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帅春 封志纯 +2 位作者 汪灏 叶秀桢 张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致CRBSI的发生率为6.36/1000导管日(32/5028);检出病原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46.9%(15/32),革兰阴性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也较常见;检出的细菌均为耐药菌,真菌尚未见耐药。胎龄〈28周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胎龄28~32周及≥32周的早产儿(27.9%对9.9%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体质量〈1000 g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1000 g者(19.2%对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长〈20 d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低于20~30 d和≥30 d者(2%对20.9%和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极低体质量儿留置PICC时引起CRBSI的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致病菌大多为耐药菌。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和PICC管留置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菌血症 感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某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 被引量:8
2
作者 曾淑娟 赵文利 +2 位作者 丘惠娴 杨皓 封志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28-27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新生儿科病房组建的4年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部位、院内...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新生儿科病房组建的4年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部位、院内感染时间、院内感染预后等,对比病房改建及使用新技术(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前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特点及分析原因。结果第一阶段院内感染率为2.06%,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48.7%);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率为0.75%,以血流感染为主(26.2%)。实行INSURE技术后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8.8%下降至2.9%。结论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相应院内感染防治策略,分区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小丑样颜色改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磊 王自珍 +2 位作者 杨常栓 董建英 孔祥永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丑样颜色改变(harlequin color change,HC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H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儿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重症窒息,给予辅助通气、营养支持、抗感...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丑样颜色改变(harlequin color change,HC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H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儿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重症窒息,给予辅助通气、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出生后第3天至第6天,共出现特异性皮肤颜色变化13次,诊断为HCC,未做特殊治疗。结论 HCC是一种突发的良性、自限性皮肤颜色改变,最常见于新生儿,主要见于早产儿与低体重儿,表现为全身或身体的特定部位皮肤颜色改变,针对HCC无需给予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样颜色改变 新生儿 早产儿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促进空肠上皮细胞株IEC-6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婧 孔祥永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6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牛乳铁蛋白对大鼠空肠上皮细胞株IEC-6的细胞活性、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IEC-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牛乳铁蛋白对IEC-6细胞的活性,Brdu标记检测牛乳铁蛋白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牛乳铁... 目的探讨牛乳铁蛋白对大鼠空肠上皮细胞株IEC-6的细胞活性、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IEC-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牛乳铁蛋白对IEC-6细胞的活性,Brdu标记检测牛乳铁蛋白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牛乳铁蛋白促进IEC-6细胞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效应,牛乳铁蛋白处理浓度为100μg/ml时,IEC-6细胞活性显著上调(P<0.05)。牛乳铁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IEC-6细胞增殖,牛乳铁蛋白在100μg/ml时细胞Brdu增殖活性发生显著性上调(P<0.05),在200μg/ml牛乳铁蛋白处理浓度时增殖能力达到顶峰。牛乳铁蛋白可通过调控IEC-6的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化。结论牛乳铁蛋白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化,从而促进大鼠空肠上皮细胞株IEC-6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空肠上皮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常晓丹 李丽华 张宝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30-33,共4页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的、主动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重塑,因此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7
6
作者 任艳丽 孔祥永 +4 位作者 杜志方 封志纯 黄俊谨 陈佳 张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9例胎龄〈32周BPD 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前瞻性研究。59例早产儿中包括轻度BPD 37例,中/重度BPD 22例,比较不同程度BPD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9例胎龄〈32周BPD 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前瞻性研究。59例早产儿中包括轻度BPD 37例,中/重度BPD 22例,比较不同程度BPD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中/重度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氧疗、抗生素、静脉营养等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轻度BPD组(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红细胞输注次数高于轻度BPD组(P〈0.05)。轻度BPD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Ⅰ级(生后1 d)、肺透亮度减低(生后4-10 d、生后28 d及以上)等X线改变比例较中/重度BPD组高(P〈0.05);中/重度BPD组BPD Ⅲ期改变(生后4-10 d)、BPD Ⅳ期改变(生后28 d及以上)等比例较轻度BPD组高(P〈0.05)。结论呼吸机、氧疗、抗生素等应用时间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与BPD严重程度相关。BPD程度越重的患儿,静脉营养时间越长,输注红细胞次数越多, BPD影像学改变更典型。BPD影像学检查对BP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胸部X线检查 胸部CT扫描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极低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帅春 封志纯 +4 位作者 陈运彬 汪灏 叶秀桢 杨杰 林倩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1期1706-1708,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极低体重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措施(CLB)管理的极低体重儿162例作为干预组,另...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极低体重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措施(CLB)管理的极低体重儿162例作为干预组,另选取2012年1-12月在该院NICU留置PICC未实施CLB管理的极低体重儿1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率为4.34/1 000导管日,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6,P=0.029)。结论:对留置PICC的极低体重儿,执行CLB管理可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利于CRBS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集束化干预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原文传递
CD44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蔡慧云 封志纯 黄柳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中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母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CD44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分级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CD44在肝母细胞瘤组中表达率(66.7%),明显高于正... 目的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中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母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CD44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分级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CD44在肝母细胞瘤组中表达率(66.7%),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5);CD44表达率在肝母细胞瘤Ⅲ期和Ⅳ期(83.3%)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 CD44在儿童肝母细胞瘤发生、进展及预后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抗原 CD44 儿童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普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梅 王爱华 封志纯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普通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普外科病房74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利...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普通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普外科病房74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149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利用SPSSl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普外科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3.33%)、血液(15。15%)和腹腔(13.13%)。1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9株(73.15%),革兰阳性球菌20株(13.42%),真菌20株(13.42%);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位居前3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85%),大肠埃希菌(17.45%),铜绿假单胞菌(14.09%)。革兰阳性球菌中,依次为D群屎肠球菌(5.37%)、人葡萄球菌(3.36%)和表皮葡萄球菌(1.34%)。分析了2304例普外科手术病例,术后肺部感染率1.82%,手术部位感染率2.39%;与全院患者肺部感染率3.12%,手术部位感染率7.9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1.95,,=93.33,P〈0.01)。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1.52%,大肠埃希菌42.42%,铜绿假单咆菌24.24%(耐药率在71.3%~100%)。结论普通外科临床病原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加强普外科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对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降低和治疗外科感染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细菌感染 抗药性
原文传递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艳丽 孔祥永 +1 位作者 杜志方 封志纯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目的 探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极早产病房胎龄<32周,出生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出生28 ... 目的 探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极早产病房胎龄<32周,出生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出生28 d以上的早产儿进行研究.按是否确诊BPD分为2组(BPD组、非BPD组),比较2组间孕母情况、新生儿基本情况及疾病和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39;s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1.共纳入对象298例.其中男180例,女118例;胎龄25.6 ~31.9(29.9±1.4)周;出生体质量740~2 300(1 428.3±289.0)g,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75例.确诊BPD 69例(轻度43例,中度10例,重度16例),BPD发生率为23.2%.2.BPD的发生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28周、28~ 30周、≥30~32周BPD发病率分别为70.4%、41.9%和6.2%;出生体质量<1 000 g、1 000~1 500 g、≥1 500~1 800 gBPD发病率分别为78.9%、29.5%和8.8%.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得出胎龄(OR=4.52)、出生体质量(OR =3.38)、性别(OR=3.04)、巨细胞病毒感染(OR=55.27)、气管插管通气天数≥7 d(OR=3.22)、最高吸入氧体积分数≥400 mL/L(OR =4.14)、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OR =7.30)、出生14 d内输注红细胞(OR=3.51)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出生体质量(P=0.015)、气管插管通气时间(P=0.003)、吸氧时间(P=0.000)、是否手术治疗关闭PDA(P=0.017)与BPD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早产儿BPD为多因素疾病,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BP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婴儿 新生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淑娟 赵文利 +4 位作者 周伟勤 臧莉莉 池婧涵 赵智慧 封志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941-5944,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核心期刊"中1990~2014年3月发表的文献... 目的:了解我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核心期刊"中1990~2014年3月发表的文献及检索Pub Med(1966~2014年3月)中的文献,选择报告了我国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率的无对照观察性研究,摘录有关信息,使用R3.0.3中Meta分析包对各资料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中国新生儿可疑血流感染行加权合并的血培养阳性率为14%(95%CI:10%~19%)。结论:我国可疑血流感染行血培养阳性率不高,需进一步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等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血培养 阳性率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娜 王瑞娟 封志纯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响出生胎龄28~32周的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胎龄28~32周... 目的 探讨影响出生胎龄28~32周的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胎龄28~32周、Bell分期≥Ⅱ期的NEC患儿46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29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统计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产期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组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和发病日龄和围产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降低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C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的血培养检测发现,预后不良组NEC患儿中血培养阳性者6例,而治愈组无血培养阳性者.2组发病前1周接受输血[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41.4%(12/29)和11/17]和口服布洛芬[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6.9%(2/29)和5/17]等治疗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愈组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比例为69.0%(20/29),多于预后不良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8,P=0.009).治愈组29例中,14例接受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组17例中,1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均死亡.治愈组接受2次及以上手术治疗者1例(占3.4%),少于预后不良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7).治愈组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者多于预后不良组[分别为51.7% (15/29)与3/17,x2=5.225,P=0.022].治愈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败血症[44.8%(13/29)与15/17,x2=8.478]、动脉导管未闭[17.2%(5/29)与9/17,x2=6.451;P值均<0.05]、消化道穿孔[3.4%(1/29)与6/17]、多系统器官衰竭[0.0% (0/29)与5/1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0.0%(0/29)与3/17]和感染性休克[3.4%(1/29)与6/17]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发病前服用肠道微生物制剂、起病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是改善极早产NEC患儿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消化道穿孔、多系统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婴儿 早产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预后
原文传递
抗炎或促炎细胞因子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娜 王瑞娟 封志纯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NEC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严重影响存活患儿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儿科学的发展以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NEC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严重影响存活患儿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儿科学的发展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的建立,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NEC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促炎细胞因子 发病过程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抗炎 胃肠道疾病 新生儿期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蛋白 Cexon Ⅱ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晓媛 韩笑 +3 位作者 王琪 闫燕 陈长春 尹晓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编码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exon1I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 目的探讨编码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exon1I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采用观察表收集临床资料;另选取90例汉族其他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方面与NRDS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在临床确诊后静脉采血1mL,用DNA试剂盒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后用ABI3730XL全自动DNA测序仪进行双向测序,采用Chromas软件和VectorNTIAdvanc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GenBank的正常SP—C序列进行对比判读。结果SP—C基因exonⅡ在NRDS组存在C.115G〉T和e.139G〉C2种杂合错义突变,均属于错义突变;NRDS组c.115G〉T突变的GT基因型频率(0.078)高于对照组(0)(X2=7.283,P〈0.05)。具有C.115G〉T基因突变的NRDS患者,胸片示NRDSⅢ~Ⅳ级改变数较多,患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c.139G〉C突变(GC)基因型频率为0.067。NRDS组GC基因型频率(0.067)高于对照组(0)(X2=6.207,P〈0.05)。NRDS组64例剖宫产患儿中,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9.276,P〈0.01),55例患儿需要3~4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5.343,P〈0.05)。结论中国汉族呼吸窘迫综合征群体SP—C基因exonⅡ发现C.115G〉T、C.139G〉C2种前人未发现的基因突变;C.115G〉T基因突变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并增加了该病的严重性,且增加了该病死亡风险;C.139G〉C基因突变仅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联,并未增加该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突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无乳链球菌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淑娟 赵文利 +3 位作者 王辉 丘惠娴 唐细生 封志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4期6028-6030,共3页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型方法及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无乳链球菌分型特点。方法根据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 Compact中使用的细菌鉴定卡可溯源性特点,从2012-2014年保存的15份鉴定为无乳链球菌的GP卡琼脂液中提取细菌进行...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型方法及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无乳链球菌分型特点。方法根据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 Compact中使用的细菌鉴定卡可溯源性特点,从2012-2014年保存的15份鉴定为无乳链球菌的GP卡琼脂液中提取细菌进行培养、纯化,使用Foregene DE-05311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使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有15份来源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的菌株标本,所有标本扩增及测序成功。测序结果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无乳链球菌感染血清分型为Ⅰa型2例(13.3%),Ⅰb型4例(26.7%),Ⅲ型8例(53.3%),Ⅷ型1例(6.7%)。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乳链球菌分型主要为Ⅲ、Ⅰb、Ⅰ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新生儿 败血症 血清分型
原文传递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与B型脑钠肽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敏 封志纯 陈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主要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与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水肿/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等多种合并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判断导管闭合或开放的金标准,但很难完全反映PDA的...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主要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与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水肿/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等多种合并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判断导管闭合或开放的金标准,但很难完全反映PD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年来,2种生物标志物即B型脑钠肽(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被发现能反映动脉导管水平分流程度,预测导管的进展,指导药物治疗,确定需要手术干预的时机.现简要综述了早产儿PDA与BNP、NT-proBNP关联的有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B型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