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的分子组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海东 王薇 +3 位作者 马挺 李召雨 梁凤来 刘如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4-327,共4页
由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NX02合成了一种具有增稠性、假塑性、成凝胶特性和乳化活性的新型生物聚合物.定性分析表明,聚合物由糖类、脂类和多肽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8%,63.1%和1.5%.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法... 由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NX02合成了一种具有增稠性、假塑性、成凝胶特性和乳化活性的新型生物聚合物.定性分析表明,聚合物由糖类、脂类和多肽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4.8%,63.1%和1.5%.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法测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08000和382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07.该聚合物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脂类由十六碳及十八碳脂肪酸组成.由于在聚合物的氨基酸组成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两种酸性氨基酸占23.3%,因此可以采用酸沉法提取,从而大幅度降低其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分子组成 鞘氨醇单胞菌
下载PDF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高配科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产生的鼠李糖脂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大威 张健 +2 位作者 吕鑫 马挺 齐义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3-169,共7页
研究高效代谢表面活性剂的菌种,并对菌种和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菌种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扫描、色谱柱层析、薄层层析、单糖分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 研究高效代谢表面活性剂的菌种,并对菌种和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菌种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扫描、色谱柱层析、薄层层析、单糖分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从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T-1,经16S rDNA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种以甘油和大豆油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4 d后,其发酵液表面张力30.216 mN/m,EI24为100%。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薄层分析,可确定T-1样品中含有糖脂类物质,进一步的表面活性剂的单糖分析显示水解终产物为单一的鼠李糖,最终确定其产物为鼠李糖脂,苯酚-硫酸法测定其鼠李糖脂产率为5.2 g/L,从发酵液提取的棕黄色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表观临界胶束浓度为45 mg/L,该鼠李糖脂对环境(耐温、耐酸碱、耐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该表面活性剂对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等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理化性质 铜绿假单胞菌 鼠李糖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