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建设探讨
1
作者 曾辉 陈海生 +3 位作者 杨剑星 连佳伟 谭健新 陈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建设。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1-12月院前急救患者260例作为参照组(未使用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另取2022年1-12月院前急救患者260例作为试验组(启用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 目的 探讨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建设。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1-12月院前急救患者260例作为参照组(未使用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另取2022年1-12月院前急救患者260例作为试验组(启用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比较组间抢救质量(急诊例员安排、设备管理、急诊例员业务能力、检查能力)评分以及到院接受医治时间、死亡率及医患纠纷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启用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后,试验组急诊人员安排、设备管理及急诊人员业务能力和检查能力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85、45.876、22.768、48.350,P <0.05)。试验组到院接受医治时间、死亡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63.194、37.098、5.540、18.531,P <0.05)。试验组家属总满意度(96.53%)高于参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8,P <0.05)。结论 对院前急救患者应用科学性、实践性强的院前移动急救系统运行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服务能力,降低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并获得群众认可度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院前移动急救系统 系统建设 抢救质量 死亡率及致残率 满意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连佳伟 曾辉 许新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观察组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可减少出血量,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体温,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此种复苏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复苏 传统复苏法 严重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障碍 发生风险 死亡风险
下载PDF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连佳伟 曾辉 许新劲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气胸患者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 目的:观察创伤性气胸患者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拔管时间、肺复张时间、穿刺时间等手术指标,同时,观察其肺水肿、感染、出血、引流管脱出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拔管时间、肺复张时间、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应用于创伤性气胸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其机体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提升其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气胸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