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劲 罗奇 +2 位作者 柳大烈 王竟鹏 黄世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6-1208,F0002,共4页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建立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用CT断层扫描,结合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承受拉力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建立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用CT断层扫描,结合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承受拉力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咀嚼肌约束,采用接触单元对关节窝约束进行模拟。结果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总体模型。可根据实验设计建立实验分模型。结论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进一步研究下颌角截骨整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截骨整形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劲 罗奇 +2 位作者 王竞鹏 柳大烈 黄世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建立了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经过薄层CT断层扫描得到DICOM格式文件,经Mimic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 目的: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建立了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经过薄层CT断层扫描得到DICOM格式文件,经Mimic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受拉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咀嚼肌约束,采用接触单元对关节窝进行约束。结果: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根据实验设计建立实验分模型。结论: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进一步研究下颌角截骨整形生物力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截骨整形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面下部轮廓整形术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竞鹏 柳大烈 +4 位作者 罗奇 张劲 王飏 安阳 文辉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面下部轮廓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5例要求手术重塑面下部轮廓患者进行分类。根据分类,采用口内入路,以双侧下颌角整形术为主,结合面部吸脂术、颊脂垫部分摘除术、部分咬肌去除术、颏成形术等对患者下面部轮廓进行综合整... 目的:探讨面下部轮廓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5例要求手术重塑面下部轮廓患者进行分类。根据分类,采用口内入路,以双侧下颌角整形术为主,结合面部吸脂术、颊脂垫部分摘除术、部分咬肌去除术、颏成形术等对患者下面部轮廓进行综合整形。结果:所有患者面下部轮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1年,效果满意。其中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血肿2例,一侧颏神经损伤2例,口角拉伤3例。结论:以双侧下颌角整形术为主,结合其他手术方式重塑面下部轮廓,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面下部轮廓 综合整形
下载PDF
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楚峰 章锦才 +4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徐平平 叶炳坤 盘荣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mm/d,连续加力8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mm,后牙支抗丧失0.28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mm,后牙支抗丧失1.46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槽成形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医学美容换肤术在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盛高铭 耿健 柳大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838-1840,共3页
挖掘"美"的渴望和追求"美"的动力都是没有极限的。医学美容[1]是对患者采用医疗性手段,用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将仍然维持正常功能运作的组织和结构变得更加理想。皮肤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反映了人的特征与健康状态,富有光泽、弹... 挖掘"美"的渴望和追求"美"的动力都是没有极限的。医学美容[1]是对患者采用医疗性手段,用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将仍然维持正常功能运作的组织和结构变得更加理想。皮肤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反映了人的特征与健康状态,富有光泽、弹性、光滑细腻的皮肤给人以健康美,而暗淡无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美容换肤术 患者 医疗卫生行业 皮肤
下载PDF
乳房整形术后少见并发症-Mondor病30例报告
6
作者 柳大烈 李德新 +1 位作者 查元坤 杨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报道乳房整形术后少见并发症-Mondor病,以引起同行重视,并正确处理该病。方法:分析本组30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阐明Mondor病的主要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Mondor病临床虽较少见但时有零星报道,只因其有自限性,加之医生认识不... 目的:报道乳房整形术后少见并发症-Mondor病,以引起同行重视,并正确处理该病。方法:分析本组30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阐明Mondor病的主要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Mondor病临床虽较少见但时有零星报道,只因其有自限性,加之医生认识不足而有所忽视。结论:Mondor病是一个临床上容易诊断但尚未被普遍认识的疾病,本报道以引起同道关注、认识并正确处理乳房整形术后并发症-Mondor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整形并发症 MONDOR病 胸壁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载PDF
基于力学仿真的下颌角截骨整形技术研究
7
作者 赵俪月 苏伟 +1 位作者 张劲 李军奎 《广州医药》 2020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对下颌角肥大钻凿法截骨整形手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并探索该术式的优化改进。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下颌角钻凿法截骨整形手术及其改良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比较。结果模型-1(钻凿法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模型)下颌... 目的对下颌角肥大钻凿法截骨整形手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并探索该术式的优化改进。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下颌角钻凿法截骨整形手术及其改良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比较。结果模型-1(钻凿法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模型)下颌角断裂失效载荷在所有术式中最高,为2426N。其余的改良术式模型(模型-2~7)失效载荷均低于模型-1,分别为2018N、1854N、1447N、1183N、1028N、876N。同时,模型-7与其他模型对比,其应力分布范围最小,关节盘von Mises应力手术侧大于非手术侧,大部分区域为0.52~3.25 MPa之间,最大不超过9.86 MPa。结论在非均匀钻孔加去下颌角颊侧皮质骨的同时施加最大咬合力和下颌支后缘约束的手术方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截骨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应力云图 失效载荷
下载PDF
不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东燃 周伟豪 齐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与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因鼻外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98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成年患...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与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因鼻外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98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5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和B组(48例,鼻内窥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鼻整形结局评估量表(Rhinoplasty outcome evaluation,ROE)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鼻部整形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与B组的87.50%(4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查ROE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A组术后3个月的ROE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同期歪鼻整形与鼻内窥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均有显著效果,但前者更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内窥镜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歪鼻整形 二线减张法
下载PDF
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竞鹏 柳大烈 +4 位作者 陈兵 罗奇 张劲 王飏 安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成人头颅标本,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内容包括: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结果:面动、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3... 目的:研究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成人头颅标本,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内容包括: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结果:面动、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30.06±4.25)mm、(27.55±4.02)mm;下颌后静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3.00±0.56)mm,距下颌角(12.20±1.09)mm;面神经下颌缘支出腮腺位置距离下颌角(10.36±0.41)mm。结论: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特点研究,总结一般规律,为下颌角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 面动脉 面静脉 下颌后静脉 面神经下颌缘支 面神经颈支
下载PDF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晟 麦理想 +3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轩东英 章锦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米颗粒膜;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20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均达到79%以上。结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架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银 抗菌效果
下载PDF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晟 麦理想 +3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谢宝仪 章锦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研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初步分析探讨托槽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贴膜法计算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率,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素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Ag/TiO2涂层对牙... 目的研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初步分析探讨托槽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贴膜法计算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率,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素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20 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达88.47%,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黑暗环境下能同时降解牙龈卟啉单胞菌胞内外的牙龈素,显著抑制其活性。结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可抑制其重要毒力因子牙龈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槽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银 抗菌效果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下载PDF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的研制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晟 麦理想 +1 位作者 柳大烈 章锦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8期7047-7052,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纳米Ag可以原子态沉积于纳米TiO2涂层表面,增强涂层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性能。目的:研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并分析其力学性能。方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Ag/T...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纳米Ag可以原子态沉积于纳米TiO2涂层表面,增强涂层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性能。目的:研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并分析其力学性能。方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表面形貌;测量普通金属托槽、纳米TiO2涂层托槽和各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划痕实验法检测纳米TiO2涂层和各组纳米Ag/TiO2涂层与基体托槽的结合强度。结果与结论:纳米Ag/TiO2涂层厚度约120nm,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米颗粒膜,表面平整、光滑、光洁度高,并可见Ag颗粒沉积在涂层上。纳米TiO2涂层托槽和各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粗糙度与普通商业用托槽差别无差异(P>0.05);纳米TiO2涂层、120,200,300℃退火温度纳米Ag/TiO2涂层与基体托槽的结合强度分别为1.18,1.16,1.12,1.26kg。表明研制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槽 纳米TIO2 纳米银 表面粗糙度 结合强度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轮廓重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立新 柳大烈 +1 位作者 梁忠军 宋仁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于35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层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面部各个受区部位。...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于35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层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面部各个受区部位。结果: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手术186例,术后经6~12月的随访,130例1次即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54例就医者经2次至3次手术填充方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除3例出现局部硬结及5例出现过度矫正,其他就医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 移植 面部年轻化 面部轮廓重塑
下载PDF
应用Lipokit仪进行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的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立新 柳大烈 +1 位作者 袁继龙 宋仁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较理想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pokit仪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脂肪混悬液于4℃以3500r/min、离心7min,去除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均匀地注射于乳房各层组织中。自2006年1...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较理想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pokit仪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脂肪混悬液于4℃以3500r/min、离心7min,去除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均匀地注射于乳房各层组织中。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的方法为23例患者(44侧乳房)进行了隆乳术,每侧乳房一次注射100~360ml。结果术后随访23例患者6~12个月,乳房较丰满、圆润,形态自然,手感柔软。除1例患者的双侧乳房出现了数个硬结,经CT检查证实为钙化结节外,余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两次注射隆乳术。医患对术后效果均感到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是比较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而应用Lipokit仪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抽吸及注射隆乳,可明显地减少感染、脂肪吸收、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此方法是目前较理想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隆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Lipokit仪器 吸脂术 隆乳术
下载PDF
头皮针引流管加缝线固定法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葵 陈兵 刘海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腋臭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双上臂内侧腋毛区外1cm及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各设计一1~1.5cm的切口,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皮下,去除汗腺及毛囊,皮肤修薄成全厚皮。术毕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剥离区内将皮片与皮...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腋臭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双上臂内侧腋毛区外1cm及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各设计一1~1.5cm的切口,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皮下,去除汗腺及毛囊,皮肤修薄成全厚皮。术毕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剥离区内将皮片与皮下用1号缝线间断缝合,8字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50例,其中9例为在外院治疗后复发者,术后均无血肿等并发症,随访0.5~1年,瘢痕不明显。结论:头皮针引流管加缝线固定法在小切口根治腋臭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缝线固定 小切口 腋臭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竣 柳大烈 +2 位作者 张阳 乔锋丽 单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的细菌纤维素(BC)膜,A组BC(1:5)、B组BC(1:6)、C组BC(1:8))和2组对照组(贴敷疤痕贴的为阳性对照D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的为阴性对照E组)。在给予瘢痕面不同处理方式之后的第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分别切取标本行羟脯氨酸(Hpr)含量检测。结果:A、B、C三组瘢痕Hpr含量高于D组但低于E组(P<0.01);A、B、C、三组瘢痕Hpr含量分别比较A>B>C组(P<0.05)。结论: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贴敷的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兔耳瘢痕的增生,各组细菌纤维素减轻增生性瘢痕效果比较A组<B组<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动物模型 增生性瘢痕 羟脯氨酸
下载PDF
下颌角截骨术大出血的解剖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文辉才 巫国辉 柳大烈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948-949,9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原因。方法对自1996~2006年以来98例下颌角截骨术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回顾分析,从解剖角度找出出血原因。结果下颌角截骨术出血可分为:(1)下牙槽血管出血;(2)面动脉出血;... 目的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原因。方法对自1996~2006年以来98例下颌角截骨术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回顾分析,从解剖角度找出出血原因。结果下颌角截骨术出血可分为:(1)下牙槽血管出血;(2)面动脉出血;(3)咬肌出血;(4)下颌后静脉出血。结论术者熟悉颌面部解剖并且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术前检查全面,器械准备充分,术中耐心细致,切忌动作粗暴、盲目操作,下颌角截术的大出血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截骨 出血 下颌解剖
下载PDF
口内入路应用直角钻打孔法截骨和摆动锯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文辉才 柳大烈 +4 位作者 巫国辉 陈兵 单磊 王竞鹏 黄文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而且风险小的下颌角肥大矫治术。方法:对76例下颌角肥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口内入路。A组37例,全部应用传统的摆动锯进行下颌角截骨术;B组39例,全部应用直角钻打孔法截骨,即在下颌角的预设截骨线上打一排全...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而且风险小的下颌角肥大矫治术。方法:对76例下颌角肥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口内入路。A组37例,全部应用传统的摆动锯进行下颌角截骨术;B组39例,全部应用直角钻打孔法截骨,即在下颌角的预设截骨线上打一排全层穿通的小孔,然后用骨凿凿下要切除的下颌骨。结果: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明显少于A组,B组术中未有1例损伤知名血管,而A组有3例分别损伤了面动脉和下颌后静脉,术后B组较A组患者肿胀轻,恢复快。随访6个月~1年,两组患者下颌角间距明显变小,外形满意,两组患者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直角钻打孔法截骨和摆动锯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都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前者比后者更安全、并发症更少、风险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畸形 打孔法 下颌修复术
下载PDF
外用细菌纤维素影响兔耳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盛高铭 柳大烈 +4 位作者 张阳 奚廷斐 张志雄 赖琛 钟春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A组)、BC(1∶5)实验(B组)、BC(1∶6)实验(C组)、BC(1∶8)实验(D组)、纳米银对照(E组)、油纱对照(F组),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通过不同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的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形态学观察:实验(B、C、D)组能够有效促进兔耳创面愈合,对照组间疗效并无显著区别;②HE染色:创面愈合期(0~14天)同一时间点,实验组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生长较对照组丰富;③Masson三色法胶原染色:对照(A、E、F)组创面的胶原纤维稍粗大,排列稍紊乱;B、C、D实验组创面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④免疫组化染色:α-SMA特异性阳性表达的程度为:D组>B组>C组>A组>E组>F组。结论:BC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且细菌纤维素(1∶8)组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最适敷料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BC) 创面愈合 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鼻外侧超薄皮瓣修复下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辉才 柳大烈 +3 位作者 巫国辉 陈伯华 王竞鹏 黄文博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方法,评价鼻外侧超薄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应用鼻外侧超薄皮瓣转移修复同侧下睑组织缺损。其中下睑外翻10例,下睑瘢痕畸形8例,下睑黑毛痣4例。结果22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转移皮瓣面积1.0 c... 目的探讨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方法,评价鼻外侧超薄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应用鼻外侧超薄皮瓣转移修复同侧下睑组织缺损。其中下睑外翻10例,下睑瘢痕畸形8例,下睑黑毛痣4例。结果22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转移皮瓣面积1.0 cm×3.0 cm^2.2 cm×6.0 cm,最大长宽比例为4.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转移皮肤质地、颜色与下睑皮肤相仿,外观与对侧基本对称,供区瘢痕隐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鼻外侧超薄皮瓣是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 超薄皮瓣 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