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辨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丰 张睿壮 《国际政治科学》 2005年第4期109-131,4,共24页
现实主义并非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家族。近年来,现实主义内部的争辩与交锋凸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对现实主义进行了重新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名称,由此产生了一些混乱、含糊的概念,造成了认识上的迷惑和... 现实主义并非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家族。近年来,现实主义内部的争辩与交锋凸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对现实主义进行了重新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名称,由此产生了一些混乱、含糊的概念,造成了认识上的迷惑和学术交流上的不便,本文旨在厘清现实主义的分类标准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兹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理论 国家行为 对外政策 无政府状态 米尔斯海默 分析层次 吉尔平 摩根索
下载PDF
国际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冲 刘丰 《国际政治科学》 2009年第4期92-111,4,共21页
"网络"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很好地填补了这一不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取结构分析路径,反对"类别分析",着眼于行为体间的"位置及其相... "网络"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很好地填补了这一不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取结构分析路径,反对"类别分析",着眼于行为体间的"位置及其相对关系"。它不仅在方法上,而且也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几年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贡献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国际关系
下载PDF
国际政治的等级状态?——评《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婉妮 《国际政治科学》 2010年第1期112-123,134,共13页
在当代国际体系中,虽然没有超国家的权威存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却也不像"无政府"假设所描述的那般缺乏秩序。通过质疑国际"无政府"假设,大卫.莱克(David A.Lake)提出在国际体系中存在着某种"关系型"的权... 在当代国际体系中,虽然没有超国家的权威存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却也不像"无政府"假设所描述的那般缺乏秩序。通过质疑国际"无政府"假设,大卫.莱克(David A.Lake)提出在国际体系中存在着某种"关系型"的权威,主导国与附属国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程度的高低与主导国享有的"关系型权威"的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试图形成替代性的假设。然而,他提出的"国际等级制"仅限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模式,并没有对整个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构成挑战,因而,国际等级状态也仅等同于国家之间的等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型权威 国际等级制 无政府状态
下载PDF
国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评《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子立 《国际政治科学》 2011年第2期146-160,4,共16页
理查德·勒博所著的《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是国际关系学界鲜有的突破性学术成果之一。勒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一套基于人类心理动机的宏理论去重新解释国际关系。作者认为欲望主导着现阶段对国际关系的思考,希望强调精... 理查德·勒博所著的《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是国际关系学界鲜有的突破性学术成果之一。勒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一套基于人类心理动机的宏理论去重新解释国际关系。作者认为欲望主导着现阶段对国际关系的思考,希望强调精神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关键作用。《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一书无疑是心理学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又一项重要创新,其突破意义在于: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从微观层次解释国际现象的局限;另一方面勒博将其文化理论放到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中进行比较,并且对解释国际体系的变革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然而书中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基于个体层面的实践理性是否能够在国际关系领域付诸实践,以及在规范的产生与作用上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博 精神 欲望 国际关系 文化理论
下载PDF
中美关系六十年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睿壮 陈小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共9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对抗僵持、战略合作、调整适应及深化合作四个阶段。中美关系如此复杂的原因,主要是一直受国际政治格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台湾问题等因素的困扰。透析中美六十年的交往历程我们可...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对抗僵持、战略合作、调整适应及深化合作四个阶段。中美关系如此复杂的原因,主要是一直受国际政治格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台湾问题等因素的困扰。透析中美六十年的交往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是可以实现求同存异、互利双赢的。六十年的交往史为妥善处理中美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启示。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都必须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健全协商机制,凝聚共识,妥善解决分歧。其中,中国应当进一步增强战略自主性,关注美国国内因素对中美关系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六十年 影响因素 历史启示
下载PDF
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与中日关系走向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召颖 杨银厂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冷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逐渐加强,对中日关系发展影响深刻。一方面,日本依托美日同盟走在防范中国的前沿,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使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是中日关系的现状。另一方面,在未来,当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损害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 冷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逐渐加强,对中日关系发展影响深刻。一方面,日本依托美日同盟走在防范中国的前沿,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使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是中日关系的现状。另一方面,在未来,当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损害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时,美国将对日本强硬的对华政策有所牵制。这一趋势已初见端倪。最近的将来,中日关系仍然不容乐观,很难好于中美关系,将处于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完全恶化之间的灰色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 美日同盟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国际危机调停的供需因素(1918—2001)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冲 卢璟 《国际政治科学》 2011年第2期1-40,共40页
本文利用国际危机行为数据库(ICB)记录的国际危机事件,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危机双方(需求方)和第三方调停者(供给方)的视角考察了一系列可能影响调停供需双方参与调停意愿的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危机调停是由供需双方因素共同决定的... 本文利用国际危机行为数据库(ICB)记录的国际危机事件,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危机双方(需求方)和第三方调停者(供给方)的视角考察了一系列可能影响调停供需双方参与调停意愿的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危机调停是由供需双方因素共同决定的,相比之下供给方的意愿对调停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发现,影响危机双方是否请求或接受调停的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方对彼此实力对比的计算,而影响供给方提供调停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危机产生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的"外溢"效应使得与危机双方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第三方具有提供调停的强烈动机。本文作者认为,危机产生的负外部性虽然有可能增加第三方提供调停的意愿,但这种意愿很有可能因潜在调停者之间的"搭便车"问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危机 调停 供给方 需求方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6,共8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建立同盟到武装敌对、实现关系正常化、逐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六十年的坎坷促使中俄关系由情绪化而走向务实和理性化。两国紧密围绕相互间的主要矛盾,优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建立同盟到武装敌对、实现关系正常化、逐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六十年的坎坷促使中俄关系由情绪化而走向务实和理性化。两国紧密围绕相互间的主要矛盾,优先关注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效显著。在国际政治中,中俄加强协作的动力是合作应对美国单极霸权。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将探索提高战略协作水平的新方式;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不断充实伙伴关系的内容;加强文化交流,克服不利因素,深化长远合作的各项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同盟 俄罗斯 中国外交 伙伴关系 战略协作
下载PDF
国际规范的权威性及其衡量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兴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8,共6页
国际规范是国际社会中具有明确约束力的规则体系,其权威性主要由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确认与制度化水平。社会确认是指国际规范遵守者的数量,拥有越多支持者的国际规范,越会对外部国家产生从众效应。制度化水平是指规范拥有严密的规则内... 国际规范是国际社会中具有明确约束力的规则体系,其权威性主要由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确认与制度化水平。社会确认是指国际规范遵守者的数量,拥有越多支持者的国际规范,越会对外部国家产生从众效应。制度化水平是指规范拥有严密的规则内容和制度化形式的程度,包括规则的可操作性、正式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人员,以及决策程序等等。同时,制度化水平还突出体现在惩罚机制上。具有高度制度化水平的国际规范能够避免和抑制违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范 权威性 社会确认 制度化
下载PDF
国际体系变革背景下对西班牙帝国周期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翠文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6,共6页
西班牙在16世纪崛起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的帝国,而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又急剧衰落,最后退出了欧洲权力斗争的中心舞台。从国际体系变革交替的背景分析西班牙帝国的周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国际体系处于巨大变革的时代,一个新兴... 西班牙在16世纪崛起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的帝国,而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又急剧衰落,最后退出了欧洲权力斗争的中心舞台。从国际体系变革交替的背景分析西班牙帝国的周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国际体系处于巨大变革的时代,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选择了通过大规模占有领土和建立帝国的传统控制模式,而无法形成一个与权力变化相一致的经济基础,虽然能够获得暂时的辉煌,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西班牙 帝国 兴衰
下载PDF
奥巴马政府时期巴基斯坦的反美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光强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第4期74-90,159,共18页
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反恐战略中占据着至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巴基斯坦国内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反美主义。奥巴马上台后对巴基斯坦政策日益强硬,巴基斯坦的反美主义也随之高涨。美国对巴基斯坦主权和尊严的侵犯、对巴基斯坦根深蒂固的不信... 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反恐战略中占据着至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巴基斯坦国内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反美主义。奥巴马上台后对巴基斯坦政策日益强硬,巴基斯坦的反美主义也随之高涨。美国对巴基斯坦主权和尊严的侵犯、对巴基斯坦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以及漠视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是巴基斯坦反美主义高涨的根本原因。巴基斯坦的反美主义会牵制美巴反恐合作并损害美巴盟友关系的民意基础,但是鉴于双方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两国关系不会走到崩溃的境地,而是会长期处于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巴关系 反美主义 巴基斯坦
下载PDF
论国际政治中的“安全两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松洁 王曼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两难” 结构现实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 温和建构主义
下载PDF
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亚当·罗伯茨 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 刘丰(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5,共8页
联合国自创立伊始就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核心制度。从联合国对使用武力的限制、维和和监督行动的迅速扩展、围绕安理会改革的争议及其对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倡导等四个方面来看,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仍将在国际社会的转型过程... 联合国自创立伊始就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核心制度。从联合国对使用武力的限制、维和和监督行动的迅速扩展、围绕安理会改革的争议及其对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倡导等四个方面来看,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仍将在国际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国际安全 安理会改革 国际准则
下载PDF
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中印关系的新一轮调适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立鹏 李家胜 《当代世界》 CSSCI 2019年第10期58-64,共7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地区格局 中美关系 中印关系 "印太战略"
下载PDF
“南开国际关系论坛2011”研讨综述
15
作者 刘丰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2,共2页
2011年11月12-13日,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的“南开国际关系论坛2011”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与会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前沿”、“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进展与不足... 2011年11月12-13日,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的“南开国际关系论坛2011”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与会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前沿”、“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进展与不足”、“中国国关研究创新的突破方向”、“中国外交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等六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学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论坛 中国外交 综述 中国学者 南开大学 科研院所 研究创新
原文传递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七国集团峰会
16
作者 付宇 《中国报道》 2023年第6期82-83,共2页
尽管G7试图继续在国际关系与涉华议题上发号施令、加剧对抗,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5月21日,在日本民众的抗议声中,七国集团(G7)峰会在广岛闭幕。峰会发表多份文件,而在最引人注目的峰会联合声明中,有关... 尽管G7试图继续在国际关系与涉华议题上发号施令、加剧对抗,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5月21日,在日本民众的抗议声中,七国集团(G7)峰会在广岛闭幕。峰会发表多份文件,而在最引人注目的峰会联合声明中,有关国家再次炒作乌克兰危机与涉华议题,引发外界关注,再次凸显当今世界面临的集团对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国集团 日本民众 乌克兰危机 国际事务 峰会 岔路口 联合声明
下载PDF
当代安全观的嬗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比较及其相关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志成 朱丽丽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7,共8页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安全越来越超越单纯军事领域向其他广泛的领域扩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念与安全战略开始受到冲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相互交织与作用...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安全越来越超越单纯军事领域向其他广泛的领域扩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念与安全战略开始受到冲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相互交织与作用昭示我们,在认识现实安全问题、谋划国家安全战略时,必须兼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客观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有机的结合与平衡。本文在阐述传统安全观的代表性流派基础上,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并就新安全观的形成及其引发的相关思考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观 国际关系 国家安全 代表性流派 国际合作
下载PDF
社会网络、结构分析与国际关系--评《国家间网络:国际网络的演变、结构和影响,1816-2001》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冲 刘丰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复杂性”常常被认为是理解国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关键,诸如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国际关系乃至国际社会是如何演变的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因其复杂性而鲜有一致的回答。对社会科学家而言,设计解释模型、发展相关... “复杂性”常常被认为是理解国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关键,诸如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国际关系乃至国际社会是如何演变的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因其复杂性而鲜有一致的回答。对社会科学家而言,设计解释模型、发展相关理论来简化这些复杂性,了解其特性,进而探究其影响,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际关系现实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可以说,简化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的动机直接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社会网络 国际网络 演变 结构 国家 社会科学家 复杂性
原文传递
欧洲一体化观照下的亚洲地区主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志成 李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4,共9页
与欧洲一体化比较,亚洲地区主义表现出市场导向型、弱机制性、区域认同薄弱、网络结构、开放松散多元和求同存异的特点;其成因主要在于亚洲地区目前所处的特定文化发展阶段、美国政策影响、地区主导国的缺失、不同的国内社会结构和现代... 与欧洲一体化比较,亚洲地区主义表现出市场导向型、弱机制性、区域认同薄弱、网络结构、开放松散多元和求同存异的特点;其成因主要在于亚洲地区目前所处的特定文化发展阶段、美国政策影响、地区主导国的缺失、不同的国内社会结构和现代化程度不同等因素的作用。从欧亚地区一体化的比较考察中获取的经验和启示值得其他有志于一体化的区域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亚洲地区主义 比较视野
下载PDF
地区认同与东亚地区主义 被引量:40
20
作者 刘兴华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2,共5页
本文将地区认同分为三种:归属性地区认同、回应性地区认同和功能性地区认同,它们分别影响着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对外性和实用性。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一地区的归属性地区认同较弱且散乱,回应性地区认同尚处于萌芽状态,而功能性地... 本文将地区认同分为三种:归属性地区认同、回应性地区认同和功能性地区认同,它们分别影响着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对外性和实用性。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一地区的归属性地区认同较弱且散乱,回应性地区认同尚处于萌芽状态,而功能性地区认同则日益增强。相应地,东亚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和对外性较弱,而实用性很强,这是东亚地区主义活跃却松散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主义 地区认同 集体认同 领土争端 国家安全 人权 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