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mTOR/p70S6K途径调节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Dumbuya John Sieh 舒斯云 +6 位作者 吴政彦 马林 杜江 陈璐 罗薇 李菲 王斌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模型组、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改良Rice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HI前1 h,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50 μg/kg,对照组予等体积乙醇腹腔注射。HI 1 h后,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G-CSF 50 μg/kg,HI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等体积9 g/L盐水腹腔注射。HI 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及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尼氏染色评估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元损伤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结果与HI模型组比较,G-CSF组及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减少[(12.87±1.54)%、(11.90±1.31)%比(24.21±3.28)%],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计数增多[海马CA1区:(61.00±4.90)个/视野、(61.67±6.40)个/视野比(42.67±4.46)个/视野;皮质:(92.67±6.68)个/视野、(90.17±4.45)个/视野比(70.83±6.97)个/视野],TNF-α及IL-1β水平降低(TNF-α:0.67±0.07、0.55±0.05比0.86±0.05;IL-1β:0.65±0.06、0.52±0.10比0.86±0.06),IL-10、p-mTOR/mTOR及p-p70S6K/p70S6K水平升高(IL-10:0.68±0.04、0.62±0.05比0.34±0.02;p-mTOR/mTOR:0.53±0.02、0.51±0.01比0.26±0.01;p-p70S6K/p70S6K:0.89±0.03、0.90±0.03比0.5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G-CSF组及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脑梗死面积增加[(25.70±1.50)%],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计数减少[海马CA1区:(40.67±3.50)个/视野;皮质:(68.33±8.17)个/视野],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分别为0.97±0.06、0.98±0.10),IL-10、p-mTOR/mTOR及p-p70S6K/p70S6K水平降低(分别为0.21±0.02、0.30±0.01、0.5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SF可能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HIBD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大鼠 新生
原文传递
G-CSF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璐 舒斯云 +6 位作者 吴政彦 马林 杜江 Dumbuya John Sieh 罗薇 李菲 王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0-456,共7页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90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90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后4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制备成HIBD模型,其中雷帕霉素组、对照组于HIBD前1h分别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50μg/kg或等体积乙醇;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于HIBD后1h腹腔注射G-CSF 50 μg/kg,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IBD后48h,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比,Nissl染色评估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情况,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3活化片段(CC3)、Bcl-2相关X蛋白(Bax),mTOR、磷酸化(p)-mTOR及其下游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G-CSF组和对照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少,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SF组和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CSF可能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S6K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