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中国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1
作者 徐鹤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第1期43-46,8,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核心价值观问题,关乎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核心价值观问题,关乎文化、文明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研究
2
作者 郭东方 侯慧敏 徐鹤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53-58,共6页
固废资源化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具有减少原生材料使用从而间接减少环境影响的潜力。核算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是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协同减污降碳工作的重要基础。结合固废资源化行业特点,... 固废资源化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具有减少原生材料使用从而间接减少环境影响的潜力。核算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是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协同减污降碳工作的重要基础。结合固废资源化行业特点,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提出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方法,并给出应用建议:可参考本研究完善我国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体系,推动有关标准的出台;对各类固废开展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加强固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监督固废资源化行业全产业链温室气体减排,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资源化 温室气体减排 核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框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鹤 王焕之 刘婷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19期16-19,共4页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风险呈高发态势,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满足源头避免和减弱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的需求。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有效弥补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缺口。...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风险呈高发态势,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满足源头避免和减弱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的需求。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有效弥补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缺口。本文在阐述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空间管控手段,进一步分析了"三线一单"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环评体系进行衔接,形成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空间管控 生态环境风险
下载PDF
历史学家为何关心生态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利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6,共11页
环境生态问题关联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具有空前的广域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文理过度割裂的“分科治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史学者试图跨越自然与社会边界,借取多学科理论方法考察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 环境生态问题关联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具有空前的广域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文理过度割裂的“分科治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史学者试图跨越自然与社会边界,借取多学科理论方法考察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变化,为跨越“两种文化”鸿沟、融通科技与人文搭桥铺路。中国环境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夯土筑基,通过不同时间尺度的历史考察,深入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应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努力树立新的历史价值观,建构中国特色环境史学思想知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生态文明 跨学科研究 两种文化
下载PDF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轶婷 徐鹤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1期33-37,41,共6页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源头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优势。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规划环评中,能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开发建设决策链的前端,实现从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生态破坏。梳理国际上将生物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源头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优势。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规划环评中,能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开发建设决策链的前端,实现从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生态破坏。梳理国际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与基础,总结我国历年出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导则、指南和标准等,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现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探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纳入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地位;完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试点;统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生物多样性影响
下载PDF
从废水中回收冠状病毒浓缩方法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许凯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环境监测作为基于废水的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的一部分,可以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早期预警。大多数方法利用少量废水,主要的浓缩方法是絮凝沉淀法、膜滤法、离心法和超滤法,然后是核酸提取和主要核衣壳基因靶标(N1、N2、N3)的分析。许多实验... 环境监测作为基于废水的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的一部分,可以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早期预警。大多数方法利用少量废水,主要的浓缩方法是絮凝沉淀法、膜滤法、离心法和超滤法,然后是核酸提取和主要核衣壳基因靶标(N1、N2、N3)的分析。许多实验室不断优化和实施各种针对废水中新冠病毒的浓缩方法,目前用于检测废水中新冠病毒RNA的方法处理大量废水能力有限,抑制了评估病毒载量的能力。近期改进且稳健的PEG絮凝沉淀方法、微生物快速富集系统浓缩方法优化了从废水中回收冠状病毒的效果,使用于废水监测的可量化病毒数据成为可能,从而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未来废水回收冠状病毒的浓缩方法中,絮凝沉淀法与超滤法具有广阔的优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废水 浓缩方法
下载PDF
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火电绿色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鹤 姚荣 黄妍莺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2期31-34,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火电行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火电行业绿色投资,是实现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规制制度的视角,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火电投资的现状、存...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火电行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火电行业绿色投资,是实现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规制制度的视角,针对我国"一带一路"火电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着力生态环境保护、立足社会环境安全、重视规制制度完善等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火电绿色投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投资 绿色“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 火电行业
下载PDF
“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鹤 郭雪燕 +1 位作者 王焕之 陆文涛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12期28-33,共6页
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且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的两项新政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为“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基于空间视角推进生态文... 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且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的两项新政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为“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基于空间视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三线一单”通过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构建覆盖全域的环境管控单元,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从而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则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划定“三区三线”,在规划源头纳入生态环境考量,确定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格局。“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上相互关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由于二者缺乏有效的衔接,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冲突。本文系统比较了“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异同,分析了实现二者的衔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技术规范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二者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国土空间规划 衔接 空间管控
下载PDF
将气候变化纳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轶婷 徐鹤 张毅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12期11-16,共6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重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控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我国源头预防体系的主体,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也纳入其中进行考虑,积极应对气候变...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重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控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我国源头预防体系的主体,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也纳入其中进行考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期实现区域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总结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评体系的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给出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我国环评体系的思路,即从规划层面出发进行统筹,建立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规划环评技术路线,同时优先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中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以合理利用环评在决策端预防环境污染的优势,实现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气候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 碳排放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践与展望——环评法20周年回顾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轶婷 徐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9-1726,共8页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具有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作用,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的实施确立了环评这一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环评制度发展的...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具有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作用,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的实施确立了环评这一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环评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在环评法实施的20年间,从项目环评到规划环评,再到大区域战略环评与政策环评,我国环评制度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基于环评制度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识别现存不足,可为我国下阶段环评制度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回顾环评制度体系发展,其次基于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环评法实施20年来我国环评制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热点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梳理总结我国环评制度实践进展。建议未来从深入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规划环评地位、加强政策环评发展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国环评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助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法 规划环评 战略环评 改革
下载PDF
生命周期评价在政策环评中的应用--以海水淡化政策环评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丽娟 杨轶婷 +1 位作者 徐鹤 吴婧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5期17-22,共6页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定量分析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工业企业等部门,在环境管理及决策规划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基于LCA方法与我国政策环评工作,探索了LCA方法在政策环评中的应用,介...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定量分析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工业企业等部门,在环境管理及决策规划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基于LCA方法与我国政策环评工作,探索了LCA方法在政策环评中的应用,介绍了将LCA应用于海水淡化政策环评中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LCA在聚焦产业发展的计划类政策评价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开展该类政策环评工作时,可以采用LCA评估政策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政策环评 生命周期评价 海水淡化
下载PDF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轶婷 徐鹤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3期5-11,共7页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可以从源头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为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是改善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发系统分析了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可以从源头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为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是改善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发系统分析了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重点关注国际影响评估协会(IAIA)和欧盟的相关文件,分别梳理了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国际经验,阐述了环境评价不同阶段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问题、结果呈现形式以及可能使用的工具或方法,进一步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与当前形势,从推动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完善配套技术导则与规范和开展试点工作三方面,提出未来推动我国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评价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国际经验 环境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方法的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13
作者 侯慧敏 郭东方 +2 位作者 苏丽娟 徐鹤 张墨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6期23-30,共8页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大量的磷肥供给,从而造成在磷酸、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其长期堆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我国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对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了多项鼓...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大量的磷肥供给,从而造成在磷酸、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其长期堆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我国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对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政策,但直到目前为止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其资源化利用市场还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本文基于我国磷石膏产生量底数不清的问题,采用产废系数法,以《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磷肥产量为基础,估算我国从1957—2019年磷石膏产量,并在对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开展实地调研与分析之后,选取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综合表现较好的贵州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物质流分析,绘制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物质代谢图谱。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方面来看,贵州省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率逐年上升,利用处置率从2018年的58.80%提高到2020年的107.37%,这标志着贵州省已经开始消纳历史堆存的磷石膏固体废弃物;从资源化利用途径方面来看,贵州省2021年第一季度依靠井下填充、制酸及其他化学利用、制造建材、制造水泥缓凝剂,分别消纳磷石膏96.45万t、36.04万t、33.09万t、23.48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55.02%,但利用途径基本还停留在初步发展阶段,具有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消纳等缺点。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探究磷石膏从产生到资源化全生命周期的物质代谢规律,揭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关于原材料、技术、产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角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期望能够为我国磷石膏的精准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循环经济、“无废城市”及双碳背景下其他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物质流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主要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14
作者 杜冰冰 侯慧敏 +3 位作者 侯琼 徐鹤 张墨 陈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32-3842,共11页
我国铅蓄电池每年的报废量十分庞大,其不正规回收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近年来,国家为规范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已出台多项政策,但行业内部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调研说明了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阐述了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电池流... 我国铅蓄电池每年的报废量十分庞大,其不正规回收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近年来,国家为规范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已出台多项政策,但行业内部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调研说明了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阐述了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电池流向和保障机制。基于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各利益相关方复杂的博弈关系引入演化博弈模型,从模型构建、求解和结果可视化几方面说明演化博弈的流程。通过梳理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冲突,针对正规回收、生产者延伸责任落实、正规再生利用等方面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最后,结合模型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强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出台经济激励政策、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再生铅企业、打击违法行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铅蓄电池 演化博弈 回收利用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原文传递
新时代绿色大学建设实施方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永园 徐鹤 《城市与环境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24-27,共4页
新时代绿色大学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绿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支撑,集生态校园景观空间、生态人才培养、生态科学研究创新、生态治理有效参与、生态文化传承培育等各种功能的综合体。... 新时代绿色大学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绿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支撑,集生态校园景观空间、生态人才培养、生态科学研究创新、生态治理有效参与、生态文化传承培育等各种功能的综合体。绿色大学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贯彻落实,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手棋,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郭永园、白雪赟,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绿色大学 具体贯彻落实 生态校园 高等教育 有效参与 人才培养 实施方略
原文传递
“资源”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利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5,共11页
环境是人类生命活动场域,资源是社会生存发展基础,开发自然资源、谋取资生物品和增加物质财富,是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同"环境"一样,"资源"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拓展... 环境是人类生命活动场域,资源是社会生存发展基础,开发自然资源、谋取资生物品和增加物质财富,是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同"环境"一样,"资源"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拓展和加深而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各种自然事物作为人类生存条件和劳动对象不断被"资源化"的过程,乃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一条主线,因而必须成为环境史研究的骨干课题和思想焦点。相关问题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悖论,对环境史学价值判断构成了严重理论挑战。可以肯定的是:罔顾自然事物的其他价值特别是生命和生态系统价值,一味追逐短期经济利益,恣意放纵资本利润嗜欲,把大自然过度"资源化""商品化",不加节制地挥霍利用,是环境史研究者必须给予严厉批判的错误思想和恶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自然资源 物质财富 资本利润 价值判断
原文传递
20世纪80年代初引滦入津工程的规划与实施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凛然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8,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初,缺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天津市的工业生产、群众生活与城市安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在水利部等中央部委指导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河北省、北京市等兄弟省市支持下,天津市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引滦入津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缺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天津市的工业生产、群众生活与城市安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在水利部等中央部委指导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河北省、北京市等兄弟省市支持下,天津市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引滦入津工程建设,并提前通水。工程的实施疏解了城市缺水困境,取得了显著效益。跨区域协作、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对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初 引滦入津 规划实施 水利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