器 出土 文物工作
下载PDF
浅谈区域性汉墓的考古学研究——以徐州地区汉墓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尊志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我国的汉代墓葬分布区域广,发现数量多,已经具备了进行区域性研究的条件。进行汉代墓葬的区域性研究,既要作基础性的研究,又要在基础性研究之上作相关社会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区域性墓葬的全面研究... 我国的汉代墓葬分布区域广,发现数量多,已经具备了进行区域性研究的条件。进行汉代墓葬的区域性研究,既要作基础性的研究,又要在基础性研究之上作相关社会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区域性墓葬的全面研究。汉代墓葬的区域性研究可以推进整个汉代墓葬的综合性研究,进而达到我们进行墓葬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墓葬 区域性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徐州汉代夫妻合葬墓初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尊志 《南方文物》 2009年第4期107-113,123,共8页
刘尊志《徐州汉代夫妻合葬墓初论》是对汉代特殊丧葬习俗——夫妻合葬的个案研究,以徐州为中心,在选题上具有典型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以考古类型学为基础进行了合葬墓的形态分析,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等级制度,并从社会伦理、礼仪制度等角... 刘尊志《徐州汉代夫妻合葬墓初论》是对汉代特殊丧葬习俗——夫妻合葬的个案研究,以徐州为中心,在选题上具有典型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以考古类型学为基础进行了合葬墓的形态分析,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等级制度,并从社会伦理、礼仪制度等角度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提出了这一特殊葬俗的发展估计及在汉代的具体表现及成因。文章证据充分、论点中肯,也有创新,是一篇有价值的考古学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葬 合葬 夫妻 徐州市 丧葬制度 转型时期 学术界 地域性
下载PDF
试论徐州狮子山汉墓墓外设施与墓主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尊志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74-79,共6页
《试论徐州狮子山汉墓墓外设施与墓主问题》一文主要对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外地面设施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这些设施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是刘郢(客)。本文注意对考古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墓外设施为研... 《试论徐州狮子山汉墓墓外设施与墓主问题》一文主要对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外地面设施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这些设施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是刘郢(客)。本文注意对考古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墓外设施为研究对象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论证过程详细,论点稳妥,有一定新意。文章图文并茂,注释规范,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狮子山汉墓 墓外设施 墓主问题
下载PDF
中国古代陵墓研究中的资料选择与利用问题
8
作者 刘毅 《南方文物》 2009年第4期132-136,共5页
陵墓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相比一般墓葬而言,陵墓的研究内涵更为丰富,研究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对更多。涉及到中国古代陵墓的资料主要有礼制典章类史籍、档案资料、私家相关著述和诗文笔记、地方志资料、考古调查发掘... 陵墓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相比一般墓葬而言,陵墓的研究内涵更为丰富,研究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对更多。涉及到中国古代陵墓的资料主要有礼制典章类史籍、档案资料、私家相关著述和诗文笔记、地方志资料、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堪舆理论资料、实地踏察访谈资料等几大类。在具体分析研究过程中,这些不同性质的史料如何比堪取舍,对于最终得出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 研究 资料
下载PDF
徐州两汉诸侯王墓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尊志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98,共42页
在全国范围内分封诸侯王是汉代中央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两汉400余年,今徐州一带共属七个不同的诸侯国,前后有数十位诸侯王。目前徐州境内共发现两汉诸侯王墓十余处,墓葬近二十座。本文拟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 在全国范围内分封诸侯王是汉代中央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两汉400余年,今徐州一带共属七个不同的诸侯国,前后有数十位诸侯王。目前徐州境内共发现两汉诸侯王墓十余处,墓葬近二十座。本文拟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些诸侯王墓进行研究,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王墓 两汉 徐州 中央政府 考古资料 历史文献 诸侯国 汉代
原文传递
西汉诸侯王墓敛葬玉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尊志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5,共7页
西汉诸侯王死后使用玉衣敛葬是其身份地位的体现,也反映出保护尸身,以求不朽和追求升仙的丧葬思想。综合考察,西汉诸侯王墓的敛葬玉衣具有继承和发展特点,并日趋完善。西汉诸侯王墓使用敛葬玉衣具有相对严格的制度,异姓诸侯王及谋反的... 西汉诸侯王死后使用玉衣敛葬是其身份地位的体现,也反映出保护尸身,以求不朽和追求升仙的丧葬思想。综合考察,西汉诸侯王墓的敛葬玉衣具有继承和发展特点,并日趋完善。西汉诸侯王墓使用敛葬玉衣具有相对严格的制度,异姓诸侯王及谋反的同姓王一般不用玉衣敛葬,而使用者的分级制度也在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这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与敛葬玉衣相配套,西汉诸侯王墓还使用其他一些敛葬用玉,但基本是以玉衣为主,其他为辅的使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诸侯墓 玉衣 敛葬
原文传递
论西汉诸侯王墓陵园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尊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6,共7页
陵园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划在墓葬周围修建的建筑。从目前资料看,春秋时期陵园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如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时期秦公墓地的中心区应系秦公陵园[1],浙江绍兴印山越王墓四周有人工挖掘的隍壕围护成陵园。战国时期。
关键词 西汉 诸侯王墓 陵园
原文传递
西汉帝陵分布及相关问题浅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尊志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8,87,共7页
西汉时期,影响帝陵分布或布局的因素很多,有卜选陵址,堪舆术的利用,选择地理、地势较好的"形胜吉地",充分考虑族葬及与都城的关系等。早期阶段,出于对礼制等恢复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在对昭穆制度非全部继承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西汉时期,影响帝陵分布或布局的因素很多,有卜选陵址,堪舆术的利用,选择地理、地势较好的"形胜吉地",充分考虑族葬及与都城的关系等。早期阶段,出于对礼制等恢复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在对昭穆制度非全部继承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昭穆制度逐渐不存。总的看来,西汉帝陵在分布或布局上有继承,有创新,也摒弃和改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帝陵 分布
原文传递
故宫图像:从紫禁城到公共遗产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长虹 《国际博物馆》 2008年第1期80-89,共10页
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故宫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它既是一处文化遗产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藏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它的命运变迁与中国80年来的历史相表里,也与中国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发展相呼应,因此,对它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中... 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故宫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它既是一处文化遗产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藏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它的命运变迁与中国80年来的历史相表里,也与中国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发展相呼应,因此,对它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中国历史语境中"文化遗产"观念的最合乎标准的考古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品 文化遗产 博物馆 博物院 文化机构 紫禁城 图像
原文传递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甲骨学研究巨著——读《甲骨学一百年》
14
作者 朱彦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199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8月中旬,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了“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甲骨学、商代历史和商代考古学专家齐集殷都,交流研究心得,共商发展大计,大会开得非... 199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8月中旬,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了“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甲骨学、商代历史和商代考古学专家齐集殷都,交流研究心得,共商发展大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一百年》 王宇信 杨升南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夏商西周金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白黎璠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9,93,共12页
整理近50年的考古发掘资料,夏、商、西周金器从用途上可分为人体装饰、其他材质器物上的装饰、祭祀用器、腰带饰四大类。京津冀辽蒙、豫鲁、陕晋、甘肃和四川等地区的金器,各有区域特点并反映了相关的社会问题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 金器 夏商西周 分类 分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