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间盘。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椎旁肌肉相关数据。结果(1)A组顶椎节段多裂肌(MF)面积比凸侧大于凹侧,MF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2)腰大肌(PS)面积比凸侧小于凹侧,PS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3)A、B、C 3组在顶椎上一个及下一个椎间盘平面与顶椎椎间盘平面有相似的结果。结论退行性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退变程度不同,凹侧大于凸侧,退变节段主要发生于顶椎上、下各一节段。且肌肉退变主要以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为主。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三低"(低比重、低浓度、低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观察麻醉对心脏氧耗二联指数(rate-pressuve product,RPP)、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g...目的探讨应用"三低"(低比重、低浓度、低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观察麻醉对心脏氧耗二联指数(rate-pressuve product,RPP)、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80岁、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分为两组,布比组35例,罗哌组10例,全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配药:布比组0.25%盐酸布比卡因,罗哌组0.25%盐酸罗哌卡因,观察两组的镇痛及肌松效果和RPP、SpO2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前30 min、麻醉前及麻醉后30 min RPP、SpO2值。结果两组麻醉镇痛效果良好,但罗哌组有5例肌松效果不良;两组麻醉后30 min RPP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Sp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增加心脏氧耗,且SpO2升高、是否相应增加氧供有待探讨;麻醉效果以使用轻比重低浓度的布比卡因效果更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用于青少年肘内翻畸形肱骨外侧楔形截骨矫形术前设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6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青少年患者临床资料,...目的探讨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用于青少年肘内翻畸形肱骨外侧楔形截骨矫形术前设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6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青少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PACS测量健侧提携角、患侧内翻角,计算截骨角度以及长度,并指导术中操作。男10例,女6例;年龄10~17岁,平均11.4岁。病程2~10年,平均5.6年。术前X线片示肱骨髁上骨折均已愈合,其中9例伴内旋畸形;患侧内翻角为19.5°~33.5°。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肘内翻畸形矫正情况;采用Mayo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测量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术中实际截骨角度及长度与术前设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4.5 d。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截骨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2.5个月。截骨愈合后于8~1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平均12.0个月。X线片测量示术后1 d患侧提携角恢复至(10.3±2.0)°,与术前健侧(10.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637);术后1年患侧提携角为(9.8±2.6)°,与同期健侧(10.4±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9,P=0.438)。术后1年,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达屈(131.6±8.4)°、伸(6.4±2.6)°,健侧肘关节分别为(134.2±6.3)°、(5.9±2.2)°,健患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262;t=0.587,P=0.561);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结论青少年肘内翻畸形外侧楔形截骨矫形术前采用PACS设计截骨角度及长度,能指导手术操作,使截骨更精确、简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间盘。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椎旁肌肉相关数据。结果(1)A组顶椎节段多裂肌(MF)面积比凸侧大于凹侧,MF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2)腰大肌(PS)面积比凸侧小于凹侧,PS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3)A、B、C 3组在顶椎上一个及下一个椎间盘平面与顶椎椎间盘平面有相似的结果。结论退行性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退变程度不同,凹侧大于凸侧,退变节段主要发生于顶椎上、下各一节段。且肌肉退变主要以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为主。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三低"(低比重、低浓度、低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观察麻醉对心脏氧耗二联指数(rate-pressuve product,RPP)、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80岁、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分为两组,布比组35例,罗哌组10例,全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配药:布比组0.25%盐酸布比卡因,罗哌组0.25%盐酸罗哌卡因,观察两组的镇痛及肌松效果和RPP、SpO2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前30 min、麻醉前及麻醉后30 min RPP、SpO2值。结果两组麻醉镇痛效果良好,但罗哌组有5例肌松效果不良;两组麻醉后30 min RPP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Sp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增加心脏氧耗,且SpO2升高、是否相应增加氧供有待探讨;麻醉效果以使用轻比重低浓度的布比卡因效果更佳。
文摘目的探讨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用于青少年肘内翻畸形肱骨外侧楔形截骨矫形术前设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6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青少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PACS测量健侧提携角、患侧内翻角,计算截骨角度以及长度,并指导术中操作。男10例,女6例;年龄10~17岁,平均11.4岁。病程2~10年,平均5.6年。术前X线片示肱骨髁上骨折均已愈合,其中9例伴内旋畸形;患侧内翻角为19.5°~33.5°。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肘内翻畸形矫正情况;采用Mayo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测量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术中实际截骨角度及长度与术前设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4.5 d。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截骨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2.5个月。截骨愈合后于8~1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平均12.0个月。X线片测量示术后1 d患侧提携角恢复至(10.3±2.0)°,与术前健侧(10.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637);术后1年患侧提携角为(9.8±2.6)°,与同期健侧(10.4±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9,P=0.438)。术后1年,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达屈(131.6±8.4)°、伸(6.4±2.6)°,健侧肘关节分别为(134.2±6.3)°、(5.9±2.2)°,健患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262;t=0.587,P=0.561);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结论青少年肘内翻畸形外侧楔形截骨矫形术前采用PACS设计截骨角度及长度,能指导手术操作,使截骨更精确、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