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ADR发生率及不同类型ADR发生率。分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ADR发生率及不同类型ADR发生率。分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的ADR发生情况。结果127例患者中血液学毒性ADR以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最为常见,且发生Ⅲ级+Ⅳ级ADR的几率较低,分别为11.02%、7.09%、9.45%;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相对较少,无Ⅲ级+Ⅳ级ADR发生。非血液学毒性ADR以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病变、关节肌肉疼痛、脱发等为主,发生Ⅲ级+Ⅳ级ADR的几率很少,仅有4例(3.15%)恶心呕吐以及9例(7.09%)脱发为Ⅲ级+Ⅳ级,而腹泻、皮疹、心律失常等ADR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临床ADR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Ⅰ~Ⅱ级的轻度ADR,Ⅲ~Ⅳ级的中至重度ADR发生率较低,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临床应加强ADR监测,特别是血液学指标监测,提高对ADR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物不良反应 血液学毒性 非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组织中免疫微环境枢纽基因
2
作者 娄海波 毛玉巧 +5 位作者 赖倩微 廖娜莹 梁蔚芳 于文轩 付喜花 周宇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免疫机制,找出定位于HBV感染相关免疫微环境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121248和GSE55092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筛选HBV阳性肝组织样本与正常肝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免疫机制,找出定位于HBV感染相关免疫微环境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121248和GSE55092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筛选HBV阳性肝组织样本与正常肝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GeneCards数据库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与上述两组DEGs取交集后得到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i-DEGs)。利用i-DEGs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以筛选可能与HBV感染相关的枢纽基因;使用多种网络工具评估枢纽基因与miRNA、转录因子、小分子药物的关联性。结果 从GSE55092和GSE121248分别获得1417和789个DEGs,二者与免疫相关基因集取交集后得到324个i-DEGs。通过构建PPI网络,鉴定出TOP2A、CDK1、AURKA、NCAPG、KIF11、CCNB1、CDC20、BUB1B、CCNB2、CCNA2共10个枢纽基因。通过探索DGIdb数据库,鉴定出可以调控TOP2A、CDK1、AURKA、CCNA2表达的36种小分子药物。进一步研究发现,CDK1对于HBV感染的诊断效能最高,其表达水平与HBV相关免疫微环境中的6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CKD1可能是调控HBV相关免疫微环境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信息学 枢纽基因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LGR4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宫颈鳞癌增殖
3
作者 纪娜 曾朝阳 祁秋干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LGR4基因在宫颈鳞癌增殖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干扰siRNA(包括siLGR4和siNC)转染宫颈鳞癌Siha和Caski细胞,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干扰效果,采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宫颈鳞癌细胞Wnt/β-cat... 目的探讨LGR4基因在宫颈鳞癌增殖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干扰siRNA(包括siLGR4和siNC)转染宫颈鳞癌Siha和Caski细胞,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干扰效果,采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宫颈鳞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游周期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siLGR4的干扰效果较好,MTT实验提示LGR4干扰后可抑制宫颈鳞癌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实验证实LGR4干扰后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游周期因子的表达。结论LGR4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游周期因子促进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有望成为宫颈鳞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R4 宫颈鳞癌 增殖
下载PDF
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建强 郑权 +1 位作者 赵建辉 郑坤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289-4291,共3页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剂(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79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术后24h内开始补充鱼油脂肪乳7d,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剂(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79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术后24h内开始补充鱼油脂肪乳7d,对照组40例,术后24h内开始补充普通中长链脂肪乳7d。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抽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比值,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百分比)和单核细胞数目。结果研究组CD3、CD4、CD8、CD4/CD8比值、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比)和单核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研究组术后第8天较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1β、IL-6水平术后第8天均下降,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IL-2、IL-12术后第8天较第1天有所下降,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脂肪乳剂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ω3 胃肠肿瘤 免疫 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热打击对培养人骨骼肌细胞的损伤和释放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潘志国 耿焱 +3 位作者 刘灏 万军 刘云松 苏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的损伤和表达IL-6、TNF-α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对比各组不同时相细胞存活率和24h增殖率。采用ELISA法对比梯度热打击量对骨骼肌细胞释放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对比37℃对照组,热打击...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的损伤和表达IL-6、TNF-α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对比各组不同时相细胞存活率和24h增殖率。采用ELISA法对比梯度热打击量对骨骼肌细胞释放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对比37℃对照组,热打击组各个时相细胞活力均下降(P<0.001),并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对比37℃对照组,39℃组7h时段及41℃和43℃组各时相增殖率显著下降(P<0.001),并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ELISA检查显示,热打击组IL-6和TNF-α的表达量较37℃对照组显著上升(P<0.001),41℃和43℃组较39℃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热打击对骨骼肌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抑制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热打击 骨骼肌细胞 细胞毒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大富 庄永敬 黄建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26)和Rg3联合组(n=26)。单纯化疗组给予FOLFOX 4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26)和Rg3联合组(n=26)。单纯化疗组给予FOLFOX 4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后续以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为1周期。Rg3联合组在给予FOLFOX 4方案基础上加服人参皂甙Rg3 40mg/d,连用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Rg3联合组患者的KPS评分为75.0±8.3,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4.3±9.6(P<0.05);Rg3联合组感觉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Rg3联合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123.26±54.83)ng/ml,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56.71±78.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联合组的5年生存率为61.4%,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7.6%(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FOLFOX 4方案,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FOLFOX 4 直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祁秋干 唐海波 +3 位作者 雷艳 黄伟华 梁红光 王远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46-47,共2页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近期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低医源性损伤、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并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有助于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早日回归社会生活,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纵隔肿瘤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近端胃癌根治术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建强 李小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128.4±11.4;41.3±5.8vs.35.9±3.8;271.5±39.7 vs.184.5±24.6;220.2±59.7 vs.170.2±27.6;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近端胃癌根治切除 并发症 营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输血与感染的关系
9
作者 郑权 张刚庆 +1 位作者 高鹏 扬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输血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输血、输血时机、输血量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输血加重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发生。输血量的增加,感染机会增加;红细胞比...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输血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输血、输血时机、输血量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输血加重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发生。输血量的增加,感染机会增加;红细胞比容>32%的休克患者输血的感染率>红细胞比容<32%的休克患者。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在补充晶体、胶体等措施可以纠正休克的情况下,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以防止或减少机体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休克患者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输血 感染
下载PDF
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降低肝细胞癌发生:144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宇辰 胡承光 +7 位作者 袁国盛 刘俊维 任彦瑜 唐淬蓉 杨淑玲 戴琳 李园 杨定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3-640,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肝纤维化患者840例构成随访队列。性别、年龄(相差...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肝纤维化患者840例构成随访队列。性别、年龄(相差≤5岁)、HBeAg状态、肝脏硬度值测定(LSM)基本匹配后按1∶1分别进入3个队列的单用抗病毒药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及阿德福韦酯3个抗病毒药,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3个抗病毒药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联合,为观察组)。比较3个队列6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HBVDNA累积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肝纤维化逆转程度及HCC的发生率等。结果随访满144周纳入分析的病例共749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基线时比较,6组患者的HBVDNA累积转阴率均逐渐增加(均P<0.001);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均P<0.001)。联合用药组均比单用药组显示出更好的逆转肝纤维化效果(χ^2ETV队列=11.345,χ^2TDF队列=10.160,χ^2ADV队列=6.358,均P<0.05)。观察到144周访视点,单用恩替卡韦组、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组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的HCC发生率分别为2.2%、1.7%、1.7%、3.3%,替诺福韦酯队列的2组均无HCC病例发生,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813,P=0.138);与文献报道的未抗病毒治疗的CHB随访3年7.2%的HCC发生率比较,本研究3年积累HCC发生率(1.3%,P<0.05)明显较低。结论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能有效逆转CHB-肝纤维化,降低HCC发生率;替诺福韦酯可能在降低HCC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抗病毒 抗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特点:基于3945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任彦瑜 袁国盛 +8 位作者 周宇辰 胡承光 刘俊维 Muhammad Ikram ANWAR 唐淬蓉 李园 于文轩 周元平 戴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以普通人群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风险因素及其与小肝癌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肝脏中心就诊的17 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以普通人群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风险因素及其与小肝癌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肝脏中心就诊的17 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常规体检的21629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普通人群相比,CHB患者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vs 8.7%、8.2%vs 1.6%、20.6%vs 2.4%、0.006%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在30~49岁患者中最高,无性别差异(P>0.05)。肝脏良性占位的超声表现多为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血管瘤常为高回声(83.32%,1579/1895),与小肝癌相比,它的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硬化结节多为强、弱混合回声(79.60%,7637/9595),结节内部和周边无血流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肝囊肿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本研究总结的肝脏良、恶性占位,特别是肝硬化结节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良性占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灏 陈开运 +2 位作者 向国安 王汉宁 肖方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对比两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APACHEII评分明显降低,肝、肾功能明显改善,胰腺损害的CT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升高,病死率均明显降低。以上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能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动脉区域灌注
下载PDF
hHGF调控肝纤维化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灏 陈景良 向国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hHGF抗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应用包含20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ImaGene3.0检测hHGF转染的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 目的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hHGF抗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应用包含20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ImaGene3.0检测hHGF转染的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其中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存在表达上调基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周期素、细胞因子相关蛋白、糖脂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等,RT-PCR验证参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几种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STAT1和MAPK1表达明显上调,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存在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物质代谢相关过程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hHGF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通路和MAPK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G2细胞 肝纤维化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降低AFP诊断阈值并联合检测DCP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宇辰 袁国盛 +5 位作者 胡承光 刘俊维 任彦瑜 唐淬蓉 于乐成 杨定华 《肝脏》 2019年第5期507-509,518,共4页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75例和非HCC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血清AFP和DCP浓度,分别绘制AFP、DCP和二者联合检测时的ROC曲线,计算最佳诊...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75例和非HCC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血清AFP和DCP浓度,分别绘制AFP、DCP和二者联合检测时的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阈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AFP及DCP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82;当AFP诊断阈值降为22.6ng/mL时,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88.7%);DCP诊断HCC的最适阈值为39.0mAU/mL,灵敏度为72.0%、特异性为94.3%;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3%、特异性为90.6%。结论DCP对于HC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降低AFP诊断阈值并联合DCP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脱-Γ-羧基凝血酶原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艾灸联合子午流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瑾 廖荣荣 +1 位作者 蔡剑虹 吴秀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子午流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60例CR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其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子午流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60例CR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艾灸联合子午流注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失眠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子午流注治疗有利于改善CRI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失眠 患者 艾灸 子午流注
下载PDF
术前超声造影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风险
16
作者 李孟 曾妮 +9 位作者 周宇辰 辛洪杰 宋杨达 胡承光 孙家润 廖敏君 赖倩微 王莉慧 周元平 戴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期20-25,30,共7页
目的基于术前超声造影(CEUS)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肝细胞癌(HCC)B超引导下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价、验证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行消融术且术前1周内有CEUS和超声(US)检查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训练组91例... 目的基于术前超声造影(CEUS)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肝细胞癌(HCC)B超引导下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价、验证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行消融术且术前1周内有CEUS和超声(US)检查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训练组91例,验证组40例。用MRIcroGL软件对整个肿瘤病灶进行勾画和分割,采用PyRadiomics分别提取CEUS和US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建立临床模型、US组学模型、CEUS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并评价各模型对HCC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特征中,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是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EUS组学模型相较于US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训练组AUC 0.93 vs.0.81、0.93 vs.0.69,验证组AUC 0.74 vs.0.60、0.74 vs.0.67),表现出了更优的预测效能(P<0.05),与联合模型相比(训练组AUC 0.93 vs.0.95,验证组AUC 0.74 vs.0.63)预测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术前CEUS图像特征的组学模型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工具,对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术前评估肿瘤复发风险以优化治疗策略,改善HC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超声造影 消融 复发
下载PDF
掀针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瑾 廖荣荣 +4 位作者 吴秀梅 蔡剑虹 黄波 徐宁君 盛小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掀针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化疗的脾胃虚弱型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掀针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化疗的脾胃虚弱型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和药物止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掀针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干呕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恶心、干呕症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2 h的呕吐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掀针治疗能有效改善CINV症状,特别是化疗用药24 h内的急性CINV,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掀针 肿瘤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神经干细胞的调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嘉俊 蔡恒森 +7 位作者 朱治翰 张桂龙 张艺凡 李榕 刘佳乐 谷晨阳 冯嘉 陈陆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6-832,共7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NSCs)主要通过旁分泌效应来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而不是单纯地替代神经细胞。外泌体是最重要的旁分泌效应介质,可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参与细胞的通讯而发挥功能效应。本文围绕NSCs来源外泌体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NSCs)主要通过旁分泌效应来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而不是单纯地替代神经细胞。外泌体是最重要的旁分泌效应介质,可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参与细胞的通讯而发挥功能效应。本文围绕NSCs来源外泌体对NSCs自身的调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NSCs来源外泌体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外泌体 神经系统疾病 非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放疗方案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胜松 鄢文 +2 位作者 吴小敏 林俞丞 黄彦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20-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放疗方案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照... 目的探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放疗方案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照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ENI组(n=70)与IF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NI组随访1年、3年、5年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I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I组局部复发率为25.71%(18/70),显著低于IFI组的43.54%(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I组远处转移率为22.86%(16/70),与IFI组的29.03%(1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I放疗方案治疗颈胸上段食管癌在疾病控制效果和整体生存获益方面优于IFI放疗方案,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疗 化疗 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 累及野照射
下载PDF
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建强 赵建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70-473,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对照组)40例,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试验组)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55.6%(25/45)vs52.5%(21/40),P>0.05].试验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5/45)vs22.5%(9/40),P=0.042].试验组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6/45)vs17.5%(7/40),P=0.038].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2.2±8.6)vs(128.4±8.4),(41.3±5.8)vs(35.9±3.8),(271.5±49.7)vs(184.5±24.6),(220.2±59.7)vs(170.2±27.6),P值分别为0.036、0.024、0.032、0.026].试验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2和0.048).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病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 手术后并发症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