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定位下锥颅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贾志坤 包翼亨 +4 位作者 徐越 潘香 谭莉娜 周连银 张炘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在CT定位下锥颅与钻孔双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分析.方法 纳入CSDH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31),在CT定位下,观察组选择锥颅双孔置管引流,对照组选择钻... 目的 探讨在CT定位下锥颅与钻孔双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分析.方法 纳入CSDH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31),在CT定位下,观察组选择锥颅双孔置管引流,对照组选择钻孔双孔置管引流,术后使用尿激酶灌注血肿腔易化引流.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均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位下锥颅与钻孔双孔置管引流均能定位精准并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前者操作更简单,局麻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CT定位 尿激酶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手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肢体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罗云峰 张普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45-46,共2页
海绵状血管瘤在新的分类中属于静脉畸形,是脉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构成[1]。2010年1月~2011年6月,作者采用手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 海绵状血管瘤在新的分类中属于静脉畸形,是脉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构成[1]。2010年1月~2011年6月,作者采用手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1~65(平均31)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软组织出现逐渐缓慢增长的包块,皮肤表面颜色青紫、压痛,触及明显血管搏动2例,有局部肿胀或隆起、胀痛8例,局部皮温高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半导体激光治疗 脉管畸形 手术 动静脉瘘 肢体 静脉畸形 血管内皮 血管畸形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激光闭合在小腿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罗云峰 张普生 邓鉴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小腿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36例(42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均行大隐静脉全程加下肢浅表曲张静脉穿刺激光烧灼闭合,同时在...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小腿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36例(42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均行大隐静脉全程加下肢浅表曲张静脉穿刺激光烧灼闭合,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有病变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42条肢体术前检查有82支病变交通支静脉,术后随访1~18个月内彩超检查证实82支交通支静脉闭合。C6级的10条小腿溃疡肢体,于术后2~8周全部愈合。结论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小腿交通支静脉,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交通支静脉病变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对于合并有小腿溃疡的患者尤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激光 微创
下载PDF
激光闭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云峰 张普生 邓鉴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共23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46个月,有138条肢体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9....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共23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46个月,有138条肢体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9.0%(138/234),部分肢体可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皮下淤血、青紫、血肿发生率为16.7%(39/234);大隐静脉主干、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为15.0%(35/234);患肢皮肤水肿或肿胀为12.8%(30/234);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为10.7%(25/234);隐神经损伤导致皮肤感觉异常为0.85%(2/234),以上并发症经过治疗均能痊愈。结论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创伤小、安全、可靠的微创优势,规范化操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闭合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改良的静脉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云峰 张普生 李禾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静脉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4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加曲张浅表静脉纱布条缝扎压迫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4±0.8)年,下肢酸胀不适、皮肤... 目的探讨改良的静脉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4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加曲张浅表静脉纱布条缝扎压迫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4±0.8)年,下肢酸胀不适、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扎压处曲张静脉全部消失,3个月左右针孔疤痕逐渐消失,不留疤痕。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布条 压扎术
下载PDF
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云峰 张普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下肢PTS患者经大隐静脉交叉转流加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平均15)个月,症...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下肢PTS患者经大隐静脉交叉转流加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平均1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6例,症状部分缓解3例。合并有溃疡的3例患者术后3~4周溃疡完全愈合。术后均有皮下隧道处疼痛,1~2个月消失。结论根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能缓解下肢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转流术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皮下隧道 动静脉瘘 股静脉 治疗效果 症状 患者 溃疡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变化和认知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映芬 周铭 王映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或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变化、认知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丁苯...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或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变化、认知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与对照组(予以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各51例,对比脑血流变化[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神经电生理指标[P300潜伏期、P300波幅、(δ+θ)/(α+β)比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MTT、CVB、CBF、MMSE评分、CDR评分、P300潜伏期、P300振动、(δ+θ)/(α+β)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P300波幅、CVB、CBF高于对照组,而CDR评分、P300潜伏期、(δ+θ)/(α+β)比值、MT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用于治疗VD,疗效较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盐酸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脑血流 脑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