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天河区45岁以上症状性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伟文 王义隽 +5 位作者 蔡道章 张灵艳 李继华 郑美贞 蔡志宏 赵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48-345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市天河区45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患病率、X线严重程度及致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岁以上就诊于关节外科门诊,并确诊为症状性膝关节OA的天河区居民,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膝关节x线检查并评估放射...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市天河区45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患病率、X线严重程度及致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岁以上就诊于关节外科门诊,并确诊为症状性膝关节OA的天河区居民,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膝关节x线检查并评估放射学分级;同时完善相关问卷调查,并由主治以上的骨科医师对所选患者膝关节进行临床体格检查。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检验对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年龄与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441例45岁以上天河区居住的确诊为症状性OA的中老年人,其中女1082例,男359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致病因素中,年龄与膝关节O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15,P〈0.001),其中55-6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K/L分级为3的人数最多。绝经、步行、自我管理意识差、文化程度低、OA家族史、鞋跟高均为OA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天河区中老年人症状性OA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患病人群集中在55—64岁,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重度OA(K/L=4级)患者比例较高;且绝经、步行、文化程度低、自我管理意识差、OA家族史、鞋跟高是加重膝关节OA形成的危险因素。症状性OA患者的预防意识、自我管理仍旧较差,加强制定合理的预防OA的管理方式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一种兔腰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嘉军 杨宇超 +1 位作者 陈国荣 张忠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行L4/5椎体间椎骨融合术加内固定;C组(n=12只)行L4/5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未进行内固定,D组(n=10)行单纯显露加横突破坏。B、C、D 3组造模后4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 B组仅出现1例因固定螺钉进入椎管导致脊髓损伤造成双下肢瘫痪。手触法检测B组融合率为100%(12/12),C组融合率为75%(9/12),D组标本未见椎间盘损伤及间隙破坏。影像学B组植入骨块位置明显优于C组,融合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组织学提示B、C两组椎体间融合部位均可见新生软骨,C组中可见植骨块脱出后形成软组织空腔。生物力学显示B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兔腰椎解剖基础上进行兔腰椎间植骨融合模型制作是安全、可靠的。内固定装置可以为椎间植骨块提供稳定的融合空间,防止植骨块脱离融合位置,有助于提高该模型的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 腰椎间融合模型
下载PDF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锴 郭营 +1 位作者 张忠民 金大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对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微创和开放TLIF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术中指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融合...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对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微创和开放TLIF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术中指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融合率和对椎旁肌影响5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微创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较长。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均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未优于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肌酸激酶、多裂肌横截面积和萎缩分级上,微创手术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结论微创TLIF并未明显优于开放TLIF,也未明显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二者疗效差异尚需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亮 王义隽 +2 位作者 蔡道章 曾春 金大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7例(17髋)FA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8~60岁,平均37.2岁。左髋9例,右髋8例。患者主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7例(17髋)FA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8~60岁,平均37.2岁。左髋9例,右髋8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髋部腹股沟处疼痛。髋部疼痛不适症状持续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深度屈曲及内旋可明显诱发疼痛。撞击试验与Faber试验阳性。X线片分期:早期8例,中期8例,晚期1例。根据解剖形态分型:凸轮型撞击6例,钳夹型撞击3例,混合型撞击8例;根据分型分别于关节镜下行股骨头成型术、髋臼成型术以及髋臼成型联合股骨头成型术。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大腿外侧感觉麻木,2周后症状自行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3年。患者髋部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6周、3个月、1年改良Harris评分分别为(91.44±1.98)、(95.83±0.53)、(95.33±2.43)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79.01±3.20)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较6周时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FAI能明显缓解髋部疼痛,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创治疗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