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3例地震伤员后方医院救治期间的病情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春兰 吴艳妮 +1 位作者 李小云 谭雪梅 《护理学报》 2008年第10期86-88,共3页
总结了53例地震伤员后方医院救治过程中的病情观察要点。地震灾区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方医院接诊患者时全面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的伤情。诊断为胸腰椎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密切观察有无合并颈、腰椎骨折的现象。密切观察截肢患... 总结了53例地震伤员后方医院救治过程中的病情观察要点。地震灾区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方医院接诊患者时全面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的伤情。诊断为胸腰椎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密切观察有无合并颈、腰椎骨折的现象。密切观察截肢患者残端皮肤黏膜的血液充盈、皮温、颜色及肿胀情况;对高位截肢患者注意用药剂量与患者的反应;骨折患者观察骨折固定器的使用情况,防止固定器过紧出现肢体坏死;挤压综合征患者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肢体血运和肿胀情况,防止肾功能衰竭、肺栓塞和肢体坏死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同时注意家属中有无存在疾病的相关症状、体征,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后方医院 骨折 截肢 病情观察
下载PDF
全日制本科护士工作嵌入与留职意愿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春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了解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与留职意愿,为护理管理者稳定本科学历的护理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 16.0软件分析验证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结果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的... 目的了解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与留职意愿,为护理管理者稳定本科学历的护理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 16.0软件分析验证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结果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的总均分为(2.85±1.11)分,留职意愿总均分为(3.67±0.66)分。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和留职意愿均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嵌入与其留职意愿呈正相关。工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嵌入是影响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采取针对性的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留职政策与措施,可提升全日制本科临床护士工作嵌入水平,提高其留职意愿,稳定优质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本科护士 工作嵌入 留职意愿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盛康 高建华 +3 位作者 姜平 颜玲 胡志奇 张立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475,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18例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已扩张一、两次后的头面部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2次重复扩张,利用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面部病变软组织缺损。结果共治疗18例,头面部病变组织均完全切除,头... 目的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18例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已扩张一、两次后的头面部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2次重复扩张,利用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面部病变软组织缺损。结果共治疗18例,头面部病变组织均完全切除,头皮瓣毛发分布较均匀,但比较稀疏,面部有一例切口疤痕较明显,随访6个月,头面部外观及功能修复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的重复扩张术是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扩张 皮瓣 扩张器 缺损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玫 高建华 +2 位作者 严欣 刘晓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 染色体
下载PDF
hASCs的单克隆培养及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顾繁 高建华 鲁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7-1069,10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隆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又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克隆形成实验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咬肌去神经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本军 苏冰 +1 位作者 朱灼新 刘晓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建立去神经咬肌动物模型,观察咬肌变化,为临床外科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性切断咬肌神经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咬肌厚度超声及肌细胞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咬肌相比,离断神经咬肌厚度减小(P<0·05),肌纤维截面... 目的建立去神经咬肌动物模型,观察咬肌变化,为临床外科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性切断咬肌神经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咬肌厚度超声及肌细胞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咬肌相比,离断神经咬肌厚度减小(P<0·05),肌纤维截面积减小(P<0·05),而且切断不同的神经减小的幅度不同;肌纤维类型及肌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咬肌失神经动物模型有效、可信,有助于咬肌肥大畸形的治疗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神经 咬肌 动物模型 超声检测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可移植假发组织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丹 胡志奇 易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可移植假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丙烯的理化特性,制作成一种可移植假发的基座。实验动物选择5只新西兰白兔,在每只白兔颈部皮下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植入40束假发移植物,并分别于移植后第1周、...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可移植假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丙烯的理化特性,制作成一种可移植假发的基座。实验动物选择5只新西兰白兔,在每只白兔颈部皮下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植入40束假发移植物,并分别于移植后第1周、第1~6个月内每个月在无菌条件下,每只白兔分次采集包含有移植物的全层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术后第1周,可观察到移植物周围组织有局限的少量炎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增生的毛细血管轻度充血,炎症反应轻微;术后1~6个月,移植物周围可见炎症反应细胞及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至消失,无观察到溶解、坏死等不良排斥反应,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围绕包裹假发移植物。结论可移植假发与白兔皮下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为后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植假发 毛发移植 皮肤 聚丙烯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促进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南华 高建华 +1 位作者 鲁峰 付冰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33-263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rADSCs)对软组织创面的促愈作用并比较全身和局部注射两种移植途径的有效性。方法分离培养获得SD大鼠的ADSCs,体外进行成脂、成骨、成神经的诱导分化鉴定。在大鼠背部制作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经创...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rADSCs)对软组织创面的促愈作用并比较全身和局部注射两种移植途径的有效性。方法分离培养获得SD大鼠的ADSCs,体外进行成脂、成骨、成神经的诱导分化鉴定。在大鼠背部制作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经创面局部点状注射和尾静脉注入全身途径移植DiI标记的ADSCs,移植细胞数为2.4×106/只。术后3、7、11、14d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d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行荧光显微镜及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 rADSCs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局部途径在术后3d即可见显著的创面收缩,全身途径在术后7d创面收缩开始加速,这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肉芽丰富,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及新生血管形成更明显。结论 rADSCs对软组织创伤具有促愈作用,局部较全身移植途径起效快且发挥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细胞移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 被引量:8
9
作者 冯传波 高建华 刘红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45-47,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4-11/2005-12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收治的良性咬肌肥大患者15例,30侧咬肌。根据患者咬肌厚度不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咬肌厚度<11mm注射50U/侧,11~13mm... 目的:观察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4-11/2005-12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收治的良性咬肌肥大患者15例,30侧咬肌。根据患者咬肌厚度不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咬肌厚度<11mm注射50U/侧,11~13mm注射80U/侧,>13mm注射100U/侧。每侧咬肌分3~5点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50~100U,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两三个月内行B超检查,测量咬肌厚度及形态变化。结果:纳入患者1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5例患者注射后咬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注射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咬肌松弛状态下分别为(0.7800±0.1140),(1.0907±0.1621)cm;咬肌收缩状态分别为(0.9643±0.1774),(1.5050±0.1195)cm,P<0.001]。咬肌松弛状态下平均缩小28.6%,咬肌收缩状态下平均缩小35.9%。②患者接受注射治疗一两周后,咬合力量减弱或消失,2~4周后可见咬肌缩小,效果最明显出现在注射后4周~3个月,三四个月后咬肌力量及体积逐渐恢复,6个月后尽管肌力基本恢复正常,但咬肌体积的恢复各不相同。15例患者中对注射后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满意13例(86.7%),基本满意2例(13.3%)。结论:应用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副作用少,是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一个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下颌骨/病理学 咬肌/病理学 整容术/方法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注射隆胸并发产后乳腺炎病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本军 苏冰 +2 位作者 刘晓军 朱灼新 高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44-1545,共2页
关键词 注射隆乳术 乳腺炎
下载PDF
成人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盛康 席菁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索人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成人的腹部纯脂肪颗粒,采用原代消化细胞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测定生长曲线并用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染色及定性。结果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 目的探索人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成人的腹部纯脂肪颗粒,采用原代消化细胞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测定生长曲线并用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染色及定性。结果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动态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及油红O脂肪染色法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结论在成熟的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可以增殖并分化成熟、形成脂肪组织的前脂肪细胞。组织工程化的脂肪组织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最佳填充材料,该实验为脂肪组织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 原代培养 脂肪组织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疗效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梅 王倩 冯传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56-1357,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疗效中的意义。方法12例咬肌肥大患者共24侧咬肌,分3~5点于双侧咬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高频超声检测注射前、注射后1-3个月咬肌的厚度。结果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后,患者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疗效中的意义。方法12例咬肌肥大患者共24侧咬肌,分3~5点于双侧咬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高频超声检测注射前、注射后1-3个月咬肌的厚度。结果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后,患者的咬肌厚度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注射后,松弛状态下咬肌平均缩小约22.30%,收缩状态下咬肌平均缩小约29.46%。结论高频超声是一种准确、可靠、简便的体外检测咬肌厚度的方法,是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效果的较好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肉毒杆菌毒素A 咬肌肥大
下载PDF
静脉移植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创伤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南华 高建华 鲁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02-806,共5页
目的:研究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经尾静脉移植到软组织创面大鼠体内后的迁移和分布。方法:取第3代SD大鼠ADSCs,DiI标记后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创伤鼠体内,术后3天、7天、11天、14天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天处死大鼠收集创面愈... 目的:研究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经尾静脉移植到软组织创面大鼠体内后的迁移和分布。方法:取第3代SD大鼠ADSCs,DiI标记后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创伤鼠体内,术后3天、7天、11天、14天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天处死大鼠收集创面愈合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观察,48天收集创伤愈合组织及多个器官组织标本行快速冰冻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创口收缩率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统计学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的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更为明显。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标本里可见标记细胞发出的荧光,肺、脾组织中滞留大量且较强的荧光,肝、心、肾组织内亦可见较多细弱荧光,远隔部位的正常皮肤软组织仅见少量荧光,创面愈合组织中所见的荧光要多于正常皮肤组织且分布相对有规律。对照组均未见有荧光。结论:静脉移植的大鼠ADSCs仅有少部分迁移到创伤部位,绝大部分细胞仍主要滞留于肺、脾等组织中,但ADSCs对于创伤愈合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分布 创伤愈合 大鼠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p53基因高发突变区基因突变检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军 高建华 +2 位作者 李学雷 刘永波 冯传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有无p53基因高发突变区的基因(外显子4-8)突变以及与瘢痕疙瘩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以家系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外周静脉血为研究对象。以家系中外来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为...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有无p53基因高发突变区的基因(外显子4-8)突变以及与瘢痕疙瘩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以家系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外周静脉血为研究对象。以家系中外来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为正常对照,检测p53基因外显子4-8的基因序列。结果所有被检测样本的p53基因外显子4-8均未发现突变。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p53基因突变与散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p53基因突变有很大的区别。提示p53基因可能与瘢痕疙瘩家系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P53 家系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林霞 黄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9期42-43,共2页
目的:总结并随访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科室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68例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采用回院复查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并进一步给予... 目的:总结并随访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科室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68例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采用回院复查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并进一步给予指导。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一次填充53例,间隔半年进行二次填充15例。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无硬结、包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安全、准确以及精心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 隆胸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感染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16
作者 马树东 罗荣城 +2 位作者 丁振华 鲁峰 袁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树突状细胞(DC)感染编码Her2/neu基因膜外第一受体区(Her2-ECDs)、全长膜外区(Her2-ECD)和膜外跨膜区(Her2-TM)蛋白3种重组腺病毒(rAdHer2-ECDs、rAdHer2-ECD和rAdHer2-TM)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未成熟DC后,... 目的观察体外树突状细胞(DC)感染编码Her2/neu基因膜外第一受体区(Her2-ECDs)、全长膜外区(Her2-ECD)和膜外跨膜区(Her2-TM)蛋白3种重组腺病毒(rAdHer2-ECDs、rAdHer2-ECD和rAdHer2-TM)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未成熟DC后,Western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在DC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感染3个重组腺病毒后的白介素-12(IL-12)分泌水平及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后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采用混合白细胞反应检测DC感染前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Her2-ECDs、ECD、TM蛋白在DC中获得表达。转染DC培养第5天,上清中IL-12含量比未转染DC含量高(P<0.05),但3种重组病毒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后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高,但病毒感染DC明显高于非感染DC。DC明显介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除rAdHer2-TM感染DC外,另两种转染和非转染DC之间无差异(P>0.05)。在DC诱导的CTL反应中,病毒感染DC诱导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K-OV-3修饰和非修饰DC,而SK-OV-3修饰又高于非修饰DC杀伤率(P<0.05)。在病毒感染DC中,以rAdHer2-TM转染DC激发的CTL活性为最强。对高表达Her2/neu蛋白的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Her2/neu表达阴性的杀伤率(P<0.05)。结论编码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重组腺病毒转染DC后,明显增强DC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诱导出Her2/neu特异性的CT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HER2/NEU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 腺病毒 重组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杨磊 高建华 王甲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 目的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在给与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给予GCV后可诱导表达tk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结论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成纤维细胞 凋亡 HSV-TK
下载PDF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分析
18
作者 罗勇 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蛋白,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瘢痕疙瘩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同时提取两组蛋白质,经初步消化、过柱、洗脱、收集后,加样到WCX2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芯片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PBSII-C型)读... 目的: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蛋白,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瘢痕疙瘩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同时提取两组蛋白质,经初步消化、过柱、洗脱、收集后,加样到WCX2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芯片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PBSII-C型)读取数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组织相比较正常皮肤组织,蛋白芯片捕获262个蛋白峰。其中有33个蛋白质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变化,有11个标志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22个标志蛋白相对正常皮肤是低表达。结论:运用SELDI分析了瘢痕疙瘩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可为将来确定瘢痕疙瘩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差异蛋白
下载PDF
超声及下颌骨X射线评估下颌角磨削去骨及隆颏前后的咬肌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丹 杜本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0,共4页
背景:双下颌嚼肌肥大症患者,往往都存在着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从而不仅突出方型面容,还同时突出方型的颏部。目的:观察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后咬肌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病例来自2005—06/2007... 背景:双下颌嚼肌肥大症患者,往往都存在着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从而不仅突出方型面容,还同时突出方型的颏部。目的:观察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后咬肌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病例来自2005—06/2007—01南方医院整形科。对象:选择南方医院整形科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伴小颏形女性患者60例,年龄19~42岁。方法:应用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60例下颌角肥大畸形,并将所磨削的骨屑植入颏部,颏成形塑形后石膏托固定改善下颌整体形态。采用高频浅表超声成像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每隔4周,放松和用力咬合2种状态下测量双侧咬肌厚度,同时拍摄口腔全景X射线平片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平片。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32周下颌角度、下颌宽、咬肌厚度变化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平片表现。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出血,均无颏唇部感觉麻木。①随访1年,一般在治疗后第24周肿胀完全消退,磨骨后的下面部形态明显改善,55例患者对颏成形及下颌角磨削后脸型变化均表示满意。2例治疗后10d要求改变成形的颏部形状,给予调整后满意。3例分别于治疗后因外力使颏部变形,给予调整后恢复原来塑形形状。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双侧下颌角度明显增大、下颌宽度明显减小(P〈0.05)。在松弛和咬合2种颌位状态下,治疗后24周双侧咬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③口腔全景X射线平片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片示,下颔角明显变小,磨骨后的下颌角更加圆滑,颏部隆起,下面部弧度自然,角度〉110°,移植的骨屑与下颏骨融合好。结论:下颌角磨削去骨后24周内肥大的咬肌会出现自行萎缩,不需处理,24周后咬肌不再有变化。下颌角肥大者可行单纯磨削去骨,无需切除咬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咬肌肥大畸形 高频超声成像 自体骨屑移植 颏成形
下载PDF
低氧模拟剂预处理提高预构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玢 程辰 +1 位作者 李华 昝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42-145,151,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低氧模拟剂预处理以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提高皮瓣成活率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制作腹部预构皮瓣模型。一期先将股血管束转位至腹壁皮下形成腹壁预构皮瓣,经4周的再血管化;二期时掀起以股血管束为蒂的岛状... 目的探索应用低氧模拟剂预处理以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提高皮瓣成活率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制作腹部预构皮瓣模型。一期先将股血管束转位至腹壁皮下形成腹壁预构皮瓣,经4周的再血管化;二期时掀起以股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腹部皮瓣。实验分4组:对照组、去铁胺腹腔注射组、去铁胺皮下注射组及手术延迟组。对比评价每组二期术后预构皮瓣的成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同时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低氧模拟剂去铁胺(DFO)及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论皮下局部用药还是腹腔全身用药,去铁胺治疗组的皮瓣存活率及微血管密度皆高于对照组(P<0.001),与延迟组的治疗效果相当。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FO及DMOG后,血管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预构皮瓣一期手术时使用低氧模拟剂去铁胺,能显著提高预构皮瓣的血管化并增强皮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去铁胺 再血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