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伟洪 向先俊 +2 位作者 胡小红 刘鹏程 李彦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20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13例(65%),定性诊断正确18例(90%)。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20例,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12例(60%)。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上差异值分别为P<0.01、P=0.038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19/20)。结论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明显,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而定位准确率低。钡餐造影明确间质瘤与肠管关系;定位诊断优势明显。CT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血液病患儿透视导引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学研究
2
作者 庞桦进 陈勇 +2 位作者 何晓峰 李彦豪 叶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透视导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SVC)提高置管成功率,更好地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83例1~16岁明确诊断为血液病患儿行透视下SVC术。观察置管成功率、穿刺针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通过透视导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SVC)提高置管成功率,更好地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83例1~16岁明确诊断为血液病患儿行透视下SVC术。观察置管成功率、穿刺针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3例患儿透视下SVC术均成功(100%)。穿刺<3针成功151例(82.5%),4~6针成功25例,7~10针成功7例,全部导管头端均成功置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手术时间5~25 min,平均(10.38±4.04)min。透视时间16~607 s,平均(65.46±55.86)s。术中穿刺动脉2次(2例)。平均随访35 d,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例,未发生局部穿刺点血肿、血气胸、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血液病患儿透视导引SVC术置管成功率高,穿刺针数较少,导管头端置放位满意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透视导引 血液病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血管穿刺
下载PDF
卵巢动脉供血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岩 庞桦进 +4 位作者 王江云 梅雀林 郝珂楠 肖利军 何晓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卵巢动脉供血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根据术中卵巢动脉有无参与子宫血供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7例,B组34例... 目的研究卵巢动脉供血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根据术中卵巢动脉有无参与子宫血供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7例,B组34例,两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5.71%(6/7)和88.24%(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3)。术后除B组中1例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外,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巢动脉供血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子宫动脉 卵巢动脉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5年肝功能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缪洪飞 陈勇 +2 位作者 赵剑波 曾庆乐 李彦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患者5年肝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因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腔积液、临床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76例患者资料,均行TIPS进行治疗,随访患者术后1、6、12、24、36、48、60个月...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患者5年肝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因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腔积液、临床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76例患者资料,均行TIPS进行治疗,随访患者术后1、6、12、24、36、48、60个月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并按照Child-Pugh分数、支架门静脉位置、支架直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2~132个月,平均(72.3±16.4)个月。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37.12±7.61)cmH2O降至术后(22.23±6.95)cmH2O(t=12.72,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6、12个月Child-Pugh A级患者Child-Pugh评分增高(P均〈0.05),而Child-Pugh B级患者评分下降(P均〈0.05)。Child-Pugh C级患者术后第6个月评分下降(P〈0.05)。与支架位于门静脉右支者相比,位于左支者术后1、6、12、24个月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与支架直径≥8mm者相比,直径〈8mm者术后1、6个月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结论 TIPS对远期肝功能无明显影响。TIPS对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前期肝功能有益处,但无法改善Child-Pugh A级患者肝功能。支架直径及支架位置是影响术后前期肝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分层 长期肝功能
下载PDF
建立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早期识别TACE抵抗肝细胞癌 被引量:3
5
作者 章娜 植彪 +3 位作者 何晓峰 赵玮 向军英 牛翔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预测TACE抵抗HCC的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价其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中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的差异;并以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价值。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肿瘤最大径、边界及病灶数目是影响HCC患者中位OS的独立因素。列线图模型判断的训练集及验证集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校准度良好,可使患者净获益。结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早期判别TACE抵抗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列线图
下载PDF
介入法抽吸出深部软组织内水银存留一例
6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1 位作者 赵剑波 朱桥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1,共1页
患儿男,1岁。于10d前使用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不慎将体温计打碎.并刺入左腋窝部软组织。外院摄X线片,并行手术清创缝合,但未能清除存留在软组织内的水银。到我院就诊时体检:左腋下可见一长约1cm清创缝合切口,余未见异常。测量尿... 患儿男,1岁。于10d前使用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不慎将体温计打碎.并刺入左腋窝部软组织。外院摄X线片,并行手术清创缝合,但未能清除存留在软组织内的水银。到我院就诊时体检:左腋下可见一长约1cm清创缝合切口,余未见异常。测量尿液中汞含量为115nmol/L(正常值为50nmol/L)。考虑异物为液态水银,可能对患者乍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即行介入法水银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内 介入法 水银 玻璃体温计 深部 抽吸 清创缝合 缝合切口
原文传递
经皮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咽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然 梅雀林 +4 位作者 黄振 杨旸 王春岩 郝珂楠 何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7-508,共2页
咽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 pharyngeal low flow venous malformations,PLFVM),由于其位置深在,邻近解剖结构复杂,经口腔入路的治疗操作易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因此, PLFVM是临床医师治疗上的难点。笔者总结7例... 咽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 pharyngeal low flow venous malformations,PLFVM),由于其位置深在,邻近解剖结构复杂,经口腔入路的治疗操作易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因此, PLFVM是临床医师治疗上的难点。笔者总结7例PLFVM患者行经皮泡沫硬化治疗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治疗 静脉畸形 回流型 硬化疗法 咽部 泡沫 安全性 疗效
原文传递
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志鹏 赵剑波 陈斯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连续105例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TIPS分流道患者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评价TIPS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连续105例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TIPS分流道患者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评价TIPS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分流道。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分别为(22.33±6.4)mmHg、(9.78±4.9)mmHg,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7~15.6(13.09±1.4)个月。术后总胆红素及凝血时间较术前升高,术后1、3、6、12个月总胆红素及凝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12个月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100%、99.05%、99.05%、99.05%,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4.2%、29.5%、19.1%、14.3%,症状复发率均为0。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再狭窄率低,肝功能影响小,严重肝性脑病发生率低,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治疗效果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Viatorr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CTA在中晚期宫颈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伟洪 梁珊瑚 +3 位作者 向先俊 刘鹏程 夏红 李彦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分析CTA在中晚期宫颈癌经动脉导管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采集的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46岁)的数据;研究对象按纳入时间顺序分成三组,对应每组的患者分别为20、20、10例。第1组的... 目的分析CTA在中晚期宫颈癌经动脉导管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采集的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46岁)的数据;研究对象按纳入时间顺序分成三组,对应每组的患者分别为20、20、10例。第1组的患者直接行DSA寻找明确靶血管后行TACE治疗;第2组在CTA协助下,配合DSA确定靶血管后行TACE治疗;第3组尽可能不做DSA,依靠透视和CTA判断靶血管再行TACE治疗。所有患者均在TACE前进行了CTA检查,两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分析CTA得出统一结果。衡量三组患者TA-CE治疗效率;研究对比参数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患者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等;对参数进行t检验。结果经CTA和DSA判断46例患者的靶动脉为双侧子宫动脉,并进行了常规经双侧子宫动脉TACE治疗(第1、2、3组研究对象对应的病例数分别是20、16和10例)。4例患者CTA图像双侧子宫动脉显示不清,术中DSA显示子宫动脉细小,导管进入困难,后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研究患者共100支子宫动脉中有92支(92%)在CTA中清晰显示。第2、3组对比第1组患者,在CTA帮助下并且少用DSA可使经双侧子宫动脉TACE手术时间缩短,从90.2min缩短到50.5 min(P=0.036),术中透视时间从28.3 min缩短到17.5 min(P=0.032),剂量面积乘积从109.5Gy.cm2降低到24.5 Gy.cm2(P<0.001),对比剂用量从100.4 ml降至25.0 ml(P<0.001)。结论 CTA在中晚期宫颈癌TACE术中运用有助于识别靶动脉,提高TACE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宫颈癌 动脉导管内化疗栓塞 子宫动脉
原文传递
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后经皮穿刺肝癌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弥散方式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缪洪飞 陈勇 +2 位作者 叶鹏 曾庆乐 赵剑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透视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CALE)弥散方式的影像表现。方法临床诊断为块状型肝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为TACE术后病灶内已有碘油乳剂存积者。本次行经皮穿刺瘤内注...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透视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CALE)弥散方式的影像表现。方法临床诊断为块状型肝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为TACE术后病灶内已有碘油乳剂存积者。本次行经皮穿刺瘤内注入CALE治疗的术前常规CT和动脉造影显示靶区为少血供或不能找到供血动脉,且透视下能明确病灶位置。透视下完成经皮穿刺到靶区后注入CALE,并观察CALE弥散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患者共经皮穿刺瘤内注药180例次,技术成功率为100%。乳剂在靶区内弥散方式影像表现有蛋壳状54例次(30%),平均注药量(12±1.34)ml;团或片状24例次(13.3%),平均注入药量(9.17±1.39)ml;细密网格状90例次(50%),其中经动脉血管网弥散4例次(2.2%),平均注入药量(20.49±1.85)ml;油珠状12例次(6.7%),平均注入药量(7.86±0.74)ml,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9,P<0.05)。混合型16例(8.9%),均出现在团或片状患者和细密网格状患者中。靶区外弥散发生率达97.8%,主要为瘤周正常组织和管道系统。结论透视下经皮瘤内注入CALE影像表现有特征性,表现为蛋壳样、团或片状、细密网格状和油珠状等,并以细密网格状弥散者瘤内注入CALE的量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型肝癌 碘油化疗乳剂 弥散方式 影像表现
原文传递
膨体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作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志鹏 陈斯良 +4 位作者 王江云 刘芳 谭卿 彭崎峰 赵剑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2-678,共7页
目的比较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作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7月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在南方医科... 目的比较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作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7月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TIPS治疗(ePTFE覆膜支架)或首次接受胃镜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肝功能变化、腹水缓解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次数及费用、生存时间,以及TIPS组支架通畅情况。对数据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TIPS组74例,药物联合胃镜组66例,随访12~16(14.57±0.79)个月。术后1年,TIPS组腹水缓解率为57.1%(32/56),高于药物联合胃镜组的0(χ2=36.73,P<0.01)。术后1、3、6、12个月,TIPS组患者肝性脑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2.4%(24/74)、37.8%(28/74)、40.5%(30/74)、40.5%(30/74),药物联合胃镜组患者肝性脑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2/66)、3.0%(2/66)、3.0%(2/66)、6.1%(4/66);Kaplan-Meier分析显示,TIPS组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高于药物联合胃镜组(χ2=11.29,P<0.01)。术后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TIPS组重度肝性脑病(Ⅲ至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2.7%(2/74)、0、0、0,药物联合胃镜组重度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为0,两组重度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和药物联合胃镜组术后12个月再发出血率分别为0和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TIPS组住院次数为(1.45±0.80)次,少于药物联合胃镜组的(3.24±1.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2,P<0.01)。结论在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方面,TIPS(ePTFE覆膜支架)治疗具有再出血率低、腹水缓解率高、住院次数少等优点;TIPS治疗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药物联合胃镜的高,但TIPS并不增加重度肝性脑病发生率。TIPS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的术后1年生存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胃镜治疗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采用房间隔封堵器经静脉端栓塞高流量特发性肾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茂 曾庆乐 +5 位作者 叶鹏 缪洪飞 邓黎严琰 刘文亚 罗永竞 陈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笔者报道1例应用房间隔封堵器,经静脉端治疗高流量特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方法。通过肾静脉途径成功将1枚直径为26mm的房间隔封堵器放置在瘘口的静脉端,然后在封堵器的近心端置放3枚直径为16mm的血管塞和1枚直径14mm长度40cm可控弹簧圈,进... 笔者报道1例应用房间隔封堵器,经静脉端治疗高流量特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方法。通过肾静脉途径成功将1枚直径为26mm的房间隔封堵器放置在瘘口的静脉端,然后在封堵器的近心端置放3枚直径为16mm的血管塞和1枚直径14mm长度40cm可控弹簧圈,进一步行致密栓塞。术后肾动脉造影示肾动脉血流通畅,原动静脉瘘血流停滞,分流现象消失。术后84d复查肾动脉CTA示封堵器位置良好、肾动脉通畅、肾灌注良好,原动静脉瘘消失。随访2年,未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静脉瘘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臭氧治疗在临床医疗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珂楠 李新玲 何晓峰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臭氧是由3个氧分子构成的极不稳定的气体,其较氧气易溶于水.臭氧应用于医学初始于20世纪初,最开始在一战期间为伤员治疗坏疽,战争结束后臭氧陆续被应用于创面消毒、促进创面愈合、肝炎、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 臭氧是由3个氧分子构成的极不稳定的气体,其较氧气易溶于水.臭氧应用于医学初始于20世纪初,最开始在一战期间为伤员治疗坏疽,战争结束后臭氧陆续被应用于创面消毒、促进创面愈合、肝炎、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臭氧治疗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治疗方式,因其安全、便捷、廉价等优点正逐渐被人们接受[1],极少有并发症方面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临床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促进创面愈合 分子构成 创面消毒 治疗方式 关节炎
原文传递
处理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预开窗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双肾动脉闭塞一例
14
作者 徐承澍 叶鹏 +2 位作者 陈勇 曾庆乐 缪鸿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5-606,共2页
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 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支架。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肌酐和尿量正常。本病例表明,对于预开窗支架EVAR后双肾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行碎栓、溶栓治疗和再次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