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和糖尿病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创面修复效果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冬蕴 谷城威 +3 位作者 张振中 沈涛 付小兵 吴旭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1期13-17,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和糖尿病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糖尿病慢性创面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1个月、腹腔注射40 mg/kg 链脲佐菌素连续3 d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取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股骨... 目的:探讨正常和糖尿病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糖尿病慢性创面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1个月、腹腔注射40 mg/kg 链脲佐菌素连续3 d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取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 MSCs,体外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脂、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抗凋亡能力。16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 MSCs治疗组和糖尿病MSCs治疗组(n=8),背部制作直径8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创周皮下注射2×106个正常和糖尿病小鼠来源MSCs,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相同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尿病小鼠来源的MSCs较正常小鼠来源的 MSCs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差且出现生长抑制的时间早,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弱,抗凋亡能力下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29和CD105阳性表达下降。正常MSCs显示出更好地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效应,尤其是在伤后7~14 d。结论:糖尿病自体的MSCs治疗能力下降,不是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最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创面 修复 生物学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