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座天然气分输站急性职业病危害应急设施及个人处置能力调查
1
作者 徐绮庆 李荣宗 +2 位作者 陈青松 温贤忠 陈嘉斌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识别天然气分输站可能存在的职业卫生潜在风险源,分析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能力。方法运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识别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特殊环境下存在的可导致急性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可能发生泄漏(逸出)... 目的识别天然气分输站可能存在的职业卫生潜在风险源,分析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能力。方法运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识别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特殊环境下存在的可导致急性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确定职业卫生潜在风险源。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现场调查和个人心肺复苏技能测试对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设施及能力进行综合判定。结果共调查广东省内天然气分输站11座,对41名分输站操作员合21名管线巡检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测试。职业卫生潜在风险源为天然气大量泄漏所致低温缺氧环境、夏季高温天气。各站场有天然气泄漏、爆炸事故等应急预案和响应流程,配置了检测报警、个体防护、通讯等装备,曾开展天然气泄漏应急演练,但缺乏职业性中暑、天然气泄漏所致窒息和(或)冻伤等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应急预案及相关培训。心肺复苏技能测试结果未如理想,仅7名工人正确掌握操作顺序,实际操作中仅5组(两人为一组)工人达到合格水平。50名(80.6%)未正确掌握复苏技能的工人中,46人(92%)未将除颤器的使用放在首位,43人(86%)未能从意识上实现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到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根本性转变。结论 11座天然气分输站工人应对天然气泄漏所致窒息、冻伤与露天作业所致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仍需制定急性职业危害专项应急预案,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个人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分输站 职业病危害 应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