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选择素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1
作者 纪丽景 杨莉 +4 位作者 燕翼 吴爵非 李军华 胡广全 宾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对比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和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10只心肌缺血再灌注(IR)小鼠先后注入MBp和MBc(间隔30rain)... 目的探讨靶向对比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和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10只心肌缺血再灌注(IR)小鼠先后注入MBp和MBc(间隔30rain),分别于注入5min后行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检查,测量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的声强度(VI)。结果对比超声图像显示MBp组缺血区心肌可见造影显著增强,VI值高达(26.0±6.2)U,而在MBc组缺血区心肌仅见轻度造影增强,VI值为(9.1±0.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和MBc组缺血区心肌VI值均明显高于非缺血区心肌VI值[(6.5±1.0)U,(6.4±0.8)U,P〈0.05]。两组非缺血区心肌之间VI值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应用P选择素靶向对比超声分子成像能够有效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微泡靶向黏附行为方式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美瑜 杨莉 +4 位作者 吴爵非 肖云彬 宾建国 刘莹 宾建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 体外对比评价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微泡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抗ICAM-1单抗(MB-I)三种靶向微泡,利用平行板流... 目的 体外对比评价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微泡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抗ICAM-1单抗(MB-I)三种靶向微泡,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在0.6、2.0和4.0 dyn/cm2三种剪切应力下分析每种微泡流动过程的速度变化,测定滚动和牢固结合的微泡数目,并检测三种靶向微泡的半数解离应力.结果 0.6 dyn/cm2时单个视野内微泡的滚动数目,MB-D和MB-S明显高于MB-I(P<0.05),而在2.0和4.0 dyn/cm2时MB-S分别约是MB-D和MB-I的1.47~1.70倍和4.52~10.65倍(P<0.05).三种剪切应力下微泡的全程(6 min)结合数目MB-D分别为MB-S和MB-I的1.40~1.44倍和2.18~3.78倍(P<0.05).MB-S、MB-D和MB-I的半数解离应力依次递增.结论 三种微泡具有不同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MB-I表现为低效滚动后的牢固结合,MB-S呈高效滚动后的不稳定黏附,而MB-D能够实现高效滚动后相对牢固的结合,其靶向黏附效能明显高于同型对照微泡,有望在体内动脉系统高剪切应力状态下实现分子影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基因打靶 平行板流动腔 黏附行为方式
原文传递
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在炎症模型微循环中黏附机制及行为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美瑜 纪丽景 +6 位作者 杨莉 胡广全 谢佳佳 蔡晶晶 吴爵非 刘俭 宾建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与同型对照微泡在微循环中的黏附机制及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荧光FITC的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和同型对照微泡(MBiso),并随机经静脉注入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20倍荧光... 目的 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与同型对照微泡在微循环中的黏附机制及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荧光FITC的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和同型对照微泡(MBiso),并随机经静脉注入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20倍荧光显微镜直视下观察并记录5min内两种微泡在提睾肌微循环中的黏附情况,并对不同黏附方式的微泡进行计数.应用image-pro-plus分析软件对微泡进行定点追踪,并对其黏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Bp组与内皮黏附数量高达(8.4±2.1)个/视野,MBiso组仅为(0.8±0.8)个/视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和MBiso组白细胞黏附数量分别为(3.6±0.6)个/视野、(2.2±0.8)个/视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泡黏附过程速度变化曲线显示MBp和MBiso分别以流动速度逐渐和迅速降低两种方式实现对靶组织的黏附.结论 MBp和MBiso具有不同的黏附方式,MBp能更高效、特异地黏附于炎症组织血管内皮上,为评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或其他组织损伤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基因打靶 细胞黏附 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