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5例季节性发热病人登革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志成 马丹娟 +4 位作者 汪安石 李怡 杜倩怡 赵卫 何天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对2014年8月至10月我院接受诊疗的季节性发热症状为主、怀疑登革热人群感染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455例怀疑登革病毒感染病例中,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146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采用RT-QPCR方法对309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 目的对2014年8月至10月我院接受诊疗的季节性发热症状为主、怀疑登革热人群感染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455例怀疑登革病毒感染病例中,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146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采用RT-QPCR方法对309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采用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共76例。结果登革病毒NS1检测阳性率达43.1%,RT-QPCR检测阳性率达44.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重症登革热预警病例8例,登革Ⅱ型病例11例。结论 2014年秋季广州市登革热处于疫情爆发期,重型病例较以往明显增多,同时今年新出现Ⅱ型病例明显增多,需要卫生部门加以注意,协同居民加强蚊媒传播疾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NS1-IgM ELISA RT-QPCR
下载PDF
登革病毒ADE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闫菲菲 熊建英 赵卫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登革病毒致病机理中,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占据重要地位,可能在人体二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引起严重疾病。对近年来重症登革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动物模型、ADE对于病毒进入宿主细... 在登革病毒致病机理中,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占据重要地位,可能在人体二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引起严重疾病。对近年来重症登革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动物模型、ADE对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促进作用以及ADE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ADE)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韦耀 周莹 +3 位作者 王春辉 赵素慧 张其威 万成松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4-95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的方法。方法以编码F1抗原的基因caf1为靶序列,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制备重组质粒作为鼠疫耶尔森菌检测的标准样品;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的方法。方法以编码F1抗原的基因caf1为靶序列,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制备重组质粒作为鼠疫耶尔森菌检测的标准样品;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针对pMT1质粒上的caf1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进行实时FQ-PCR检验,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建立鼠疫耶尔森菌TaqMan探针实时FQ-PCR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质粒pUC57-caf1,引物、探针特异性良好,标准曲线在5.03×102~5.03×107拷贝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1.0。实时FQ-PCR检验最低可检测出5.03×102拷贝数的重组质粒,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0倍。特异性检测试验可选择性检测出鼠疫耶尔森菌,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结果与普通PCR一致。对同一浓度的重组质粒进行15个平行样品的重复性试验,Ct值标准差为0.28。结论建立TaqMan探针实时FQ-PCR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特异的检测鼠疫耶尔森菌,为鼠疫监控、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梭菌atx基因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晖 赵素慧 +2 位作者 韦耀 周莹 万成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型肉毒梭菌atx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以at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制作定量标准曲线,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验证,建立A型肉毒梭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构... 目的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型肉毒梭菌atx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以at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制作定量标准曲线,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验证,建立A型肉毒梭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构建质粒pUC57-△atx,标准曲线在103~107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灵敏度达到22个拷贝数,比普通PCR提高约100倍;能选择性检测A型肉毒梭菌,与其他5种食源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结果与普通PCR一致;重复性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的15个平行样品的变异系数为1.0%。结论 A型肉毒梭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定量地检测A型肉毒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梭菌 TAQMAN探针 atx基因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登革1型病毒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熊建英 张复春 +7 位作者 马丹娟 朱利 张玲 胡凤玉 黎诚耀 钟志成 万成松 赵卫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建立登革1型病毒的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制作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特异性、重复性、再现性和敏感性,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标准曲线... 目的建立登革1型病毒的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制作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特异性、重复性、再现性和敏感性,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410logX+45.10,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Eff=96.5%,灵敏度可达103 copies/mL,此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登革1型病毒检测高度特异,与其他3型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之间并无交叉反应;采用登革病毒种特异引物探针和本研究建立的登革1型病毒型特异引物探针对166份cDNA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均发现126份为阳性,阳性率均为75.9%,Ct值为20.84~36.36,浓度范围为1~1.3×104copy/μL;常规PCR方法检测到其中36份为阳性,阳性率为21.7%。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登革1型病毒,并能实现对病毒滴度的绝对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登革病毒 TAQMAN探针
原文传递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F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纯化
6
作者 周莹 赵素慧 +3 位作者 韦耀 王春晖 张其威 万成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制备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EspF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初步纯化。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HECO157:H7EspF蛋白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及抗原表位,选取1条由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为半抗原,在其C端偶联钥孔血蓝蛋白(KL... 目的制备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EspF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初步纯化。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HECO157:H7EspF蛋白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及抗原表位,选取1条由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为半抗原,在其C端偶联钥孔血蓝蛋白(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免疫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辛酸-硫酸铵法初步纯化抗血清,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结果选择EspF蛋白抗原指数最高的肽段72-TPSRPAPPPPTSGQA-86(0.506)为半抗原,合成抗原多肽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纯度为95.78%,经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为1563.76Mr,与目的多肽分子量一致;加强免疫3次后,EHECO157:H7EspF蛋白的抗血清效价达1:2048000;该血清对EHECO157:H7野生株和espF突变株(△espF)的EspF蛋白均有特异性,并经辛酸-硫酸铵法获得一定纯度的抗体。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强的EHECO157:H7EspF蛋白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O157:H7 EspF蛋白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的细胞毒性比较
7
作者 王春晖 赵素慧 万成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比较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流行菌株的细胞毒性,筛选强毒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菌株的毒力基因E-hlyA、stx2、stx1,Giemsa染色观察细菌的黏附情况,通过测定感染后Vero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 目的比较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流行菌株的细胞毒性,筛选强毒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菌株的毒力基因E-hlyA、stx2、stx1,Giemsa染色观察细菌的黏附情况,通过测定感染后Vero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情况了解细菌的Vero细胞毒性强弱。结果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不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和Vero细胞毒性,其中国际菌株933W/O,中国流行菌株882364、01H112和日本菌株Cua9的Vero细胞毒性较强。结论筛选出的流行菌株强毒株,可用于进一步的细菌感染模型构建和毒力基因致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黏附能力 Vero细胞毒性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登革病毒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及膜结合蛋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闫菲菲 任杨源 +1 位作者 周旋 赵卫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登革病毒结构蛋白与其感染机体的致病机理、宿主免疫机制、治疗用药及疫苗的研制密切相关。本文就登革病毒三种结构蛋白在蛋白结构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结构蛋白 蛋白结构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