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 被引量:8
1
作者 曾淑娟 赵文利 +2 位作者 丘惠娴 杨皓 封志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28-27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新生儿科病房组建的4年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部位、院内...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新生儿科病房组建的4年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部位、院内感染时间、院内感染预后等,对比病房改建及使用新技术(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前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特点及分析原因。结果第一阶段院内感染率为2.06%,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48.7%);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率为0.75%,以血流感染为主(26.2%)。实行INSURE技术后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8.8%下降至2.9%。结论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相应院内感染防治策略,分区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 Cexon Ⅱ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晓媛 韩笑 +3 位作者 王琪 闫燕 陈长春 尹晓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编码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exon1I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 目的探讨编码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exon1I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采用观察表收集临床资料;另选取90例汉族其他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方面与NRDS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在临床确诊后静脉采血1mL,用DNA试剂盒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后用ABI3730XL全自动DNA测序仪进行双向测序,采用Chromas软件和VectorNTIAdvanc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GenBank的正常SP—C序列进行对比判读。结果SP—C基因exonⅡ在NRDS组存在C.115G〉T和e.139G〉C2种杂合错义突变,均属于错义突变;NRDS组c.115G〉T突变的GT基因型频率(0.078)高于对照组(0)(X2=7.283,P〈0.05)。具有C.115G〉T基因突变的NRDS患者,胸片示NRDSⅢ~Ⅳ级改变数较多,患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c.139G〉C突变(GC)基因型频率为0.067。NRDS组GC基因型频率(0.067)高于对照组(0)(X2=6.207,P〈0.05)。NRDS组64例剖宫产患儿中,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9.276,P〈0.01),55例患儿需要3~4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5.343,P〈0.05)。结论中国汉族呼吸窘迫综合征群体SP—C基因exonⅡ发现C.115G〉T、C.139G〉C2种前人未发现的基因突变;C.115G〉T基因突变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并增加了该病的严重性,且增加了该病死亡风险;C.139G〉C基因突变仅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联,并未增加该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突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常晓丹 李丽华 张宝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30-33,共4页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的、主动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重塑,因此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