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前主动脉3D打印模型的指导作用
1
作者 郑燕纯 董柱 +1 位作者 林金利 王晓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1658,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指导(模拟组),另外36例患者采取常规的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假腔内径及并发症率。结果模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P<0.05),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假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LVEF、FS显著增大(P<0.05)。结论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应用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手术效果上与传统手术相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心脏超声
下载PDF
早期活动强化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尹红 胡萍 +3 位作者 张美华 匡攀文 杨木英 彭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强化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57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活动常规策略,干预组给予早期活动强化策略。比较两组出院时和...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强化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57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活动常规策略,干预组给予早期活动强化策略。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6 min步行试验结果、精神状态、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和健康状况。比较两组重症监护室和总住院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死亡率。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精神状态、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重症监护室和总住院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活动强化策略能够改善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瓣膜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金利 董柱 +1 位作者 郑燕纯 王晓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治疗手段是瓣膜置换。而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让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看到了曙光。3D打印技术自1990年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发展迅速,凭借其精细化的还原技...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治疗手段是瓣膜置换。而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让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看到了曙光。3D打印技术自1990年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发展迅速,凭借其精细化的还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学专业。但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结合瓣膜性心脏病,就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瓣膜性心脏病诊疗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瓣膜性心脏病 模型 综述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喻雪飞 董柱 +6 位作者 张本 曹一秋 郑燕纯 杨博 张卫达 王晓武 李伟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8-763,共6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29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St... 目的:回顾性总结29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5例,根据围术期感染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111例)与非感染组(184例),总结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死亡60例(20.33%),其中感染组死亡36例(32.43%),非感染组死亡24例(13.04%),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原因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31例,低心排综合征15例,脑出血9例,呼吸衰竭5例。围术期感染111例(37.6%),包括肺部感染81例(73%),泌尿系感染8例(7.2%),切口感染7例(6.3%),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4.5%),肠道感染5例(4.5%),脓毒血症3例(2.7%),纵隔感染2例(1.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年龄、吸烟、糖尿病、术前氧分压、术前肌酐水平、术前乳酸值、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纵隔及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围手术期RRT及人工主动脉瓣植入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糖尿病(OR:8.960;P=0.017)、术前乳酸值(OR:1.461;P=0.004)、围手术期RRT(OR:29.238;P<0.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OR:2.442;P<0.001)、纵隔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OR:2.054;P<0.001)、ICU时间(OR:1.051;P=0.02)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预测术后感染的效能最高。结论:围术期感染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常见并发症;明确糖尿病、术前乳酸值、围手术期RRT、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纵隔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ICU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有效评估并采取对应措施,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媛媛 杨东鹏 +3 位作者 董柱 张本 曹一秋 王晓武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69,共7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TMP组在第1天给予腹腔注射MCT 50 mg/kg,建立PAH模型,28 ...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TMP组在第1天给予腹腔注射MCT 50 mg/kg,建立PAH模型,28 d后TMP组给予川芎嗪8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右肺中叶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计算管壁厚度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百分比(WA%);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1、WWTR1、TEAD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VSP、RVHI升高(P<0.001,P<0.001),肺中小动脉管腔狭窄,胶原纤维增生,肺血管YAP1、WWTR1、TEA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4,P<0.001,P=0.013)。与模型组相比,TMP组大鼠RVSP、RVHI降低(P=0.001,P<0.001),肺动脉重构及右室肥厚情况有所改善,纤维化程度减轻,肺组织YAP1、WWTR1、TEA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45,P=0.011,P=0.034)。相较于对照组,TMP组RVSP、RVHI升高(P=0.045,P=0.045),YAP1、WWTR1、TEAD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80,P=0.013,P=0.468),但仅有WWTR1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川芎嗪作用有限。结论 TMP可对MCT诱导的PAH大鼠模型产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ppo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肺动脉高压 Hippo信号通路 肺血管重构 Yes相关蛋白1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和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柱 于浩 +5 位作者 车强 张本 曹一秋 刘莹 杨博 王晓武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3D心脏模型诊断和指导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基于3例冠状动脉异常的心脏CT数据,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源于右冠状窦合并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3D心脏模型诊断和指导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基于3例冠状动脉异常的心脏CT数据,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源于右冠状窦合并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采用Mimics 19.0软件对患者CT进行图像分割,建立STL格式的3D心脏模型,显示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空间关系。使用3D打印机打印心脏冠脉模型,对心脏冠脉模型进行评估。结果:3例3D心血管实体模型可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主动脉间的空间关系,冠状动脉瘘的大小、位置,且实体模型与数据模型吻合,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异常有助于诊断和制定适合的手术计划,使得医师可以个性化精准诊疗冠状动脉异常的解剖结构,指导手术更顺利安全进行,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冠状动脉异常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