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相关的宿主免疫调控与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雪锋 龚泽龙 +2 位作者 伦静娴 李煜彬 曹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7-950,共4页
新生儿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大多数由败血症和脑膜炎引起。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胞外杀菌方式,依靠其独特的网状结构捕获病原体。NET对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均... 新生儿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大多数由败血症和脑膜炎引起。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胞外杀菌方式,依靠其独特的网状结构捕获病原体。NET对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均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新生儿先天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研究将NET解释为导致败血症病程加重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几项研究证明NET在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NSM)进程中可发挥抗感染作用。阐明NE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可为合理应用NET这把双刃剑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NSM)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宿主免疫 盐酸美金刚(MEM) 综述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和胃微生态系统与胃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杰 林倩云 +2 位作者 彭文玲 何肖龙 曹虹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胃上接食管,下通小肠,口、咽、食管和小肠等部位的细菌均可进入胃内。虽然其酸性环境形成了一层有效的保护性屏障,但胃内仍存在数量可观的耐酸细菌,含量接近1×10^3CFU/mL。1982年,Marshall和Warren在人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H... 胃上接食管,下通小肠,口、咽、食管和小肠等部位的细菌均可进入胃内。虽然其酸性环境形成了一层有效的保护性屏障,但胃内仍存在数量可观的耐酸细菌,含量接近1×10^3CFU/mL。1982年,Marshall和Warren在人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H.pylo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微生态系统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和胃 胃黏膜组织 酸性环境 保护性
原文传递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徐仲良 宋豪语 +5 位作者 李佶桐 张嘉仪 刘颖瑶 何肖龙 钟家禹 曹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组),15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组)以及14例非神经系统损伤儿童(对照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应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分离外... 目的探讨普通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组),15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组)以及14例非神经系统损伤儿童(对照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应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分离外周血中BMEC,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计数细胞,分析各组患儿外周血BMEC的含量,并分别分析BMEC计数与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白细胞(WBC)含量的关系。结果成功分离出患儿BMEC,其中重症组BMEC、CRP、WBC含量均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82、5.290、10.631,P<0.01)。BMEC含量与WBC含量呈正相关(r=0.921,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BMEC计数显著高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BMEC计数有望成为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损伤
下载PDF
Vimentin基因敲除HIV-1 gp120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何肖龙 彭亮 +9 位作者 张宝 李莉 吴春华 肖汉森 杨伟军 曾志节 杨枭 龙敏 曹虹 黄胜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构建波形蛋白(VIM)基因敲除和gp120转基因(gp120 Tg)小鼠模型。方法将VIM基因敲除小鼠(VIM-/-)和gp120Tg小鼠杂交(F0代),然后在产生的子代(F1)中,取分组为VIM+/-/gp120Tg的小鼠一公一母杂交,得到基因型分别为VIM+/+、VIM+/-、VIM-/-... 目的构建波形蛋白(VIM)基因敲除和gp120转基因(gp120 Tg)小鼠模型。方法将VIM基因敲除小鼠(VIM-/-)和gp120Tg小鼠杂交(F0代),然后在产生的子代(F1)中,取分组为VIM+/-/gp120Tg的小鼠一公一母杂交,得到基因型分别为VIM+/+、VIM+/-、VIM-/-和VIM+/+/gp120 Tg、VIM+/-/gp120 Tg、VIM-/-/gp120 Tg的6组小鼠。其中VIM+/+、VIM-/-、VIM+/+/gp120Tg和VIM-/-/gp120这4组小鼠互为对照。用PCR法鉴定这上述6组小鼠的基因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VIM和g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4组基因型VIM+/+、VIM-/-、VIM+/+/gp120Tg和VIM-/-/gp120Tg小鼠的PCR结果符合预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IM-/-/gp120Tg小鼠VIM无表达,gp120过表达(P<0.001),符合预期结果。结论成功构建了VIM基因敲除gp120转基因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波形蛋白在gp120神经毒性作用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包膜糖蛋白120 波形蛋白 转基因小鼠 中枢神经损伤
下载PDF
口服微生态制剂对孕妇肠道和阴道大肠杆菌K1和B族链球菌定殖的干预 被引量:6
5
作者 方恋 龚泽龙 +2 位作者 林岱华 黄胜和 曹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89-1996,共8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临床探讨口服益生菌对孕妇微生态环境(阴道和肠道)中Escherichia coli K1和B族链球菌(GBS)定殖率的影响以预防新生儿血流播散性细菌性脑膜炎。【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7年期间在广东省范围门诊就诊的2539例妊娠健... 【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临床探讨口服益生菌对孕妇微生态环境(阴道和肠道)中Escherichia coli K1和B族链球菌(GBS)定殖率的影响以预防新生儿血流播散性细菌性脑膜炎。【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7年期间在广东省范围门诊就诊的2539例妊娠健康孕妇的阴道、直肠分泌物。选择符合要求的32孕周孕妇47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益生菌组22例,对照组25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孕妇体内服药前、后的微生态环境中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然后选择50例GBS筛查阳性的35孕周孕妇,随机分成益生菌组和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分组孕妇体内微生态环境中GBS定量变化。同时使用荧光PCR筛查对临床收集的2539例孕晚期(35周)孕妇生殖道、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GBS检测并计算携带率。【结果】研究前对不同组别孕妇的基本资料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差别、经产妇比例和受教育水平3个方面比较均无差异(P>0.05),证明不同组间孕妇具有可比性。然后观察上述不同组别的孕妇服用益生菌体内微生态状况,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用益生菌组在服药前后,阴道和直肠分泌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F=32.866,P<0.001),孕妇服用益生菌后E. coli K1的数量显著低于服用益生菌前(P<0.05),且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F=41.546,P<0.001);同时检查服益生菌组孕妇体内GBS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服用益生菌前后GBS的定殖数量有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最后我们用荧光定量PCR筛查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其GBS携带率为8.07%。【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本文筛查的广东省孕晚期孕妇的B族链球菌平均携带率为8.07%,GBS可能是新生儿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口服益生菌疗法可能通过抑制E. coli K1在孕妇肠道和生殖道的定殖以预防血流播散性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大肠杆菌K1 B族链球菌 定殖 新生儿脑膜
原文传递
后生元(postbiotics):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疾病进程的新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杰 何肖龙 曹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8-1949,共12页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并伴有肠道屏障功能的缺失和菌群移位,是引发肝硬化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尽管益生菌能在多个层面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但其在肝硬化肠道菌群紊乱中的疗效并不明确。现在的...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并伴有肠道屏障功能的缺失和菌群移位,是引发肝硬化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尽管益生菌能在多个层面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但其在肝硬化肠道菌群紊乱中的疗效并不明确。现在的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的组分或代谢产物有着与益生活菌类似的益生功效,包括稳定肠道菌群、加强肠上皮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黏膜免疫反应等,其重要的优点是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可能是未来调节肝硬化肠道菌群及疾病进程的新方向。本文主要总结了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对于肝硬化并发症及疾病进程的影响,探讨了益生菌的作用及局限性,并重点讨论后生元在调控肝硬化肠道菌群及疾病进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后生元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肠毒素脆弱拟杆菌感染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赖雪莹 彭文玲 +2 位作者 高杰 张耀元 曹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4-1148,共5页
大肠癌是世界第大三高发癌症,因结肠癌死亡的患者每年可达60万。大肠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饮食、炎症、生活方式和肠道菌群构成等。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一的癌症与宿主微生物感染相关,最为熟知的就是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HBV/HCV与肝... 大肠癌是世界第大三高发癌症,因结肠癌死亡的患者每年可达60万。大肠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饮食、炎症、生活方式和肠道菌群构成等。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一的癌症与宿主微生物感染相关,最为熟知的就是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HBV/HCV与肝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表明脆弱拟杆菌也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然而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肠癌与脆弱拟杆菌关系研究的进展,以期为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脆弱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毒素 结肠炎 综述
原文传递
SBi4211阻断HIV-1 gp41促进新生隐球菌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魏轶 彭亮 +6 位作者 李莉 何肖龙 吴学东 曾志节 杨伟军 曹虹 黄胜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6-1501,共6页
【背景】目前艾滋病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共病因素导致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S100B抑制剂SBi4211对HIV-1 gp41促进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黏附实验分析SBi4211是否能阻断... 【背景】目前艾滋病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共病因素导致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S100B抑制剂SBi4211对HIV-1 gp41促进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黏附实验分析SBi4211是否能阻断HIV-1 gp41诱导下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免疫印迹方法进一步检测在此过程中SBi4211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新生隐球菌透明质酸受体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SBi4211可显著抑制HIV-1gp41对新生隐球菌黏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强作用,且呈时间、剂量效应(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Bi4211可抑制新生隐球菌和/或HIV-1 gp41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新生隐球菌透明质酸受体CD44的表达。【结论】SBi4211可通过下调受体CD44来阻断HIV-1 gp41对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强效应,这为了解HIV-1与新生隐球菌共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S100B抑制剂 HIV-1 GP41 CD44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