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志信 李飞 +1 位作者 刘青阁 叶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9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首次发病诊断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泼尼松联...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首次发病诊断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泼尼松联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抗病毒治疗、针灸、理疗等。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53.06%,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痊愈率为24.49%,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使受损的面神经早日康复,有效改善其预后,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七叶皂苷钠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志信 李飞 +1 位作者 刘青阁 叶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7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及脱水降颅压及...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及脱水降颅压及保护脑细胞、改善循环、使用甘露醇、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后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机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结果治疗21d后,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2.61%,总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31.88%,总有效率为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但安全有效,而且能更好地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志信 李飞 +1 位作者 刘青阁 叶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6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探讨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首次发病诊断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强的松... 目的探讨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首次发病诊断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强的松联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抗病毒治疗、针灸、理疗等。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53.06%,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痊愈率为24.49%,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使受损的面神经早日康复,有效改善其预后,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弥可保 七叶皂苷钠
下载PDF
霍乱毒素或联合外周神经对再生视网膜节细胞c-Jun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李飞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近端微挤压断(MC)后,再生视网膜节细胞(RGCs)c-Jun的表达与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CTx组、SN+CTx组,每组5只。近端微挤压断视神经后,玻璃体内注射霍乱毒素(CTx)或联合植入小段坐骨神经分支(SN)... 目的:观察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近端微挤压断(MC)后,再生视网膜节细胞(RGCs)c-Jun的表达与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CTx组、SN+CTx组,每组5只。近端微挤压断视神经后,玻璃体内注射霍乱毒素(CTx)或联合植入小段坐骨神经分支(SN)。术后4W,用荧光金(FG)逆行标记和c-J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再生的RGCs和c-Jun的表达。结果:再生RGCs胞核内有c-Jun蛋白表达,CTx组表达c-Jun的再生RGCs为(317±61)个,约占其再生总数的89.9%;SN+CTx组c-Jun阳性再生的RGCs为(418±102)个,占再生总数的96.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Jun表达可能与RGCs的再生有密切关系,霍乱毒素或联合外周神经可显著提高再生RGCs的c-Ju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 视网膜节细胞 再生 霍乱毒素 金黄地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结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向梅 宁智飞 +2 位作者 叶虹 罗丽霞 李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且有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他汀调... 【目的】观察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且有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他汀调脂等内科基础病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rt PA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予rt PA溶栓治疗外,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或鼻饲治疗,每日1剂,连服2周。分别计算2组溶栓前、溶栓后24 h(近期)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评分,及30 d(远期)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复查头颅CT,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结果】(1)近期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为52.38%,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疗效:试验组的好转率为83.33%,对照组为59.52%,试验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血转化情况:对照组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3例(占7.14%),试验组出现SICH 4例(占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t PA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活血化瘀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飞 刘清阁 +3 位作者 潘志信 叶虹 罗丽霞 何国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各种出血12例(22.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各种出血12例(22.6%),脑出血10例(1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影响出血的因素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结论: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出血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利玉欢 刘帅 +2 位作者 潘志信 李飞 陈幼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探讨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海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新诊断的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并分组,收集年龄、性别、月收入、...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探讨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海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新诊断的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并分组,收集年龄、性别、月收入、吸咽史、糖化血红蛋白(HbA圯)、C肽水平、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率资料,计算抑郁症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7.8%。女性,低年龄,高HbAm低C肽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诊断时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抑郁症风险较高。其中女性,年龄,HbA_1C、C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DPN为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诊疗时应及早筛查,及时干预。存在抑郁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糖尿病 抑郁症 患病率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潘志信 何国雄 +3 位作者 李飞 卢奕宇 白翠芬 凌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94-695,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为6个月。结...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明显,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无明显加重。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其中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盐酸多奈哌齐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IL-6、IL-8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清阁 边连防 +1 位作者 陈晓红 伍爱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9期28-30,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含量升高,其高峰分别为发病24h内和第3天,达峰时间与入院时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无关,而峰值水平与入院时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内的血清IL-6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峰值与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早期病情恶化有关,IL-6对预后有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清阁 利玉欢 +2 位作者 李飞 潘志信 何国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454例,其中血栓性脑梗死(cerebral thrombosis,CT)244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454例,其中血栓性脑梗死(cerebral thrombosis,CT)244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210例及对照组300例。分析各组MS的患病率,MS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脑梗死组MS患病率50.22%(228/454),CT组及LI组分别为54.10%(132/244)、45.71%(96/2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33%(76/300)。(2)CT组除肥胖外,MS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LI组仅高血压、高血糖、甘油三酯(TG)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类脑梗死的高血糖、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差异。(3)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后,代谢综合征依然增加脑梗死患病的危险,按CDS标准对上述两类脑梗死的OR值分别为2.84(95%CI:1.85~5.62)、2.02(95%CI:1.32~4.13)。(4)两类脑梗死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HOMAIR)高于对照组,随着组成MS危险因素的增加,HOMAIR逐渐升高。结论 MS与脑梗死患病危险增加相关,这种关系独立于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MS及其各单一组分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脑梗死所起作用有所差别。MS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霍乱毒素及妊娠对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作用
11
作者 李飞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2,499,共4页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x)及妊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确定成年金黄地鼠交配3d后,扎断视神经(ON)近端,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扎断ON为...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x)及妊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确定成年金黄地鼠交配3d后,扎断视神经(ON)近端,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扎断ON为损伤组、损伤PBS组;实验组分为CTx组与妊娠后扎断ON妊娠损伤组与妊娠CTx组。术后动物存活3周。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并比较实验组各组再生RGCs的周长。结果:CTx组、妊娠损伤组、妊娠CTx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比损伤组及PBS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CTx组比CTx组、妊娠损伤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增加。实验组各组再生的RGCs周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及玻璃体注入CTx具有促进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各组再生的RGCs大小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 妊娠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金黄地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弘文 汤春琼 +3 位作者 区嘉欢 尹剑 李趣红 聂亚雄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0期59-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神经内科序贯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神经内科序贯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作并72 h内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4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依据评估结果分为PSD组(116例)及非PSD组(268例)。对潜在的抑郁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D患者的低教育程度、性格内向、经济状况不良、独居、婚姻状态、入院时NIHSS评分≥9分、并发症及关键部位梗死(额叶、基底节)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为(18.69±5.18)mg/L,显著高于非PSD患者的(15.37±4.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格内向、经济状况、独居、NIHSS评分、关键部位梗死、血清SAA水平是PSD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PSD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清SAA在缺血性PSD的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茹 李飞 +2 位作者 利玉欢 潘志信 唐亚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0期911-915,共5页
目的分析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412例脑梗死患者,将脑梗死患者按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分为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 目的分析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412例脑梗死患者,将脑梗死患者按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分为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组及无EPV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和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与EPVS相关的因素。将患者分为发生出血转化组(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和无HT组,分别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EPVS及各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对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显示,有EPVS组的患者年龄较无EPVS组高,脑白质变性发生率、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年龄、复发卒中、脑白质变性、出血转化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变性、出血性转化与EPVS相关。针对HT进行分组的分析结果如下: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抗凝药物使用、EPVS、大面积脑梗死、血尿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S、梗死面积、APTT水平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EPVS与脑白质变性及出血转化相关,EPVS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脑梗死 自发性出血转化
下载PDF
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探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汤春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3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应用黑白双色球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司来吉兰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应用黑白双色球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司来吉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UPDRS评分分别为(30.12±1.43)、(28.14±1.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98±1.57)、(33.67±1.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而言,应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程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来吉兰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取栓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汉贤 李飞 +2 位作者 李卓卫 邹腾甜 杨晓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49-349,374,共2页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变异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后循环梗死型、颅内出血型、脑组织受压型等[1]。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头晕、呕吐6 h"入院。患者6 h前突发头晕,呈...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变异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后循环梗死型、颅内出血型、脑组织受压型等[1]。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头晕、呕吐6 h"入院。患者6 h前突发头晕,呈天旋地转感,伴有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开始时意识、四肢肌力无异常,完善头颅CT提示可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为进一步治疗,行头颅CTA检查。CTA检查后,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四肢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遗传病史 意识障碍 无症状型 血管变异 后循环梗死 胃内容物 未明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试析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春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究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53例。对比组服用吡拉西坦片,研究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临床... 目的探究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53例。对比组服用吡拉西坦片,研究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比组的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CDR、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CDR、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MSE、CDR、ADL评分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低于对比组的16.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提升,痴呆程度降低,精神状态趋向正常,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盐酸多奈哌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弘文 汤春琼 +1 位作者 区嘉欢 李趣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谵妄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6例,根据入院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两组的谵妄发生率。并采用多...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谵妄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6例,根据入院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两组的谵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影响。结果576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在入院4天内的筛查中,发现104名谵妄患者。其中他汀组发生谵妄36例,非他汀组发生谵妄6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odds ratio(OR),0.527;95%CI,0.382~0.708]。谵妄患者他汀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5);但两组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谵妄 他汀类药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5(OH)D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弘文 汤春琼 +2 位作者 区嘉欢 刘丽芳 李趣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老年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2017-12该院年龄>60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非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N...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老年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2017-12该院年龄>60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非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NPSCI)组253例和PSCI组11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老年人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PSCI组和PSCI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SCI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NPS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25(OH)D水平、较大的年龄、男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中风史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D缺乏与PSCI的发生具有关联,低血清25(OH)D水平可能是老年患者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脑梗死 认知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清阁 李飞 +2 位作者 潘志信 利玉欢 陆正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特点以及代谢综合征(MS)对CA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514例AICD患者及30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发生率及MS...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特点以及代谢综合征(MS)对CA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514例AICD患者及30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发生率及MS患病率.按是否有CA将AICD患者分成CA组及非CA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 (1)AICD组MS患病率、IMT、斑块指数及C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组MS、高血压、三酰甘油(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及总胆同醇(TC)增高的发生率高于非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其他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后,MS依然增加CA患病的危险,其OR值为2.43.95%CI为1.81~3.96.(4)伴糖尿病的MS患者CA的患病危险度(OR值为22.46)是不伴糖尿病的MS患者的5.6倍(OR值为3.98).结论 AICD患者MS及CA患病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和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及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C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脑梗死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茹 李飞 +1 位作者 邹腾甜 唐亚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发生出血性转化的脑梗死患者68例,抽取同时期81例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发生出血性转化的脑梗死患者68例,抽取同时期81例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卒中病史、心房颤动(房颤)病史、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梗死面积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脑梗死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面积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及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APTT延长及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