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通知
1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4,共1页
2015年4月20~27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课程包括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授课、皮瓣解剖示教、学员亲自全程皮瓣解剖操作。通过南方医科大学一流的皮瓣解剖学技术平台,必将使您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基... 2015年4月20~27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课程包括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授课、皮瓣解剖示教、学员亲自全程皮瓣解剖操作。通过南方医科大学一流的皮瓣解剖学技术平台,必将使您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基础理论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医科大学 外科皮瓣 解剖学家 教程 微创 手外科专家 解剖操作 技术平台
下载PDF
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通知
2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2,共1页
近十年来,穿支皮瓣和皮支链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均取得新进展。为了转化这些成果,将于2016年4月18-25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举办2016年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将为高级教程授课、皮瓣解剖... 近十年来,穿支皮瓣和皮支链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均取得新进展。为了转化这些成果,将于2016年4月18-25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举办2016年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将为高级教程授课、皮瓣解剖示教和手术模拟,学员亲自全程皮瓣解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解剖学 南方医科大学 穿支皮瓣 教程 临床应用 手外科专家 解剖学家 手术模拟
下载PDF
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丁自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技术 解剖学研究 开放手术 功能康复 手术创伤 外科微创化 外科学发展 基本技术 学科 问题及对策
下载PDF
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通知
4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5-675,共1页
2015年4月20-27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课程包括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授课、皮瓣解剖示教、学员亲自全程皮瓣解剖操作。通过南方医科大学一流的皮瓣解剖学技术平台,必将使您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基础... 2015年4月20-27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2015年微创外科皮瓣解剖学高级教程,课程包括临床解剖学家和手外科专家授课、皮瓣解剖示教、学员亲自全程皮瓣解剖操作。通过南方医科大学一流的皮瓣解剖学技术平台,必将使您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基础理论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报名事宜请与丁自海教授(dingziih@163.com)或李阳博士(15521116616)联系。招收名额30人,额满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解剖学家 教程 微创 南方医科大学 手外科专家 解剖操作 技术平台
下载PDF
手功能重建微创外科解剖学高级教程通知
5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4,共1页
2010年举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手功能重建微创外科解剖学高级教程》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同道的赞扬。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穿支皮瓣的解剖操作内容,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技术平台,打造中国微创外科解剖学... 2010年举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手功能重建微创外科解剖学高级教程》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同道的赞扬。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穿支皮瓣的解剖操作内容,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技术平台,打造中国微创外科解剖学继续教育的金牌教程。2011年高级教程仍邀请著名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和相关外科专家钟世镇、丁自海、王增涛、顾立强等教授全程授课、解剖操作指导和手术模拟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解剖学 手功能重建 教程 继续教育项目 显微外科解剖学 南方医科大学 解剖操作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邱剑光 陈锡慧 +4 位作者 袁晓旭 司徒杰 高新 吴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25例;腹腔镜手术55例。结果:肾前筋膜分3层,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前叶。肾后筋膜分两层,包括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肾前、后筋膜光滑延续,形成肾筋膜间隙,其内容纳肾周脂肪、肾和肾盂输尿管鞘。肾盂输尿管鞘内容纳肾盂输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侧锥筋膜与腹横筋膜形成肾旁间隙,其内填充肾旁脂肪。肾前融合筋膜、腰肌筋膜和侧锥筋膜包绕形成肾周间隙,该间隙包括肾筋膜间隙及其上、下方的肾上腺间隙和生殖血管间隙。结肠系膜的脏腹膜和结肠融合筋膜形成结肠间隙。胰十二指肠前、后融合筋膜形成胰十二指肠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间隙为原生腹膜后间隙,胰十二指肠间隙和结肠间隙为次生腹膜后间隙。结论:肾前、后筋膜均为多层膜结构。腹膜后间隙借各层筋膜形成层叠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肾周间隙 腹腔镜 肾筋膜 侧锥筋膜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硬脊膜后方膜椎韧带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雪峰 史本超 +3 位作者 杨杰 李阳 王宇龙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硬脊膜后方膜椎韧带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内窥镜下观测13具成人防腐标本颈椎硬脊膜后方膜椎韧带的形态学特点,随后打开椎管,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对膜椎韧带进行观测,记录其起止点、走行方向。用游标卡尺测量膜... 目的研究颈椎硬脊膜后方膜椎韧带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内窥镜下观测13具成人防腐标本颈椎硬脊膜后方膜椎韧带的形态学特点,随后打开椎管,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对膜椎韧带进行观测,记录其起止点、走行方向。用游标卡尺测量膜椎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或直径。对膜椎韧带进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结果 13例颈椎标本中硬脊膜后方均有膜椎韧带出现,膜椎韧带将硬脊膜向后连于椎板或黄韧带。膜椎韧带与黄韧带连接较紧密且数量居多,占72.4%。膜椎韧带在C1/2、C4/5黄韧带出现率为100%,C1/2黄韧带处膜椎韧带厚度最大,为(1.04±0.61)cm(0.3~2.01 cm)。膜椎韧带多呈前上后下走行。根据形态特点可将膜椎韧带分4型:条带型、条索型、网格型、薄片型。光镜下观察膜椎韧带由大量密集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结论颈椎硬脊膜背部膜椎韧带是将硬脊膜连于椎管后壁的正常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硬脊膜背侧及椎管后壁尤其是黄韧带连接紧密,膜椎韧带可牵拉固定硬脊膜,从而维持脊髓在椎管中的相对位置。另外膜椎韧带可能是颈椎后路手术中硬脊膜撕裂及硬脊膜外出血的解剖学因素,建议相关手术中先予辨认并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膜椎韧带 硬脊膜撕裂 解剖
下载PDF
脊柱颈段椎间盘平面椎管内前部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速 史本超 +2 位作者 李宏亮 方国芳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方法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结果颈... 目的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方法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结果颈段后纵韧带分为深、浅层,两层在中线两侧4~5 mm处分开,浅层与硬脊膜形成潜在的硬膜外前隙,该隙内有Hofmann's韧带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深、浅层在硬脊膜前外侧形成一梭形腔隙-后纵韧带间隙;椎体后面矢状正中线到两侧后纵韧带间隙外侧角的距离约为10 mm。结论根据后纵韧带的宽度和毗邻关系,颈椎前路手术经椎间盘达后纵韧带,逐渐由外进入后纵韧带间隙减压,可减少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后纵韧带 椎管前路减压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后腹腔镜胰体尾外科手术入路及解剖学标志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兴国 冉凌 +2 位作者 吴涛 丁自海 钟世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胰体尾外科手术入路和解剖学标志。方法:对陈旧及新鲜成人尸体腹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在对新鲜尸体进行解剖观测前模拟后腹腔镜行胰体尾分离和暴露。第1个trocar位置在左腋中线髂嵴上方2cm交点处插入,第2个trocar在左...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胰体尾外科手术入路和解剖学标志。方法:对陈旧及新鲜成人尸体腹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在对新鲜尸体进行解剖观测前模拟后腹腔镜行胰体尾分离和暴露。第1个trocar位置在左腋中线髂嵴上方2cm交点处插入,第2个trocar在左腋后线第12肋缘下2cm交点处插入,第3个trocar在左腋前线与肋弓下2cm交点处插入。在腹膜后间隙内加压注水制造操作空间。结果:12例全部成功分离出肾旁前间隙。2例模拟操作成功,但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均有轻微的后腹膜损伤。完全分离胰体尾后肾旁前间隙内平均能一次性注水1.68L。结论:后腹腔镜胰体尾外科手术经左肾旁前间隙入路是安全可行的,能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且有良好的解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胰体尾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解剖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内环口周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松 李向明 +3 位作者 侯致典 丁自海 吴涛 卢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6具(32侧)经防腐处理的小儿尸体标本内环口周围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结果 (1)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在腹前壁的交点与内环口上缘的距离:男左侧为(16.77±1.36)mm,男右侧为... 目的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6具(32侧)经防腐处理的小儿尸体标本内环口周围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结果 (1)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在腹前壁的交点与内环口上缘的距离:男左侧为(16.77±1.36)mm,男右侧为(17.77±2.39)mm;女左侧为(16.41±2.23)mm,女右侧为(15.81±0.57)mm。(2)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的夹角:男左侧为(107.75±11.59)°,男右侧为(106.29±8.87)°,女左侧为(106.42±9.46)°,女右侧为(110.23±9.42)°。各测量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数据在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在腹前壁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之间有一个没有神经和血管的"安全区域",该区可为IPOM手术中腹腔镜下补片固定提供足够的安全范围。(2)以腹壁下动脉为参考标志,可减少髂腹下神经的损伤,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腔镜疝修补术 应用解剖 内环口
下载PDF
视神经鞘的超声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苗雨露 赵万 +7 位作者 王福明 余少雄 刘春霞 白洪涛 刘泽 尹勇 黄斌 丁自海 《中国医药》 2012年第4期474-475,共2页
目的研究成年人视神经鞘直径(ONSD)超声解剖学正常值,探讨通过超声学方法检测ONSD评估颅内压增高的价值。方法选正常体检者和神经外科门诊无颅脑及眼部等疾病的志愿者各50例为受检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眼眶测量受检者眼球后3mm处... 目的研究成年人视神经鞘直径(ONSD)超声解剖学正常值,探讨通过超声学方法检测ONSD评估颅内压增高的价值。方法选正常体检者和神经外科门诊无颅脑及眼部等疾病的志愿者各50例为受检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眼眶测量受检者眼球后3mm处ONSD;每侧检查3次,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年人ONSD值为3.3~5.1mm,平均为(4.6±0.4)mm;不同检查位置、性别、年龄及病例来源等的ONSD值无明显差别,各受检参数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后3mm处ONSD正常值是(4.6±0.4)mm,可为进一步探讨颅内压增高时ONSD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B型超声检测ONSD具有非侵袭性、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神经鞘 神经解剖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颅内高压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后筋膜间隙外科平面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丁自海 吴涛 +3 位作者 张策 邱剑光 李国新 钟世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升、降结肠或肾切除术相关的腹膜后筋膜和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毗邻关系,以便正确地寻找、识别和选择安全的筋膜间隙外科平面。方法在腹腔镜下对5具成人新鲜腹部标本,30例腹腔镜下升、降结肠切除术和95例肾切除术...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升、降结肠或肾切除术相关的腹膜后筋膜和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毗邻关系,以便正确地寻找、识别和选择安全的筋膜间隙外科平面。方法在腹腔镜下对5具成人新鲜腹部标本,30例腹腔镜下升、降结肠切除术和95例肾切除术中的腹膜后筋膜和筋膜间隙的位置、沟通和毗邻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升、降结肠外侧缘的脏腹膜与壁腹膜之间有一条黄白交界线,沿此线切开腹膜、腹膜外组织,即可显露深面的融合筋膜。融合筋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为融合筋膜间隙。切开融合筋膜,沿此间隙向内分离,可将升结肠或降结肠及原始结肠系膜向内翻起,完成结肠游离;或显露后方的肾前筋膜。肾前筋膜、融合筋膜外侧部与侧锥筋膜之间的间隙为肾旁前筋膜间隙;肾后筋膜、侧锥筋膜与腰方肌筋膜之间的间隙为肾旁后筋膜间隙。肾旁前筋膜间隙与融合筋膜间隙和肾旁后筋膜间隙沟通,通过这些间隙分离,可将肾安全游离。结论黄白交界线为进入融合筋膜间隙的标志,融合筋膜间隙及肾旁前、后筋膜间隙内无重要血管,易于辨认和分离,为腹腔镜下升、降结肠或肾游离的理想外科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筋膜间隙 外科平面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策 薛琪 +2 位作者 李国新 丁自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血管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关直肠周围筋膜和盆自主神经的活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策 丁自海 +2 位作者 李国新 黄祥成 钟世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07-2410,共4页
目的阐明直肠周围筋膜和盆自主神经的活体解剖学表现,指导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E)的实施和培训。方法对115例接受LTME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直肠系膜表面是光滑... 目的阐明直肠周围筋膜和盆自主神经的活体解剖学表现,指导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E)的实施和培训。方法对115例接受LTME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直肠系膜表面是光滑的直肠固有筋膜,其下段外形为"双球征"。透过直肠系膜后的骶前筋膜可见腹下神经和输尿管。直肠后间隙位于直肠固有筋膜和骶前筋膜之间,切开后者和直肠系膜的愈着部——直肠骶骨筋膜后进入尾侧的骶前间隙。直肠侧韧带将直肠系膜联系于盆侧壁,离断后创面偶见下腹下丛。17.9%的直肠侧韧带内有直肠下动脉。切开直肠膀胱/子宫陷凹腹膜反折后进入Denonvilliers筋膜两叶之间的直肠前间隙。直肠下段周围存在环形的间隙:外周壁为骶前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中央壁为直肠固有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后叶。结论环形的、光滑的直肠固有筋膜和骶前筋膜是LTME的外科平面,两者之间的环形间隙、以及尾侧的骶前间隙是LTME的外科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筋膜 自主神经
下载PDF
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超 徐聪 +3 位作者 张伟 李宏亮 谭为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为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带蒂转位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2侧:10侧乳胶灌注显微解剖,2侧制作铸型标本研究桡动脉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肌间隙发出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 目的为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带蒂转位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2侧:10侧乳胶灌注显微解剖,2侧制作铸型标本研究桡动脉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肌间隙发出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以桡骨茎突至外上髁连线中点为分界划分前臂远、近两段。结果 (1)桡动脉发出肌间隙皮支9.1支,其中前臂远段发出皮支6.8支,直径(0.45±0.14)mm,蒂长(1.2±0.48)cm;前臂近段发出皮支2.3支,直径(0.68±0.12)mm,蒂长(1.9±0.53)cm。桡动脉在前臂远、近两段发出的肌间隙皮支的参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桡骨茎突近端(3.0±0.67)cm和肱骨外上髁远端(9.01±1.74)cm,分别有直径(0.59±0.08)mm,蒂长(1.41±0.26)cm和直径(0.67±0.09)mm,蒂长(1.87±0.62)cm恒定粗大皮支从肌间隙穿出;(3)相邻皮支穿深筋膜后,其终末支间形成与肌间隙长轴平行的血管链。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设计带蒂转位皮支链皮瓣可用于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软组织损伤,避免了其主干动脉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皮支链皮瓣 应用解剖 组织修复
下载PDF
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坤菊 陈敏 +2 位作者 易西南 丁自海 刘金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对下腔静脉肝后段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选32具尸体标本。行下腔静脉肝后段(HIVC)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HIVC长(61.2±10.9)Hun,下口内径(19.3±1.8)m... 目的:对下腔静脉肝后段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选32具尸体标本。行下腔静脉肝后段(HIVC)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HIVC长(61.2±10.9)Hun,下口内径(19.3±1.8)mm,上口内径(22.1±3.5)mm.在HIVC上1/3与中1/3之间有一个无肝短静脉区,长度为(19.1±7.4)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的开口都位于左上区,其间距为O~5mm;肝右静脉开口位于前上区。肝右下静脉口径为(5.7±2.4)Hun,大于5Hun有16例。尾状叶静脉开口大部分位于HIVC的中、下1/3段,且内径大于5Hun的尾状叶静脉位于HIVC中1/3段的左中区,其他肝短静脉汇入HIVC的位置集中在中、下1/3段,大部分位于左下区和前下区。结论:在HIVC上中1/3交界处的无肝短静脉区,可放置球囊;在肝尾状叶切除手术时,从右侧依次切断尾状叶静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肝后段 肝静脉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肠系膜下血管的腔镜下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策 李国新 +2 位作者 丁自海 黄祥成 钟世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25-2528,共4页
目的:阐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和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的腔镜下解剖学特点,以指导腔镜下血管定位。方法:解剖和观察15具尸体;对126例接受腹腔镜左侧结肠癌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 目的:阐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和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的腔镜下解剖学特点,以指导腔镜下血管定位。方法:解剖和观察15具尸体;对126例接受腹腔镜左侧结肠癌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IMA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起点大部分平L3椎体或L3-4椎间盘,与主动脉分叉距离(42.08±6.26)mm;IMA分支有多种变异。腔镜下:系膜前,IMA表现为自主动脉前面向左下走行、乙状结肠系膜内隆起并搏动的条索;系膜后,IMA主干位于结肠系膜偏后部,IMA根部是左结肠后间隙内的固有障碍。在左髂总动脉水平,IMA位于左输尿管、左性腺血管内侧,三者位置关系恒定。IMA根部神经纤维分布少。IMV走行于IMA左侧的结肠系膜内,末段与动脉分离后,经十二指肠空肠襞左缘后方进入胰体后面。结论:正确的外科间隙(左结肠后间隙)、标志、外观和线索,是腹腔镜下IMA和IMV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肠系膜下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腹腔镜
下载PDF
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8
作者 牟勇 黄东 +2 位作者 吴伟炽 张惠茹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为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2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足标本(其中新鲜足标本5例10侧)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营养趾甲皮瓣、第2足趾骨皮瓣血供。结果趾甲皮瓣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为... 目的为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2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足标本(其中新鲜足标本5例10侧)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营养趾甲皮瓣、第2足趾骨皮瓣血供。结果趾甲皮瓣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为趾腓侧趾底动脉和趾趾背动脉,二者外径分别为(1.5±0.3)mm、(0.9±0.2)mm;趾甲皮瓣静脉为大隐静脉-第一跖背静脉-趾腓侧趾背静脉;神经为趾腓侧固有神经和腓深神经。剔除第2足趾甲皮瓣的第2足趾骨皮瓣血供为第2足趾胫侧趾底、趾背动脉,外径分别为(0.7±0.1)mm、(0.3±0.1)mm;静脉为大隐静脉-第一跖背静脉-第2足趾胫侧趾背静脉;神经为第2足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结论趾腓侧趾底动脉、趾趾背动脉及第2足趾胫侧趾底、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可为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提供理想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甲皮瓣 第2足趾 移植 再造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侧面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兵 刘金伟 +4 位作者 詹俊锋 董玉科 吴涛 田喜光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椎间隙恰好位于该"安全区"内。在T10/11、T11/12椎间隙,"安全区"的面积双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分别为17.54mm×17.53mm、20.50mm×14.56mm,右侧分别为17.54mm×27.85mm、20.50mm×21.47mm;在T12/L1、L1/2、L2/3椎间隙,同节段"安全区"的面积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侧面积向下逐渐增大,依次为24.56mm×19.95mm、27.37mm×25.31mm、28.28mm×27.51mm。结论:在脊柱胸腰段侧面,椎间隙位于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内,该区可为胸腔镜下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以椎间盘为参考标志,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腰段 节段血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尾状叶静脉的应用解剖与CT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坤菊 丁自海 +4 位作者 陈敏 黄海伟 石小田 秦将钧 易西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叶静脉 应用解剖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