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P)、韧带骨赘形成与骨性强直为特征的炎性关节病。OP可致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对防治AS引起的OP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就双能X线吸收测定...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P)、韧带骨赘形成与骨性强直为特征的炎性关节病。OP可致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对防治AS引起的OP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就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AX)、定量CT(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MRI等各种诊断OP的影像检查方法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定量CT 定量超声测定法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健祥 方挺松 +2 位作者 潘德润 张锐 孙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X射线 CT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苏锴 郭营 +5 位作者 汤嘉军 尹刚辉 黎庆初 赵银霞 张忠民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0年6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开放组),25例采用微创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微创组)。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滑脱度(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骶角(LSA)、滑脱角(SA)及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参数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开放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为(67.42±33.8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36.59±50.68)%(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的LL为43.03°±14.07°、SA为3.12°±4.02°,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6.53°±15.72°、6.10°±5.64°(P〈0.05)。开放组的ΔSA为2.53°±6.63°,明显高于微创组的-2.98°±5.42°(P〈0.05)。开放组的ΔLASD为-4.10±14.53mm,明显低于微创组的3.48±9.01mm(P〈0.05)。术前SP与LASD、ΔSA与ΔLL具有正相关关系,ΔLL与ΔPT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TLIF和开放PLIF都能明显地使滑脱椎体复位,但开放PLIF的滑脱复位率较高。微创TLIF可明显减小LL、SA,导致融合节段相对后凸。开放PLIF可明显减小LASD,更有助于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开放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矢状位力线 对比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骨盆骨髓脂肪沉积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晓东 陈焱君 胡绍勇 赵银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骨盆骨髓脂肪沉积(BMFD)的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评估骨盆BMFD对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患者行骨盆MRI检查,其中44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作为病例组,44例经临床确诊的非AS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骨盆骨髓脂肪沉积(BMFD)的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评估骨盆BMFD对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患者行骨盆MRI检查,其中44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作为病例组,44例经临床确诊的非AS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及髋臼BMFD的发生率、病例组骨盆关节与非关节部位BMFD的分布特点。病例组双侧骶髂关节炎及髋关节炎不同阶段BMFD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双侧骶髂关节、髋臼BMF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关节面下松质骨BMF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P&lt;0.01);骶髂关节早期BMFD的发生率为40.0%~45.9%,晚期病变BMFD的发生率为58.3%~73.1%,晚期明显高于早期(P&lt;0.01);髋臼各期病变之间BMF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1)。结论骨盆MRI显示BMFD在A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主要分布于关节面下,可发生于AS病变的全过程,提示BMFD是AS骨髓病理改变的重要征象,很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S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髓脂肪沉积 骨盆 骶髂关节 髋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MS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锐 莫贤福 胡绍勇 赵英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17,共5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查,18例患者行MRI平扫,2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和增强T1WI压脂序列扫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MSCT和MRI对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析骨突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MSCT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0.2%、58.5%(P>0.05),MRI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3%(P>0.05)。MSCT和MRI对AS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S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突关节病变可以出现于起病1年内及椎体病变产生之前。结论 MSCT和MRI均能够显示腰椎骨突关节病变;骨突关节病变可出现在AS早期,早于椎体病变,提示该征象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S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骨突关节 多排螺旋CT MRI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臼骨密度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2 位作者 严杰文 韩新爱 石星亮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Z值〉-2.0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156.822±41.472)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均P〈0.05);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臼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线吸收仪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的快速求解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宣鹏飞 张国栋 +3 位作者 黄文华 柯荔宁 黄华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9-1803,共5页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性61~70岁组与21~50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岁各组与21~50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强度 腰椎 三维重建 CT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