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秦叔逵 杨柳青 +30 位作者 王科明 夏黎明 周晋华 郑义同 李玉 杨成喜 崔同健 汪森明 肖明星 王红兵 白莉 刘汉峰 安永辉 宋启斌 张明智 韩北秋 华东 陈玉强 陈锦飞 杜楠 陈文晟 冯国生 李永强 熊建萍 欧阳铭 刘超英 王彩莲 张华 钟美佐 谢绍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目的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在大样本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全国... 目的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在大样本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的临床协作研究(简称MAGIC-301研究)。对使用含顺铂(≥60 mg/m^2)、奥沙利铂(≥85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或吉西他滨(≥2000 mg/m^2)四种细胞毒药物中任意一种或数种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随机化疗的前1天起,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至1个化疗疗程结束,参照NCI-CTC AE 4.0版标准,严格观察和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必要时给予解救性保肝方案治疗。结果全国28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2013年2月28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入组病例1200例,其中1146例(95.50%)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6例和380例。两组患者入组前的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既往肝病史、癌种以及化疗方案等情况均衡可比(P>0.05)。FAS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达62.63%,试验组为52.81%(P=0.0004);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NCI分级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2级以上肝功能异常率为12.37%,而试验组为10.07%(P=0.0008),且对照组有32.37%的患者上升了至少1个肝损伤等级,相较于试验组高出11.17%(P<0.0001)。分别统计含铂类、含环磷酰胺和含吉西他滨的不同化疗方案,试验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11%(P=0.0188)、22.36%(P=0.0033)和18.71%(P=0.0380)。化疗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异常率,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第2周(13~15天)试验组的ALT及AST异常率较对照组均降低近50%(ALT异常率:8.63%vs.16.58%,P<0.0001;AST异常率:10.72%vs.20.05%,P<0.000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发生解救用药情况的解救率为1.3%,而对照组高达9.2%(P<0.0001)。两组其他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结论上述大样本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含铂类、含环磷酰胺和含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DILI发生率较高、危害程度较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对肝功能的全程监控与肝损伤的防治。在化疗前和化疗同时,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以上药物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性肝损伤 化学治疗 急性肝损伤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药物载体叶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龚金兰 汪森明 +2 位作者 胡喜钢 曹漫明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探索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制备FA-CTS。再利用壳聚糖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高速磁力搅拌作用下能与阴离子凝集的特性,... 目的探索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制备FA-CTS。再利用壳聚糖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高速磁力搅拌作用下能与阴离子凝集的特性,将紫杉醇(PTX)做模型药物,制备负载PTX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PTX)纳米粒。采用荧光标记法和MTT法评价其肿瘤细胞靶向性。结果所制备的FA-CTS/PTX纳米粒,形态均质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282.8nm,包封率75.4%,载药量9.0%。荧光标记法结果表明FA-CTS纳米粒的肿瘤细胞亲和性均高于普通CTS纳米粒。MTT法结果显示FA-CTS/PTX纳米粒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均高于普通CTS/PTX纳米粒组。结论合成的FA-CTS纳米粒可通过叶酸受体途径特异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紫杉醇 纳米粒 药物载体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改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全毅 刘建刚 +1 位作者 蔡悦成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 目的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单向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A、B组手术后1周CD3、CD4及CD4/CD8升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8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A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除C3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瘤内注射 碘油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全毅 刘建刚 +1 位作者 蔡悦成 张积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4-926,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IT)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将4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目的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IT)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将4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术后1个月肿瘤穿刺活检,观察瘤灶病理改变。结果两组瘤灶碘油沉积率、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瘤灶病理以大量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改变为主,实验组则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脂肪样变性坏死。结论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可以显著提高瘤灶碘油沉积率,提高肿瘤局控率,降低TACE术后残留瘤灶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介入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ACE 瘤内注射 碘油
下载PDF
基于检查点阻断抗体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毅斌 胡喜钢 +1 位作者 吴钢 汪森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4-487,共4页
免疫肿瘤学在近120年间逐渐形成,肿瘤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能调控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其中调控细胞免疫过程的关键分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方向[1]。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4(CTLA -4)和... 免疫肿瘤学在近120年间逐渐形成,肿瘤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能调控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其中调控细胞免疫过程的关键分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方向[1]。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4(CTLA -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 -1)具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 T 细胞的免疫应答,被称为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而能阻断这些免疫负调节物的单克隆抗体因其能直接提高 T 细胞的免疫功能获得了广泛关注,这种单克隆抗体现在被称作检查点阻断抗体(checkpoint blocking antibodies )。检查点阻断抗体在临床上的进展是建立在对 T 细胞激活调控机制的基础研究上的。在 T 细胞激活的“双信号”模型中,抗原特异性的 T 细胞激活需要 T 细胞受体(TCR)和共刺激分子 B7-CD28两者的共同参与[2]。随后的研究在此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还发现了更多免疫调节信号,包括共抑制分子(CTLA -4、 PD -1、LAG -3)和共刺激分子(GITR、OX40、4-1BB),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免疫调节信号以强化 T 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综述主要关注 CTLA -4、PD -1等免疫抑制性分子的阻断抗体。 CTLA -4能与其配体 CD80(B7-1)和 CD84(B7-2)结合,减弱幼稚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的早期激活[3],而 PD -1主要通过其与配体 PD -L1和 PD -L2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周缘组织 T 细胞的激活[4]。通过阻断CTLA -4和 PD -1的负调控通路可以强化 T 细胞的免疫应答以治疗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免疫治疗 阻断抗体 检查点 肿瘤学 抗肿瘤免疫应答 共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 B7-CD28
下载PDF
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在肿瘤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邹宁 宫卫东 +1 位作者 周媛 张积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860,共2页
目的研究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在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ConA(刀豆凝集素)亲和层析法从正常人血清中获得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结果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 目的研究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在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ConA(刀豆凝集素)亲和层析法从正常人血清中获得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结果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阳性率分别为77.4%,65.2%,70.3%;鼻咽癌患者血清阳性率为21.4%。且在结直肠癌患者有效治疗后该糖蛋白水平显著下降,阳性率也下降。结论血清中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可用于肿瘤患者血清糖基化异常和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凝集素 高甘露糖型糖蛋白 肿瘤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与血清中Cyfra21-1、CEA、Fg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可绪 陈东杰 +2 位作者 李毅斌 张昱 汪森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595-359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常用的肿瘤指标细胞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CTCs阳性组和阴性组转移灶数目差异。方法:采集66例进展期晚期肺癌住院...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常用的肿瘤指标细胞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CTCs阳性组和阴性组转移灶数目差异。方法:采集66例进展期晚期肺癌住院患者治疗前7.5ml外周血,保存于4℃冰箱中,24小时内由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行CTCs检测。同时检测血清中Cyfra21-1、CEA、Fg水平,收集并分析CTCs数目与转移灶数目、临床T分期、转移淋巴结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中CTCs检出率为86.4%。CTCs数目与Cyfra21-1水平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5(P=0.003);CTCs数目与Fg水平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P=0.007);CEA与CTCs两变量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器官数目大于3个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组患者Cyfra21-1异常增高率有显著差异,且CTCs数目与Cyfra21-1表达水平正相关,可由Cyfra21-1初步估计CTCs水平。而外周血中Fg异常增高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分析CTCs数目需要考虑Fg表达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肺癌 癌胚抗原 纤维蛋白原 细胞角质素19可溶片段
下载PDF
肝肠钙粘连蛋白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筱婷 杜红延 +1 位作者 汪森明 李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7-299,共3页
关键词 肝肠钙粘连蛋白 Ca^2+依赖 肿瘤 细胞信号转导 家族成员 细胞粘附 多基因家族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SRB法检测大鼠原发肝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HepG2细胞的抗肿瘤药物敏感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敏 周媛 +3 位作者 宫卫东 周思朗 张婧 张积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应用SRB法探讨不同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癌细胞(HC)和HepG2细胞的药敏差异.方法:雌性清洁级SD大鼠20只,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8只分别原代培养HC与MSCs,同时培养HepG2细胞系... 目的:应用SRB法探讨不同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癌细胞(HC)和HepG2细胞的药敏差异.方法:雌性清洁级SD大鼠20只,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8只分别原代培养HC与MSCs,同时培养HepG2细胞系细胞,SRB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观察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对阿霉素、顺铂、洛拉曲克的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epG2细胞,HC,MSCs.而丝裂霉素药敏显示,3种细胞药物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epG2,MSCs,HC.结论:HC药敏实验与HepG2细胞和MSCs存在一定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SRB药物敏感实验
下载PDF
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丽娟 葛梅 余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癌痛知识和改善肿瘤患者癌痛情况。方法成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其成员对所在病区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一般镇痛效果不佳患者进行循证跟进,解决疼痛问题;访视姑...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癌痛知识和改善肿瘤患者癌痛情况。方法成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其成员对所在病区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一般镇痛效果不佳患者进行循证跟进,解决疼痛问题;访视姑息治疗的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了解镇痛用药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结果开展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后,护理人员癌痛知识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水平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以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患者癌痛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患者 疼痛 癌痛护理策略团队 专科护理 疾病知识 专科技术 护理人员
下载PDF
人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Mip3β双表达重组质粒体外转染人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敏 周媛 +1 位作者 岑东芝 张积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20-3322,共3页
目的:将人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Mip3β双表达重组质粒于人黑色素细胞B16转染,检测其对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用人黑色素瘤细胞株B16,设4个组:A组,转染P1/Fas-Mip3β-pIRES组;B组,转染P1/Fas-pIRES组;C组,转染Mip3β-pIRES组;D组,转染... 目的:将人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Mip3β双表达重组质粒于人黑色素细胞B16转染,检测其对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用人黑色素瘤细胞株B16,设4个组:A组,转染P1/Fas-Mip3β-pIRES组;B组,转染P1/Fas-pIRES组;C组,转染Mip3β-pIRES组;D组,转染pIRES组。转染方法采用Invitrogen(美国)公司的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的方法(6孔板,8×105孔,2mL体系)。分别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体外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CDC)实验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实验,获得细胞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组质粒成功转染人黑色素瘤细胞株B16:(1)流式细胞仪检测双表达组组细胞凋亡率87.6%,明显较其他组别高。(2)CDC试验发现最小均值的组合为20g/L组B肽-MIP-pIRES。(3)ADCC试验发现最小均值的组合为40∶1组B肽-MIP-pIRES。结论:人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Mip3β双表达重组质粒能在人黑色素细胞B16转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CDC及ADCC效应增强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血型抗原 Mip3β 重组质粒
下载PDF
不同抗肿瘤机制药物对大鼠肝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媛 罗敏 +2 位作者 张婧 张文清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细胞药敏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应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选取诱癌成功大鼠10只分别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用于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敏感实验,药物作用后接种至裸鼠,观察其成瘤实验的差异,对模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肿瘤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质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种药物药敏结果显示肝癌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药物敏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间充质细胞药敏实验与成瘤实验正相关。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耐药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相似,有希望代替普通肝癌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抗肿瘤药物 药物敏感实验
下载PDF
异种抗原治疗肿瘤对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丽斌 胡喜钢 张积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对荷瘤小鼠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试验小鼠,测量瘤块大小,计算抑瘤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主要组织相备性合体Ⅰ... 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对荷瘤小鼠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试验小鼠,测量瘤块大小,计算抑瘤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主要组织相备性合体Ⅰ类(MHC-Ⅰ)类型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使用ELISA方法检测瘤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结果实验组小鼠的MHC-Ⅰantigen、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42.45%、22.58%和2.91%,IL-2的浓度为100.6pg/ml,与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治疗方法可以上调肿瘤MHC-Ⅰ类抗原,减少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抗原 调节性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小鼠黑色素瘤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纪强 姜兆静 张积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对小鼠黑色素瘤肿瘤负荷、生存期、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微波低剂量组、微波中剂量组、微波高剂量组,比较各组瘤重,病理学检测消融后肿瘤坏死、复发...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对小鼠黑色素瘤肿瘤负荷、生存期、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微波低剂量组、微波中剂量组、微波高剂量组,比较各组瘤重,病理学检测消融后肿瘤坏死、复发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和CD34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记录其生存期。结果微波消融各组小鼠肿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消融病灶肿瘤细胞大量坏死,肿瘤血管破坏;消融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微波消融各组同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生存期优势(P>0.05)。结论微波消融可抑制小鼠消融后黑色素瘤病灶血管新生,并减少肿瘤负荷,但并未延长小鼠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病理学 黑色素瘤/治疗 微波治疗应用 抗原 CD34/生物合成 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痛管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17
15
作者 沈琼 胡丽娟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非团队护理人员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实施的疼痛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非团队护理人员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实施的疼痛护理,评价干预2周后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疼痛影响都有下降,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上都有增加,但观察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护理实践能有效降低老年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癌症 疼痛管理 护理策略团队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使用输液器的临床选择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丽娟 李丹 胡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0年第2期46-48,共3页
针对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特性正确选择输液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热塑性弹性体材质的精密过滤型输液器,可预防不溶性微粒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药物性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药物的吸附,避免增塑剂和热稳定剂对使用者的身体... 针对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特性正确选择输液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热塑性弹性体材质的精密过滤型输液器,可预防不溶性微粒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药物性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药物的吸附,避免增塑剂和热稳定剂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使用强刺激性、弱刺激性、脂质体和易过敏的化疗药物,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时,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选择不同过滤规格的输液器;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选择避光输液器,避免药物产生光照反应。选择恒速输液仪和弹力输注泵,可保证药物输注时间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药物 输液器
下载PDF
凋亡与自噬分子机制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芳 汪森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0-852,共3页
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消耗是受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途径来调控的。PCD包括凋亡和自噬。两者在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但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1肿瘤中凋亡相关核心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存在两个核心途径:外在通路和内在通路。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分子机制 自噬 程序性细胞死亡 信号通路 PCD 形态学
下载PDF
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丽斌 张积仁 胡喜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对瘤荷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该方法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各细胞亚... 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对瘤荷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该方法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异种抗原免疫序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各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组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后治疗组中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22%和2.91%,其中CD4+与CD8+的比值为2.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种抗原序贯瘤内注射方法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减少CD3+CD4+CD25+T调节细胞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抗原 免疫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下载PDF
异种抗原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喜钢 张积仁 孙丽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评价对于小鼠为异种抗原的人A型红细胞膜免疫后序贯瘤内注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4只荷S180肉瘤小鼠分为实验组、抗原对照组、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荷瘤小鼠成瘤前... 目的:评价对于小鼠为异种抗原的人A型红细胞膜免疫后序贯瘤内注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4只荷S180肉瘤小鼠分为实验组、抗原对照组、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荷瘤小鼠成瘤前应用A型人红细胞膜悬液腹腔免疫,成瘤后瘤内注射5mg/mLA型人红细胞膜,连续注射5d。抗原对照组,不预先免疫,瘤内注射A型人红细胞膜。免疫对照组,成瘤前预先免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d。空白对照组,不预先免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第14天处死小鼠,测量瘤重,检测肿瘤内浸润Th、CTL、Treg细胞亚群数量及IL-2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肿瘤平均重量低于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肿瘤内IL-2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Th细胞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1)。实验组CTL细胞比例高于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而Treg细胞的比例低于免疫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人A型红细胞膜免疫后序贯瘤内注射可抑制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并使肿瘤内部Treg细胞数量降低,Th细胞及CTL细胞数量增多,IL-2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嗜异性 调节性T细胞 瘤内注射 S180肉瘤
下载PDF
末端Galβ1-4GlcNAc多糖分子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宁 宫卫东 +1 位作者 周媛 张积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末端Galβ1-4GlcNAc多糖分子在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RCAⅠ(蓖麻凝集素Ⅰ)亲和层析法从正常人血清中获得RCAⅠ相关末端Galβ1-4GlcNAc糖蛋白,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采用凝集素差减法,对13... 目的研究末端Galβ1-4GlcNAc多糖分子在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RCAⅠ(蓖麻凝集素Ⅰ)亲和层析法从正常人血清中获得RCAⅠ相关末端Galβ1-4GlcNAc糖蛋白,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采用凝集素差减法,对133例肿瘤患者,64例良性疾病患者和24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RCAⅠ识别的多糖分子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6.7%、73.9%、64.9%;肺癌患者血清阳性率为19.4%。且在鼻咽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有效治疗后该多糖分子水平显著下降,阳性率也下降。结论血清中RCAⅠ相关的末端Galβ1-4GlcNAc多糖分子,可用于肿瘤患者血清糖基化异常和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AⅠ多糖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