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冰洁 廖艳 +3 位作者 刘玉玲 龙晓玲 温小丽 付四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 调查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651例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儿的诊断、住院时间等资料并... 目的 调查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651例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儿的诊断、住院时间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651例住院患儿中,7.07%(46例)存在高度营养风险,80.95%(527例)存在中度营养风险,11.98%(78例)为低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检出率是22.58%,其中中度营养不良111例(17.05%),重度营养不良36例(5.53%).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为存在高度营养风险疾病前3位(x2=21.43,P<0.01);根据营养评价的结果显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的患儿发生重度营养不良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疾病(x2=16.53,P<0.05).高度营养风险患儿住院期间较低度营养风险患儿更容易出现体质量丢失(P<0.05),其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中、低度营养风险患儿(P<0.05).结论 住院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风险不同导致临床结局不同;STRONGkids评分法评估住院儿童的营养风险,能早期发现住院期间营养不良以及有恶化可能的患者,有利于及时给予全面的营养评估以及早期合理的营养治疗,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儿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STRONGkids筛查
原文传递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凯珊 郭小玲 +6 位作者 吕峻峰 黄少励 杨春晖 邹志慧 陈志君 赖春华 杨冰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 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 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 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 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 PDA)组,分析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 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 PDA组13例,as PDA组56例。血清NT-pro 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P〈0.05);生后3 d、5 d,s PDA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as P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 d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892~1.000,P〈0.001),临界值为27 035 pg/m L,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4.6%;生后5 d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48~1.000,P〈0.001),临界值为6 411 pg/m L,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2.9%。结论 NT-pro 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及5 d血清NT-pro 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 P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对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志君 卢凯珊 +2 位作者 陈广明 钟丽娟 黄云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对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本院院收治的104例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对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本院院收治的104例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给予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和对照组(52例,给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的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指标,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儿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及IFN-γ/IL-4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FN-γ及IFN-γ/IL-4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而IL-4含量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IFN-γ及IFN-γ/IL-4含量均低于对照组,IL-4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蛋白(cTnI)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I及LDH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研究组CK-MB、cTnI及L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中心动过缓、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72 h内机械通气率及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并发症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脑室内出血及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可有效调节极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微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TH1/TH2细胞因子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