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炎 彭玉平 刘铁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96-499,共4页
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及检出率逐渐增高,其治疗方案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3种。目前垂体瘤手术方式可分为经颅手术、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和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一般是经单鼻孔入路手术,而神经内镜下则... 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及检出率逐渐增高,其治疗方案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3种。目前垂体瘤手术方式可分为经颅手术、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和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一般是经单鼻孔入路手术,而神经内镜下则分为经单鼻孔和经双鼻孔手术以及经鼻中隔入路。本文主要从垂体瘤目前手术治疗入路加以综述,描述各种手术入路适应证及优缺点,着重强调神经内镜下经鼻中隔入路手术方式与其他手术方式及入路相比有明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手术入路 经鼻中隔
下载PDF
致癇性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连银 郭燕舞 +7 位作者 唐运林 柯以铨 张新伟 张奕生 徐越 王方伟 卞园园 袁金娥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8-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致癇性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11-10月两所医院癫癇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各类临床... 目的研究致癇性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11-10月两所医院癫癇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各类临床资料完整的67例患者的病灶位置、病理亚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预后等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本组颅脑MRI阳性表现者45例,主要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和形态异常、T2 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像上白质信号增高等特点。其中T2、FLAIR高信号在FCDⅡb型中非常常见,而FCD I型中则少见。按照Engel预后分级法,本组Ⅰ级73.1%(49/67),Ⅱ级18.0%(12/67),Ⅲ级6.0%(4/67),Ⅳ级3.0%(2/67)。结论致癇性FCD病例MRI主要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和形态异常、T2 WI与FLAIR像上白质信号增高等特点,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癇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 外科手术 核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调控Smo活性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仇欣霞 陈荷 +1 位作者 冯德龙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Smo)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ANS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ANSCs,分别添加Smo的激动剂Purmorphamine及其抑制剂Cyclopamine,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其对ANSCs增...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Smo)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ANS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ANSCs,分别添加Smo的激动剂Purmorphamine及其抑制剂Cyclopamine,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其对ANSCs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ANSCs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细胞表面Patched蛋白(Ptch1)、G蛋白偶联受体Smo、转录因子(Gli1)以及神经导向因子(Slit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Smo激动剂PM对ANSCs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48 h后PM组ANSCs的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PM可以促进ANSCs的迁移,48 h后的PM组ANSCs划痕面积显著减小(P<0.01);Smo抑制剂CPM对ANSCs的增殖和迁移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T-PCR实验显示PM组细胞中的Ptch1、Smo、Gli1及Slit1、BDNF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调控Smo的活性可以促进或抑制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和Sli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morphamine CYCLOPAMINE 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 成年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再励 何育城 +3 位作者 黄理金 张冠华 夏海军 刘铁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3-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与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2例MPNST临床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分析其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2例MPNST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43岁。...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与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2例MPNST临床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分析其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2例MPNST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43岁。头颈部3例,躯干及四肢近端13例,四肢远端5例,全身多发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症状与体征与肿块的部位及进展速度有关。19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其中6例患者被嘱须行后续放疗,13例患者行化疗(以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为主)。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15/15)、CD99(8/8)、IMP3(10/11)、S-100蛋白(16/19)阳性,Ki-67增殖指数5%~80%。1年病死率45%,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局部复发率55%(12例),远处转移率32%(7例)。末次随访3例无瘤生存。结论 MPNST的临床及病理有其特点,但某些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本文总结辨析要点,以期提高该病确诊率,指导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
下载PDF
外科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姚黎辉 黄理金 +2 位作者 黄伟佳 张晓斌 马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4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通过单因素t检验和卡方...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4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通过单因素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P=0.028)、高血压病史(P=0.041)、动脉瘤直径>5mm(P=0.041)、急性脑积水(P=0.028)与预后不良有关。Hunt-HessⅣ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Hunt-HessⅤ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通过积极的治疗,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急性脑积水、动脉瘤大小与预后相关。超早期手术有助于降低Hunt-HessⅣ级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高分级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6
作者 牟山琪 马跃 +4 位作者 曾鹏 赵洲洋 张晓斌 芦肖猛 黄理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rt-PA)溶栓继发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案例较少,国内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rt-PA(0.9 mg/kg)溶栓后5 h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9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进展性意识障碍14 h”于2022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rt-PA)溶栓继发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案例较少,国内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rt-PA(0.9 mg/kg)溶栓后5 h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9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进展性意识障碍14 h”于2022年9月3日入院。患者于1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症状逐渐加重继而出现言语不清,自服厄贝沙坦症状未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不清 意识障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未破裂动脉瘤 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厄贝沙坦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兵 黄理金 +6 位作者 刘承勇 陈贵孝 魏大年 朱永晖 文军 张晓斌 康晓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ISIWebofScience,同时辅以引文检索和手工检索,并对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87例CSHs患者的基本数据(男28名,女59名,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例患者的诊断基于病理检查结果,余47例患者的诊断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87例患者中,伽马刀治疗72例,射波刀治疗15例。肿瘤体积1.5-86.6cm’,平均(20.13±21.46)cm’。结果随访6-156个月,平均39.4个月,最近的MR图像证实,肿瘤完全消失4例(4.6%),明显缩小60例(69%),部分缩小17例(19.5%),无改变6例(6.9%)。在放疗剂量方面,那些肿瘤显著缩小的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跟部分缩小和无反应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无手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射波刀对巨型CSHs的疗效较伽马刀治疗为佳(P=0.045)。27例(31%)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前无颅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出现额外的颅神经损伤;60例(69%)有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症状获得恢复,35例获得改善,13例症状稳定,仅1例患者伴额外的三叉神经损害。放疗前未行手术的患者较手术的患者神经症状恢复好(P=0.00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避免了显微手术切除相关的并发症,在较短的随访期内效果良好,可考虑作为CS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巨型CSHs,射波刀为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伽马刀 射波刀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理金 冯文峰 漆松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瘤体切除,瘤壁缝合1例;单纯孤立2例。结果死亡2例(13%)。其余13例经半年的随访,好12例(80%),差1例(7%)。结论巨大动脉瘤手术设计应个体化,术者应是具备血管重建能力的有经验的显微神经外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邹丽萍 陈荷 刘刚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5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除了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另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则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除了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另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则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后,观察起效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起效较对照组快(P<0.001),疗效较对照组好(P<0.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减少了便秘对脑卒中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危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治疗仪 排便训练 脑卒中 便秘 麻仁软胶囊
下载PDF
后颅窝开颅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大年 朱永晖 +1 位作者 刘铁坚 刘承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86-1387,共2页
目的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各种非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后颅窝开颅术后出现发热,排除感染性因素后,诊断发热原因分别为皮下积液、脑... 目的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各种非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后颅窝开颅术后出现发热,排除感染性因素后,诊断发热原因分别为皮下积液、脑脊液漏4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植物神经失调1例,中枢性发热1例,发热持续时间为3 d至2个月。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后颅窝开颅术后有多种非感染性原因可导致发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外科手术 发热
下载PDF
上矢状窦及其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晓雨 黄理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3,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助于CVST的诊断,尽量避免因变异、先天性发良不良等造成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 解剖学 缺血性脑血管病 属支 硬脑膜窦 CVST 解剖特点
下载PDF
局部注射^(131)I-chTNT/McAb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SPECT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承勇 李贵平 +1 位作者 朱永晖 刘铁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病人颅内局部注射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131I-chTNT/McAb)后体内的放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观察131I-chTNT/McAb在体内分布过程及在靶器官的放射剂量。... 目的探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病人颅内局部注射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131I-chTNT/McAb)后体内的放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观察131I-chTNT/McAb在体内分布过程及在靶器官的放射剂量。对14例复发性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体,并于瘤床内植入Ommaya囊及导管,使用复方碘液封闭甲状腺;通过Ommaya囊将131I-chTNT/McAb注射入肿瘤腔内,分别于术后9d和14d各注射1次,每次局部注射131I-chTNT/McAb的剂量为30mCi;分别于24h后行全身SPECT检测2次。结果①第一注射和第二次注射后,131I-chTNT/McAb在体内分布和排泄路径是基本一致的;②131I-chTNT/McAb在肿瘤区的分布明显高于其它重要器官(P<0.01);③甲状腺、心脏、脾脏、唾液腺、胃肠道及膀胱药物浓集较少,只是生理性摄取或排泄路径显影。结论通过Ommaya囊颅内局部注射131I-chTNT/McAb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可以明显提高瘤腔放射药物聚集,减少其它靶器官的分布,是一种安全的、可靠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生物学分布 放射免疫治疗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畸形伴静脉畸形的诊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理金 冯文峰 +4 位作者 漆松涛 李明洲 张国忠 文军 钟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海绵状血管畸形(CM)伴静脉畸形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治疗的CM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观察和判断是否伴随静脉畸形,并将病例分为伴静脉畸形组和不伴静脉畸形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资料,对CM伴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外科处理策略... 目的研究海绵状血管畸形(CM)伴静脉畸形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治疗的CM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观察和判断是否伴随静脉畸形,并将病例分为伴静脉畸形组和不伴静脉畸形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资料,对CM伴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外科处理策略提出建议。结果术中显微镜下发现伴静脉畸形14例,术前MRI增强扫描检出伴静脉畸形12例,DSA检出伴静脉畸形1例,MRA未检出伴静脉畸形。伴静脉畸形组和不伴静脉畸形组病灶大小、病变部位、首发症状和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静脉畸形可能是CM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伴静脉畸形组因术中切断静脉畸形而出现严重脑肿胀2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MRI增强扫描应列为CM的术前常规检查;伴静脉畸形的病例应在设计手术入路时,尽量避开静脉畸形血管,并在术中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兵 黄理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误诊率较高,临床上最易误诊为脑膜瘤,神经鞘瘤和垂体腺瘤。近年来,关于其影像诊断标准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主要从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影像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斌 黄理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烟雾病出血及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Willis环类、基底节类及侧支吻合类。其形成可能与遗传、血管脆弱性、血流动力学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CTA、MRA和DSA等,其中DSA为诊断的金指标。Willis环类动脉瘤治疗手段较成熟...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烟雾病出血及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Willis环类、基底节类及侧支吻合类。其形成可能与遗传、血管脆弱性、血流动力学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CTA、MRA和DSA等,其中DSA为诊断的金指标。Willis环类动脉瘤治疗手段较成熟,血管内栓塞为首选。侧支吻合类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迅猛的发展,然而基底节类动脉的治疗仍然是眼前的难题。血管重建术是否能促使动脉瘤消失还需要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瘤 形成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锁孔技术显微镜下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3例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承勇 冯文峰 +1 位作者 黄理金 漆松涛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背景与目的:锁孔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之一。本文介绍应用锁孔技术显微镜下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复习我们于2007~2008年间应用锁孔技术治疗各种颅内肿瘤、动脉瘤、功能性疾病150余例,对其中2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 背景与目的:锁孔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之一。本文介绍应用锁孔技术显微镜下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复习我们于2007~2008年间应用锁孔技术治疗各种颅内肿瘤、动脉瘤、功能性疾病150余例,对其中2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术后通过做磁共振检查,随访2年以上。(1)所有手术定位准确,顺利找到病灶,并得以全切除,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产生。(2)所有手术均未输血,手术时间短,比常规开颅手术平均缩短1小时左右。(3)随访2年以上,没有一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锁孔技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微创技术,正确合理的使用,能够明显提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完整切除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技术 显微镜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陶瓷手术刀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使用的探讨
17
作者 刘承勇 安雷 +1 位作者 魏大年 朱永晖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陶瓷手术刀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使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评估,为陶瓷手术刀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氧化锆陶瓷材料研制出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陶瓷手术刀,通过动物试验、病理观察、临床使用等方面,与金属手术刀进...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陶瓷手术刀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使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评估,为陶瓷手术刀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氧化锆陶瓷材料研制出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陶瓷手术刀,通过动物试验、病理观察、临床使用等方面,与金属手术刀进行对比研究,观察陶瓷手术刀的生物特性、临床使用优势与风险评估。结果陶瓷手术刀完全符合外科手术操作的要求,使用过程中无折断现象,切口愈合较快,炎性反应较轻,切口边缘愈合较整齐。结论陶瓷手术刀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实用性强,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手术刀 临床使用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不同的细胞保存液对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短期保存的影响
18
作者 仇欣霞 张丽华 +1 位作者 陈荷 董为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4℃运输保存条件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在不同的保存液中保存0、6、12、24 h后其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为开展免疫细胞保存运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集4份... 目的:探讨4℃运输保存条件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在不同的保存液中保存0、6、12、24 h后其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为开展免疫细胞保存运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集4份40 ml血液标本,将同一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分别按照NK细胞、NKT细胞培养方案分成2份培养。将已经培养好的8份NK细胞、NKT细胞分别收集并应用生理盐水(保存液A)、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保存液B)、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1%低分子右旋糖苷(保存液C) 3种保存液分别保存。于0、6、12、24 h分别进行细胞活率及结团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及细胞杀伤实验检测。结果:存放12 h时,A组的细胞活率已低于85%,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放24 h时,各组细胞活率均低于85%,但A组保存液中的细胞活率明显低于B、C组(P<0.05)。存放12、24 h时,B组和C组保存液中细胞结团率均低于A组,且存放24 h时,C组的结团率低于B组(P<0.05)。直至24 h,各处理组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存放12 h时NK细胞和NKT细胞的A组细胞与C组比较,杀伤作用明显减弱(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至24 h各组细胞的杀伤力均出现显著下降,A组、B组细胞的杀伤力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条件下,NK细胞和NKT细胞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24 h,且以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1%低分子右旋糖苷保存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时间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多药耐药基因蛋白表达检测及其对化疗的指导意义
19
作者 刘承勇 邓永建 +1 位作者 朱永晖 刘铁坚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多药耐药基因蛋白MRP、LRP、TS、Topo-Ⅱα、HER2、P—gP、GST-Ⅱ表达的特点。为其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自南方医院2005~2006年所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共5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星形细胞瘤,...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多药耐药基因蛋白MRP、LRP、TS、Topo-Ⅱα、HER2、P—gP、GST-Ⅱ表达的特点。为其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自南方医院2005~2006年所收治的脑胶质瘤病人共5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星形细胞瘤,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Ⅰ~Ⅱ)组和高级别(Ⅲ~Ⅳ)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基因蛋白MRP、LRP、TS、Topo—Ⅱα、HER2、P—gP、GST-n的表达情况。结果:21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中MRP、LRP、TS、TO—PO—Ⅱ、Her2、P-gP、GTS-Ⅱ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23.8%、14.3%、23.8%、4.8%、23.8%和28.6%。31例Ⅲ-Ⅳ级星形细胞中MRP、LRP、TS、TOPO—Ⅱ、Her2、P—gP、GTS-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5%、25.8%、45.2%、71%、3.2%、41.9%和25.8%。其中TS、TOPO—11、GTS一Ⅱ阳性表达率并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5),即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呈高表达。星形细胞瘤中佟与TOPO-Ⅱ、P—gP与GTS-Ⅱ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TS与GTS-n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MRP和LRP与TS、TOPO-Ⅱ、P—gP、GTS-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对所有脑胶质瘤的标本都要做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进行肿瘤耐药性相关分析,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以提高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多药耐药基因 化学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仕凤 黄文华 +5 位作者 黄理金 黄伟佳 张晓斌 康晓雨 郭鸿华 姚黎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稍右偏,其余检查正常。术前头部增强CT显示哑铃形肿瘤横跨中、后颅窝,染色明显,密度均匀,最大层面肿瘤大小约46 mm×38 m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手术 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 3D打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